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诸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总结常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第一个方法:1.透过现象看本质,通常用户或相关人员反馈过来的需求是表象,具体的建议。我们需要透过具体建议,找到客户的本质需求。本质需求通常表现在商家的目的,想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方法:2.用户行为及场景分析,需要我们对用户及其业务有充分的了解,再次基础上对客户建议中描述的场景和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从中抽象出客户的需求。
案例:我们是为商家搭建C端销售系统的Saas产品,商家提出了一个需求:希望我们在前台店铺详情页增加产品销量和库存量,她可以及时查看销量和库存量。她建议背后的目的是商家怕预定超库存,如果超库存销售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
场景及用户行为分析:在库存超售的场景下,买家的预定行为及卖家的销售行为。用户行为分析:超额销售的行为上,可限制买家的购买行为或买家预购;针对卖家的销售,可增加预警机制或专属销售查看界面,商家及时补货;事后,可形成经验,商家下次类似的活动可提前囤货。
结果:可针对行为问题可拆分为三个需求:A超库存限定用户购买,B预警机制 c事后经验分析
第三个方法:3.需求分级,可使用Kano模型,当我们抓到客户的本质需求后,还需要结合产品,用户,公司现状,对需求做出决策(是否采纳,优先级等问题)。
Kano模型:是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表达产品性能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我们常用的有四类需求:1.基本型需求(痛点) 2.期望型需求(痒点) 3兴奋型需求 4.无差异需求 5.反向需求
基本型:所谓痛点,对用户而言,此类需求是必须满足的,若不提供,用户满意度会大幅下降,若提供了,用户满意度不会显著提升
期望型:又称为痒点,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下降
兴奋型:若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若提供此需求,用户的满意度会有很多的提升。
无差异需求:用户不在意的需求,是否增加对用户满意度无太大的营销
反向型需求:用户无此类需求,提供之后满意度反而下降。
根据better-worse系数,better:被增加后的满意系数;worse:被消除后的不满意系数,可将常用的四类的需求,划分为四象限:
第一象限:期望型, ( worse more , better more)
第二象限:兴奋型, (worse little, better more)
第三象限:无差异 (worse little, better little)
第四象限:基础型 (worse more, better little)
故刚刚的ABC三类需求,可分别为:基础型,期望型,兴奋型。所以若需求A在系统中未实现,需要立即优化。响应的优先级也是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