大家好,本期我们来聊聊齐王韩信手握三十万重兵,为何不背叛刘邦选择三分天下,到底是愚忠还是其它原因?
韩信,淮阴人(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说到韩信用兵之道,相信没有人怀疑其军事才能,后人奉其为“兵仙”、“神帅”。不过说到眼光格局,还不如其帐下谋士蒯通。
有人认为韩信不具备拥兵自立的条件,是因为手下的太多将领是刘邦的嫡系,这些人是刘邦的创始团队,对刘邦忠心耿耿。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大错特错。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韩信占领齐地之后,拥兵三十万,而最早跟随刘邦的那帮人早被调走了,韩信手下的这批士卒基本是自己重新招募、或招降的。
韩信攻打代国时,刘邦调了三万精锐给韩信,韩信依靠这支军队击垮了代军,在阏与抓获了代国的相国夏说。当韩信攻破魏、代两国后,刘邦立即调回他的精锐部队去荥阳抵御楚军。
这个时候的韩信带领剩余军队进攻赵国,当时的赵将陈馀看到韩信带领的那点老弱病残,都有点不屑于跟他应战,不听李左车之计在井陉设伏。结果韩信在井陉口背水一战,用疑兵占领了赵军的营垒,大败赵军。接着,韩信用李左车之计招降了燕国,屯兵修武。
而刘邦这边比较惨了,彭城大战中,刘邦领导56万诸侯大军被项羽三万大军打败,退守荥阳。结果刘邦镇守的荥阳由于楚军断其粮食,刘邦化妆成难民逃到成皋。没想到成皋也被楚军攻破,刘邦再仓皇出逃,与夏侯婴俩人渡过黄河,跑到韩信的军中,抢了韩信已训练好的军队。
然后命令张耳率军保卫赵国,命令韩信带领新征发仍未调往荥阳的士卒,出征齐国。请注意,这时韩信手下的士卒,几乎都是刚刚征发的新兵,没有刘邦的老班底。当然骑兵灌婴、曹参等一些老将领还是跟着韩信出征齐国,始终防备着韩信。
随后韩信率军平定了齐地,向刘邦请求封为“齐王”。后来,刘邦劝降了九江王英布,再次调回在齐地灌婴的骑兵。如果此时的韩信想三分天下的话,是很有可能成功的。原因有三:
一、韩信攻下齐国以后,已具有一方诸侯的实力。
二、此时的韩信军中基层的士卒是在赵国与齐国重新招募的、或受降的,基本上没有刘邦从关中带出来的士卒了。而当时在韩信身边的只剩下刘邦的铁哥们曹参了。以韩信之能,搞定头脑简单的曹参不是问题。
三、这期间项羽派盱台人武涉游说韩信,愿与韩信、刘邦三分天下。要知道,此时的刘邦只要韩信不帮忙,完全是单干不过项羽的。
所以三者鼎力局面成功机率很大。那么韩信为何不愿背叛刘邦呢?
一、韩信感念刘邦知遇之恩
有人认为韩信对刘邦忠,是因为有知遇之恩。说到知遇有点扯了,要不是萧何极力推荐刘邦也不会重用他。“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世人皆知。后来虽然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其实刘邦给到韩信的真正授权有限,而且极其不信任。
从拜大将军不被重用开始,到破魏、代之后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再到修武抢走韩信手里的全部正规军,最后不情愿地派张良前往齐国赐封韩信为“齐王”,一次次地表明了刘邦对韩信的不信任,而韩信居然一如既往地对刘邦知恩图报,忠心耿耿。
二、无帝王野心,韩信真正想法只是封王
从韩信率军平定了齐地,向刘邦请求封为“齐王”。我们就知道他心中的想法,只要给他封王,他就很满足了。他想的是自己建立功业,然后天子封自己一块地盘,自己可以世世代代传给子孙。因为之前齐国、秦国、晋国、郑国都是这样兴起的。不过这种观念在当时也是大家的普遍观念。但殊不知,秦统一以后,分封制度没有戏了,改行郡县了,之后两千年没有什么大变化。
试想一下,如果韩信格局够大,在自己壮大后,立刻脱离刘邦,三分天下,独霸一方,站稳脚跟,再图天下,不管成功与否……那历史又会是一个怎样的走向呢?
好了,本期内容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关注我,我们一起了解更有趣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