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靳文轩
【嵌牛导读】许多人只会感叹阿里巴巴强大的商业体系,但对于阿里巴巴也拥有强大的科研技术投入认识不多,事实上,支撑阿里强大的商业背后正是对技术的投入。
【嵌牛鼻子】阿里巴巴,达摩院,科研技术
【嵌牛提问】马云所提出的达摩院具体是干什么的?对今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嵌牛正文】
10月11日,阿里巴巴在2017云栖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探索人类科技未来的实验室——达摩院,未来3年科研投入超千亿。在小说故事中“达摩院”代表最高武学机构,马云希望以“达摩院”命名的科研实验室能够做到“侠之大者,利国利民”。
一家以技术驱动发展的科技公司,阿里这次是下定决心为自己正名?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马云现场演讲已经刷爆朋友圈,其实主要传递两个意思。
一、不惜血本投入,超过千亿人民币是阿里巴巴集团未来3年在科研上的整体预算。
二、做高冷的基础研发,向全球招募科技领域顶级科学家,打造“世界顶级的研究机构”;
如果马云的期望成真,阿里将不能再以一家“淘宝店小二”的企业对待,而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达摩院将不辱名号,达到驱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境界。
身在民间,阿里与政府的目标一致
据阿里官方透露,每年超过300多亿的资金最大比例将用于人员招募,少部分用于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装置配备,只有很小一部分用于运营。
那么,3年千亿是什么概念?
翻看各家财报数据:阿里2017财年技术投入为170亿元,同期百度为101.5亿、腾讯118亿和京东54亿。
不久前,名单刚公布的“双一流”大学纷纷报出自己的预算,引起大家的热议和“攀比”,预算最高的清华大学是233亿。
企业科研投入强过大学,其实已不是问题。达摩院三个字,既蕴含为国为民的精神,又显示身在江湖不同于官方学术科研机构的特色。上个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两步走”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目标,政府再次发力,希望解决科研与运用两层皮问题。
就像一位观察者网读者对阿里达摩院的点评所指出:
国内现有的很多科技立项,由于缺乏市场实际的检验,陷入从论文到论文的怪圈。学术界人士观察到国外的研究新动向,在国内进行申请立项,完全成为追随式的研究,没有基于本国产业实践进行探索,自然不可能走完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
只有紧紧与国内产业实践相结合,中国的科研创新才能成为保障社会发展的利器,使科研成果尽可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身在民间的阿里,与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
达摩院创立,借足科研人才回流东风
谈到达摩院的成立,马云这样看:以今天中国的资源,中国的担当、人材、资本,我们完全可以在科技领域走出自己路,打造自己的一流。因为我们生于二十一世纪,是有机会后发优势的。当今中国的优势和机会是什么?从人才角度,有两个趋势,一是人才正从学术界向工业界流动,二是人才从美国向中国回流。
10年前,中国每送出3个人出国留学,迎回1人;如今,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5年的1.28∶1,且呈现人才加速回流态势。2016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达43.25万人,创历年新高。未来5年,中国可能迎来“进大于出”的人才历史拐点,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以AI领域为例,在中国,有超过35%的从业者拥有海外留学背景,且每年保持增长,AI海外精英回流也符合中国留学人才回流的大趋势,中国科技力量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为归国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SIGIR 2017共有3篇论文入选
•CVPR2017共有4篇论文入选
•ACM MM2017共有3篇论文入选
•ICCV2017有1篇论文入选
•KDD2017共有5篇论文入选
去年,美国白宫发布报告《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中提出,从2013年到2015年,SCI收录的论文里,提到“深度学习”的文章增长了约六倍,按文章数计算,美国已不再是世界第一了。第一是中国。
要习惯中国的科技企业做基础研究
一家企业搞出一所顶级大学级别的基础研究阵地,这件事能做成吗?钱很重要,但不是光有钱就行。如今的中国,各家巨无霸及独角兽互联网公司都不缺钱,而阿里最先喊出打造中国特色科研实验室的目标。环顾科技史,这种尝试并不是第一次。
从国外各大知名科技企业搞基础研究的情况看,搞得有声有色的,大有先例。就拿微软研究院来说,其微软研究院总部,最早是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Rick Rashid按照大学体系创建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在美国是什么水平?可以类比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中国的地位。
那么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实力如何?看一张图。
