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师+写作者+绘画手,只生产有思想的文章。欢迎关注作者:翙尘哥哥。】
作家是现实的使徒,心灵的行者。文字作品就是人内心的表达。从有想法写作到写出了想法,思虑不停,其中过程矛盾交织而且辛苦非常。但无论文章思想被多少人赞可,那个不屑的质疑仍旧带刺存在——“你的文章有人看吗?”惊讶之余不禁感慨,为何不能给这个世界以理解和支持呢,哪怕一点点。
社会的声音很多,但总先的是质疑。透过现象看本质:怀疑的种子蓄势待发,“预先失败”无处不在。你的质疑,正在打扰别人的幸福。比如,亲人觉得想法无益于稳定,所以劝阻你想走的路;朋友觉得想法实现可能小,所以善意提醒避谈成功;老板觉得想法不一定盈利,所以委婉拒绝项目申请;等等。
还未开始便被质疑结果的成功与否,提出各种危险的可能。正如电影《邪不压正》所说,“我们为自己设置很多障碍,因为我们不够勇敢”。往来于家庭与社会,“预先失败”的心理一直被传播和灌输。这种思维很害人,使得有潜质的人想得更多,敢行动的人却迟迟不做,尝试做的人又存在侥幸。
对于任何不能快见效、快回报的事情,第一感觉是“心里打鼓”,要质疑,甚至否定。急切渴望物质条件,浮躁毕露,以致很多人都不爱“积累”了。心里有许多的东西要动,却没有地方给它们落脚。与艰苦创业、工匠精神、公平竞争相对立,浮躁的人往往盲目跟风、事无恒心、急于求成。
即使失败又怎样?在生命和理想面前,所有的事都是小事。失败让我们学会接纳自己,变得独立和谦卑,拥有同情心,同时丰富人生阅历,更加适应世界的变化。害怕失败,只会让活着失去精彩;越挫越勇,才能找到自己提升格局。
做任何事情都有开始,成功往往在于认真积累。莫言创作一部作品常需历时数年,史铁生近30岁起将写作与生命同构,赵星在职场打拼外每日坚持业余写作……再出名的作家,阅读量也从零起步。很多默默无名的作品,若干年后也才会成为经典。即使不谈文字道理也相通,很多著名的企业家无不如此。毕竟我们都一样,出生没有金钥匙,只能一步一个脚印。
很多人都很在乎别人的看法,视如活着的评判标准。别人质疑就质疑吧,“预先失败”只会导致平庸。面对诸多的人生无奈,其实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借用倪萍的话,说一个人真实,这就还原了人本身。无奈之后,请再给世界一个拥抱:以包容却又自强的姿态。你的事情最需要你自己的认可,切勿因为别人而放弃了初心。韩振江说,“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所属和土地,心灵不能永远地漂泊流浪,如果那样不小心可能会永坠海底,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