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拖地,一不小心把一花盆给弄翻了,只见它躺倒在地,几片碎瓷壮烈地陪在旁边,一些土也跑出来了,还好那株植物还好端端地在泥土里,我赶紧把残破的花盆小心扶起,生怕那植物有些闪失。接下来还要经历换花盆的过程,不知它是否会受到惊吓,我有些担心!因为它是“双十一”的时候网购回来的,经过一个多月顽强的适应阶段,它已经有了绿意,眼看要焕发新枝,遭受这一劫难,不知它是否能安然度过!
听说植物是有感情的,它能感觉周遭的环境。巴克斯特是美国中情局资深测谎专家,1966年2月,他的秘书从附近的花店买了一株龙舌兰(原分布在中美洲热带地区的一种植物,经常被当做观赏花卉种植),买回来以后,放在巴克斯特的工作室,于是便成为巴克斯特第一次养花的经历。1966年2月2日清晨,巴克斯特的脑子灵光乍现,“把测谎仪连接到龙舌兰上,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当他连接之后,打开开关,让他吃了一惊,眼前的波形完全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波形,呈现锯齿状、活跃的、随时变化的图形。然后巴克斯特想看看眼前这盆龙舌兰在遭受到某些威胁时,是否会有和人类类似的反应。首先,他把这株植物的其中一片叶子沾进咖啡杯,测谎仪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接下来他用笔敲打那片叶子,随着敲打的力度和速度越来越强烈,他发现测谎仪上的波形也逐渐有了较大一点的反应。最后他有了一个近乎邪恶的想法,为了让植物体验到终极的恐惧,他想用火柴去烧那片叶子,当时没有人在实验室,他只是动了一下那个念头,但是测谎仪的指标一下子摆到了图表的顶端,“天呐,他竟然知道我在在想什么!”从此开始,巴克斯特确定了植物是有意识的。
我又开始担心我的那盆花,遭受了那么强烈的震动,它一定特别惶恐,我必须做点什么来抚慰一下它的不安。写到这儿,我忽然想起去年遭受劫难的那盆牡丹花。
去年我家养了一盆牡丹,长得很繁茂,花开了也很艳,红色的。其实我平时也不大在意它们。可是后来发现这盆牡丹花长了白色的蚧壳虫,由于前期没有遏制,蚧壳虫繁殖了好多,几乎成灾,我只好买了一些杀虫剂,兑了水,按说明书调好了浓度,喷在牡丹花的植株上。哪料到牡丹花一夜都凋谢了,植株也慢慢干枯了。更令人惊讶的是,旁边的几盆花也都先后枯萎了,有一盆离牡丹还挺远的距离。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认为杀虫剂的浓度高了,现在才慢慢悟道,原来旁边的那几盆花应该是受到了惊吓,感受到了环境带来的威胁,它们少了抵御能力,于是先后悄然离去。
去年,对于它们的枯萎我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现在,我感觉到有些歉意,是自己太过冷漠,要是给它们多一些心里暗示,帮它们度过难关,也许能挽留几盆呢!
植物也是活的生物,它们只是没有嘴巴和四肢去表达想法,但他们绝对不是与周遭毫无任何信息交流而孤独存在的,即使没有智慧的思维,也会有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
植物既然能感觉周遭的惶恐,那对于周围的愉悦又有怎样的反应呢?有科学家也做了实验。法国奥登堡酒庄曾经推出一款“听音乐长大的”葡萄酒,他们在葡萄园中不停播放巴赫的音乐及舒伯特的小夜曲给种植的葡萄听,然后将听音乐长大的葡萄酿成葡萄酒,在橡木桶陈化的过程中,给葡萄酒不断地播放贝多芬点交响乐,这个实验结果表明 :葡萄因听音乐长大产生了一种类似人类的舒缓情绪分子,此分子序列有所改变,释放出更多的单宁,酒体页更加柔和,香味持久。植物不仅能大胆地流露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品质和气节。
于是,为了不让我的那株植物感受到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周遭的薄凉,我选了一首舒缓的乐曲《闪亮的雨滴》(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把手机放在花盆的旁边,播放了大约20分钟,希望它能体会到我的关怀,并接受我的歉意。接下来的几天,我会持续给它播放音乐,播放舒伯特、贝多芬的交响乐,愿它不再惶恐,安然无恙,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