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很爱看书的,虽然不看什么正经书。Cut,别想歪了。正经书指的是四大名著啦,各种史书传记啦,外国经典著作之类的。学生时代,读过《茶花女》还没看懂,到现在依旧回忆不起里边的内容。《西游记》看了前几章,发现和电视剧不太一样,干脆就放弃。并不是所有的小说有了电视版,我就不看原著的,《寻秦记》我可是通宵看完的,原著太好了,古仔的演绎虽然到位,但是原著包含太多的内容还是无法在有限的电视剧里边展现。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没有文学细胞,为何对“正书”没有一点兴趣呢?从小学开始,妈妈就一直给我买书,几个抽屉都摆满了小儿书,每周我都会蹲在抽屉边上以整理屋子为由,把所有的书都看一遍,下周再看一遍。几周下来,屋子没整理好,书都翻烂了。
初中时候,街上的铁皮书亭很多,随手就可以买几本回家看看,看完之后再和同学们交换。那个时期当然是漫画的天下,不要告诉我你没看过成套的漫画,ok?《圣斗士星矢》、《七龙珠》、《侠探寒羽良》,开始进入我的世界。当年《侠探寒羽良》共有9卷左右,一卷5本,将近50本,爱不释手,天天临摹,涂色。原来小儿书还可以这样表现啊!原来想象力能够这个样子啊!接下来的《北斗神拳》、《灌篮高手》更是打破了心中动画只有《机器猫》、《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惯性思维。
我还喜欢收集,《故事会》,《幽默大师》,《花溪》,《动漫时代》,《当代歌坛》,每月一本,一直收集到了大学毕业,是不是和凤姐一样博览群书啊。这些杂志买了将近十年,如今这些书都随着铁皮亭子的逐渐消失而退出了我的生活。
还有就是书屋,租书的地方,也是我学生时代每天都光顾的地方。几平米的小屋,堆到房顶一样高的书架和满满的书,分类摆放着。一毛钱看一本,10元的押金,我用高中三年,一天1-2本小说的速度,把附近的书屋都搜刮完毕。漫画、言情小说通通扫描一遍。每天中午下学去书屋换书,然后在课间或者上课时候偷偷看完。还买了成套的小说来收藏,席绢《交错时光的爱恋》、《上错花轿嫁对郎》、《君须怜我》,于晴的全套也都收入囊中,现在读起来还能起一身一身的鸡皮疙瘩。《浪客剑心》、《猎人*猎人》、看得更是热血沸腾。现在想想,之所以没考上一流大学,是不是把学习课本的精力都放在看小说上了呢? So what。
在日本漫画横行的年代,只是觉得,为何国产漫画和动画会落后日本那么多,孙悟空(《七龙珠》作者:鸟山明)是我们的故事啊,天女洗澡(《梦幻妖子》作者:渡濑悠宇)丢了羽衣回不去也是我们的故事啊,师徒四人打怪升级(《最游记》作者:峰仓和也) 也是我们的故事啊。为何在日本画家的想象中和画笔下可以这么活泛的出现,并被接受,且以这样方式传承着。在豆瓣上看过一个文章,列示出100部日本经典动画,发现看过60%,剩下都听过名字,或者是看过几集。大部分受欢迎的作品,都是以历史为背景,进行的孵化和改编。
深深汗颜和自责的同时,考虑着要不我去拯救下国产动漫编剧?(醒醒,醒醒!)
那么,问题来了。如上这些成套的书都哪里去了?全套的漫画,全套的小说呢?好吧,我承认,在淘宝没有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时候,我就通过ebay卖掉了。虽然有点可惜,没有保留他们到现在,但是他们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唯美的画面。
其实,从上学开始,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背课文和写作文。课文总是背不过,从小记忆力就欠佳。讨厌写作文,是因为很烦写一些制式作文,《我最爱的人》、《最有意义的一天》、《我的理想》,写来写去能写出什么,所以一直认为我自己是痛恨写作的,不爱写作的,是作文的受害者。可是自从初中开始写自己的日记之后,竟然坚持了到现在,各种日记本用了不计其数。然后就是大学时候,开始写散文,小说,放在网上论坛,没有了严格的编辑审核,给了自己大大的空间,写自己任何想写的故事。
现在速食科技时代,花费大量时间看书的人少之又少。我现在连简短的杂志都不看了。拿着手机,浏览各种app,公号,自媒体推送,热点聚焦等等,就可以看上个一时半会儿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发现这些东西看多了,自己的思想就弱化了,不愿意去思考了。看了别人的评论和想法,只是内心呼应一下:恩,确实。就是。果然,如此。然后,就没了后续的思考了。
记得大学毕业后,为了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评论能力,每天看一部电影,然后写一些浅显的影评。把自己的爱好和写作结合起来,希望能够碰出一些火花。结果,谈起了恋爱,把这个习惯也丢掉了。翻出前几年写的那些影评,发现写的不错哦,居然是我写的?可以看出,现在的思考能力已经退化到什么程度。
做吃瓜群众的同时,书还是要读的,思考还是要继续的,否则提前进入老年痴呆环节。一些好的电影也是要继续看的,深度评论还是要写和看的。不要被一些有剧本的真人秀充斥了你的头脑,不要让一些所谓的小鲜肉拙劣的演技沾满了你的内心。
现在社会各界经常提倡读书,也发起了各种读书活动。很多人出行也会用一本书代替手机,真不是他在装B ,而是真的在读书。把你嘲笑别人读书装B的时间收起,自己也读一读书吧。同样,现在这么高科技,电子读书设备也横空出世,写到这里是不是应该推出一个电子读书设备的广告比较符合公号的套路?可惜没有。自己找度娘去咨询吧,不看纸质版的书,至少下载个电子书,零散的碎片时间看上两眼也好。
但是,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看过很多书之后,发现能记住的不多。是我没有走心?还是书不够精彩?当想引用经典语句的时候,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或者拿起一本看过的书,翻翻之后,却一脸懵逼的满是陌生的感觉。
Ok,我还缺少一个随身携带的本本,看到好的句子,亦或好的典故和案例,也许故事,还有小知识,随时随地把它们摘录下来。此处也没有广告,随身小本多的是,去某宝自己淘一个漂亮的全方位声光电blingbling的闪亮记事小本,相信记录一阵之后,收获会颇多。
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没看过名著就比别人少了什么,但是看过能看懂才是比我多了什么。每个人成长阶段不同,在某一特定时候,被吸引的也不一样。我在学生年代的思维意识就是接受漫画和爱情故事,在大学时代就是喜欢电影载体,现在我依旧渴望读书去充实自己。喜欢的很杂,接受大神们好的推荐,好的书单。也许我现在再去翻看古典名著,就能够看得进去,对其中的了解和共鸣又是不同的感觉。
书是读给自己的,自己能装下多少,你的心知道。
书是分享给同类人的,其中美好的默契,妙不可言,我们知道。
书是留给孩子的,什么时候从财产变成财富,只有他们才知道。
读书,需要渴望。
读书,需要陪伴。
读书,需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