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非语言是两种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
语言
语言沟通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如下:
一、沟通双方对于语言理解是否一致,是否有含糊不清。这里涉及了语义、语用规则和语言情境。
语义:是否模棱两可
比如爱国、独立、成熟这样的词语,每个人对其的定义是不大相同的,倘若没有分清楚双方的差异就去讨论,可能得不出什么结果。
语用规则:断句不同意思全变
从前有一个吝啬的财主,要给儿子请一名私塾先生,又舍不得花钱,总是把伙食搞得很差,因而没有人愿意教他的儿子。
一天,一位老先生毛遂自荐,愿意上门来教他儿子。财主问:“你来教书,对伙食要求高不高? 报酬要多少?
老先生看了财主一眼,没有回答,而是提起笔写下了下面这样一行字:“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一个钱也不要”。财主见了高兴地同意了。
财主把老先生请到家里后果然餐餐都是青菜烧豆腐。一天,老先生把筷子一搁,生气地说:“我是你家请来的先生,怎么天天吃这样差的饭菜?”
财主拿出了老先生写的那张纸条,振振有词地说:“看,这是你写的:‘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一个钱也不要。’难道你说话不算话?”
老先生说:“我怎么说话不算话!我这纸条写得清清楚楚,不过你念得不对,应该这样念:‘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一个钱也不要!’快给我端鸡鸭鱼肉上来吧!否则,我到县府告你的状。”财主听了老先生的话,目瞪口呆,大呼上当。
语言情境
恋人之间说的笨和老师说的笨可能是两码事。
二、语言的责任性,反映出说话者对他或她的信念及感觉负责的意愿程度。
下面三句话:
1.你没有遵守你的诺言。
2.我对于你没有遵守诺言表示不满。
3.我们应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第一句:倾向于他人导向的信号,听起来有评价和判断的意味。
第二句:为个人自己的想法,比“你”字语言所引发的防卫戒心较少,缺点可能被认为是自负的、自我陶醉的和自恋的。
第三句:“我们”的语言暗示了陈述的议题是说话者和聆听者所共同关心并负责的,形成了有建设性的气氛,有种“我们同在一起”的倾向,反映出沟通处理事务的本质。但另一方面,“我们”的陈述也并不一定是恰当的。当你和你老板说“我们有问题……”,估计你老板会说“是你有问题,而不是我!”
因此,研究者发现混合使用代词“我想我们……”或“我希望我们……”被人接受的程度最高。
三、性别差异(这里面学问还比较深,有待进一步研究)
例如,男人之间的对话通常在叙述他们所喜欢的事情上,女人之间的对话在叙述她们所需要的联系上。
四、文化差异
比如南方人说:吃饭。指的就是吃稻谷煮熟的米饭。北方人说:吃米饭就是吃米饭,吃面就是吃面,吃饭到底是什么鬼?
还有北美文化,习惯有话直说(低语境文化),亚洲文化,维持和谐很重要,强调说话要委婉(高语境文化)。
非语言
非语言指通过与语言无关的途径所呈现的信息,包括动作、声音、姿势、距离、表情等等。
非语言沟通提供很多的功能,有重复、替代、补充、强调、和调整等作用。非语言沟通通常含糊不清,而且大多数是非意识层面的。当语言和非语言内容不一致时,沟通者多仰赖非语言的部分。(比如你女友一副冷漠的表情,说我没事,你真的以为没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