这是涵盖计算机科学领域顶级学术会议最佳论文的记录统计,按机构做的排名,国内名次最高的是清华大学
而榜首的就是微软研究院。超过了前面说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也超过斯坦福等一堆美国顶级高校。其中我们还看到了IBM研究院等类似机构的身影,这说明,企业搞这样的基础科研阵地,超过顶级高校,并非不可能。
再以IBM为例,也很早就建了Watson实验室,以 IBM 的两任 CEO,老Watson和小Watson命名。这个实验室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科学家及诺贝尔奖获得者。
IBM的研究水平不需要广告,简直家喻户晓。在2011年2月的美国问答节目《Jeopardy!》上,代表IBM在认知计算领域核心技术的Watson一战成名。在这次节目中,Watson战胜了这一节目的两位冠军选手。
1996年,来自IBM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历史上的里程碑。在AI领域深耕多年后,如今量子计算前瞻研究的浪潮中,IBM也遥遥领先,已宣布推出了业界首个商用的通用量子计算系统“IBM Q”。
拿量子计算来说,IBM早在1984年之前就开始布局量子计算,量子密码学之父Charles H. Bennett、同时也是量子密钥分发协议BB84的作者,在那个年代就加入了IBM ,研究量子信息。微软投资量子计算也有12年的历史,总投入额估计超过6-7亿美元。相比于美国老牌科技巨头的提前布局,阿里巴巴的起步还是迟了些。
马云的演讲也谈到对“达摩院”的期盼,马云称,要有自己的风格,必须超过IBM、微软、谷歌等公司的研究院。
马云原话是这样的,大家感受下:阿里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我们会学习IBM,学习微软,学习在过去人类历史科技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的经验和教训,但我们必须走出自己的路。我们中国很多的思考要填补世界什么空白,美国以前有,我们必须有一个;苏联以前有,我们必须有一个,干嘛这样?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自己走一套出来?
D还是R?阿里达摩院的无限选择
接上文说起,科技巨头办各种研究院,有各自的侧重点,R(基础研究)和D(开发)的比例不同。例如,微软是做纯技术研究,而其他的实验室可能既有基础研发又做产品开发,还包括基础研究后的应用研究。
市值和谷歌、微软同属第一梯队的阿里巴巴,现在下决定来做阿里达摩院,模式是不是像微软研究院那样,还不好说。笔者判断,在规划上应该不会说死,肯定希望R和D通吃。如何兼收各家之长,是马云要思考的。
可以看到,阿里的达摩院不限于AI,其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可以确定,阿里巴巴的雄心不比微软、IBM设立的这些研究机构差,达摩院的规格就是最好的说明。媒体报道,达摩院初期希望引入100位顶尖科学家,创世的学术咨询委员会阵容豪华。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成员包括: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如,
⊙美国三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 I. Jordan,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以真,
⊙美国工程院院士、华盛顿大学教授Henry M. Levy,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George M. Church,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AviWigderson。
在阿里“达摩院”公布的前日,有十三位顶级科学家前往阿里巴巴总部座谈,包括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院士、定义了“计算思维”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以真、全球人脸识别技术“开拓者”和“探路者”汤晓鸥教授等。
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启动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等自主研究中心,在北京、杭州、圣马特奥、贝尔维尤已经有办公室。三个月内,亚洲达摩院新加坡实验室就会开始正式运作,后续在莫斯科、以色列等地也将相继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目前已经相继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清华大学-蚂蚁金服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阿里巴巴-浙江大学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UC Berkeley RISE 实验室。
汇聚顶尖科研人才的阿里达摩院成立初始已定位足够的高度,因此我们期望:不在于和国外企业研究院攀比诺贝尔奖,也不在于和高校比拼论文数量;马云感慨,以今天中国的资源,中国的担当、人材、资本,完全可以在科技领域走出自己路,打造自己的一流。因此我们希望,达摩院能冒出下一个袁隆平这样的“大侠”!
最后分享取名“达摩院”的一段插曲。名字据说是马云亲自取的,马云回顾时说:
干嘛一定要研究院、实验室这样的说法,干嘛不能创造一个自己的名字?中文就叫“达摩院”,英文就叫Damo,叫着叫着就会越来越喜欢,马云还拿雅虎和谷歌打趣:“Yahoo和Google以前也很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