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证据的效力花了两章的篇幅,简单看完之后呢,发现其实不感兴趣。因为他说的证据基本上都是值得揣摩的不太可靠的,无论什么形式,都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不说吧,我还觉得心里不得劲儿,唉,这该死的完美主义呀。
几乎我们遇到的所有推理论证都包含了对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和将来是什么样的看法,持论者希望我们将这些看法当做事实来接受。我们把这些看法成为事实断言。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相信他?
第二个问题,这个断言需不需要证据来加以证实?(如果需要证据,但又没看到证据,那么这个断言就是孤立论断,意思是他是一个没有用任何方式来加以证实的断言。)
第三问,证据的效力怎么样?(有些事是断言比其他事时断言,显得更加可靠。)
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他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就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
要把断言变为事实有以下几问。
你的证明是什么?
证据在哪里?
你确信他是真的吗?
你怎么知道他是真的?
你为什么相信他?
你能证明吗?
我估计问完这几个问题,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是真的事实吧。果然还是就看谁的证据多,谁更大众一些,就是更贴近事实吧,但是这样就真的是真的吗?不知道啊。
文中所说的证据类型有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一共九种。下面我就简单说说吧。
关于直觉
直觉就是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却不能有意识的说出理由的过程。直觉,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的私密性别人根本无法判断它的可靠性。所以作为批判性思考的人,我们只是想查明那些依赖于直觉的断言有没有其他类型的证据来证实。
关于个人经历
一次突出的经历和几次这样的经历可以说明某个结果有可能出现,但是这里经历却不能说明这样的结果就是有代表性和极有可能发生的。以个人经历为证据很容易犯下以偏概全谬误(这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一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关于典型案例
不厌其烦而又引人入胜的描述或是塑造一个或多个人物和世界来证实某个结论。通常基于观察或者访谈,把这样的描述称为典型案例。一般在游说性报告的开头部分来一段儿,活灵活现的有关某个世界的生动描述以便对听众动之以情。
通常来说,典型案例常常很有说服力,但是,我们要问一声“这个例子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的例子?”“这个例子被提及的方式有没有偏见存在?”
但是典型案例和个人经历一样,他们也展现出各种重要的可能,让抽象的数据呈现出生动的个人面孔。他们让人们更容易联想到某个论题,因此对他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关于当事人证词
引用具体当事人的这些说法,都被称为当事人证词。通常来说用处不大,对这类证词也无需过多关注,直到我们找出它们背后更多相关的专门知识,兴趣,价值观和偏见等。
关于权威和专家意见
首先我们要知道,专家也会常常犯错误的。
其次我们要追问以下这些问题。
对于所谈论的这个主题,该专家所拥有的专长、训练和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
这个主题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成果?
这个人有没有与此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
这个专家所处的地位是否有特别好的渠道来获取相关事实?
有没有较好的理由让人相信专家的意见相对而言不会受到歪曲?(不仅要关注专家有没有偏见,还要看我们自己有没有偏见。有没有对某事儿的好坏怀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而干扰到我们公正评价证据的能力。)
另外还有一种引用套引用的问题。这些引证给人一种支撑证据的幻想,但是却绕过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个原始专家的断言到底有多大可信度?
关于个人观察
观察者不像特定的镜子并不能给我们提供纯粹的观察。我们所见所说都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来的东西。我们见到和听到的东西都是我们愿意听到和见到的东西。我们挑选和记住的那些经历的侧面都是我们此前的经历和背景,最相互一致的那些侧面。吃了很多情况下都有各种重要的障碍阻止我们看清楚发生的一切。所以观察是有偏差的。
最可信的报道往往是基于最近得来的观察,而且是几个人处在最佳环境里,同时得来的观察,他们没有和观察的世界有关的明显而又强烈的期望值,同时也不带有任何偏见。
关于研究报告
科学研究,如果进行的比较理想的话,是我们获得证据的一个最好的来源,因为科学研究,强调可验证性,可控性和精确性。
但是我们还要记住以下几点:
研究的质量有高有低,差别很大。
研究成果常常会互相矛盾。
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结论,充其量他只能支撑结论。
如同我们大家一样。研究人员也有他们的期望值,态度,价值观和需求,这是他们所问的问题做研究的方法,解释研究结果的方式都烙上了偏见的印记。
演说者或作者,常常歪曲或简化研究结论。
研究的“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改变。
研究的人为程度到底怎么样常常也会导致研究的变化。
对经济效益,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和其他因素的需求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结果。
评价科学研究的一些线索。
第一问,报告的材料来源的质量怎么样?
第二问,除了资料来源的质量外,交流中有没有其他的线索显示这项研究完成的很出色?
第三问,研究进行的时间离现在有多久,有没有理由让人相信研究结果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
第四问,这项研究的结果有没有被其他的研究重复过?
第五问,持论者在选择研究的时候是怎样精挑细选的?
第六问,有没有什么强势批判性思维的证据?
第七问,有没有理由让人蓄意要歪曲这项研究?
第八问,研究的条件是不是人为制造的,并因此遭到扭曲变形?
第九问,根据研究样本,我们概括的范围到底有多大?抽样的事件和人群有多少?样本的覆盖率有多大?样本的随机性怎么样?
第十问,研究人员所使用的调查报告,问卷调查,等级评定或其他测量结果有没有偏见或者歪曲的现象存在?
关于类比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类比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假设:两样东西在一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他们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即使最好的类比所提供的也只是暗示。因此,如果一个作者通过与另一件事做对比来得出一件事的结论,那么他就应该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来支撑两者间最重要的相似点揭示出的具体原则。
以上就是九种关于证据的题中方式,没有哪一种是可以确定下来的,都是需要自己不断反复验证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有真正可靠的东西吗?也许只是相对可靠吧。所以对于学术上的一些东西还是要较点真比较好,但是对于生活上的一些东西难得糊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