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的原因,作者带了《九三年》去了巴黎。虽然革命的年代离我们很遥远,但是还是从作者的文字里感受到读书的渴望。作者看着书的出版时间和印刷时间,脑海里都能想象出一个背景故事,可见当年读书的不易。两批学生的混杂,电话亭边的牵挂,打听书的鬼鬼祟祟,买书的痛苦挣扎,都是我从未听过的故事,让我觉得无比新鲜。
作者非常热爱传统文化,又深受文学作品的影响,所以在他心中,巴黎分为巴尔扎克的巴黎,雨果的巴黎和奥斯曼的巴黎。巴尔扎克属于老巴黎,狭窄的街道,慢悠悠的马车。雨果见证了新旧巴黎的交替,内心呼喊着保留传统,保留古建筑。奥斯曼大刀阔斧进行城市改建,“在一个艺术精品外面套上了现代箩筐”。作者虽对巴尔扎克的巴黎多有向往,但却能心平气和地评论奥斯曼的巴黎。他认为改革虽破坏了古建筑,但是也有保留完好的部分,而且风格延续了老巴黎的特色,具有“皇家派头”。同时,奥斯曼规划的下水系统,使巴黎长期受益,甚至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