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西楚霸王项羽,无论从出身还是实力都远高于草根出身的刘邦,最终却自刎于乌江,将就要得手的江山拱手相让。对于项羽缘何落败,各路评论家观点纷呈。一是过于狂妄,刚愎自用;二是有勇无谋,任人挑拨;三是毫无城府,不懂规则。当然,项羽之败肯定有综合的历史原因,包括当时粮食供给不够,军队食不果腹,日久自然军心涣散。如此多的原因中,最让我开眼的是罗辑思维里近日里的《鸿门宴上,项羽先输在哪一步》。此文从项羽的内心容易受人影响出发,分析项羽和刘邦二人的心理特质。的确,人之争斗在于心。心若是不稳,则万事乱。
这篇文章里提到,当刘邦占据关中,项羽愤慨万分。“怀王曾与诸将有约,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立刻准备攻打刘邦,夺取王位。不料,项伯通风报信,刘邦请罪,项羽一听竟然被心中的“光明磊落”驱使,表示自己是因为听曹无伤说的才这么干的。当时的项羽跟刘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大可以对刘邦的请罪置之不理。乱世江山强者为王,直接杀掉刘邦坐上王位。可他偏偏把自己的定位搞错了,竟跟自己的竞争对手解释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最大的错误。他无非是想让别人理解他,把他看作是一位深明大义的英雄,全然忘了,天下大业从来都是尔虞我诈,成王败寇。这篇文章把项羽的失败归结为他是讨好型人格,别人对他好一点,他就感激涕零,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别人稍对他有些不敬,他便暴跳如雷。这种人哪怕再多才能,也容易被他人控制。相反,刘邦能屈能伸,表面软弱,实则内心强大,永远只计较是否对最终目标有益,而不计较眼前一时的荣辱。这样自信坚定的人必然成功。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自己的一个朋友小A。小A一直是学霸,从重点高中到名牌大学,一路读完博士,毕业的时候,以前高中的同学们都已经工作多年。工作这个事情学历是一方面,行业和平台,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更加重要。小A的一位高中故友C已经是国际知名企业的市场总监,传闻年薪近百万。而博士毕业的小A进入了一家外资企业,从普通管理岗位做起,薪资待遇与C悬殊。过年回老家,亲戚好友们喜欢聊年轻人的发展。谈到C纷纷竖起大拇指,把C说的神乎其神,俨然一副钻石王老五的样子,而谈到A便只说读书很厉害,但是挣不到多少钱。“读书无用论”这种陈词滥调也被提起。小A的母亲听说后很是不舒服。将近三十年含辛茹苦地资助孩子一路读完博士,如今终于学成,踏入社会,论学历才华,应该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于是她在小A面前唠叨。小A很烦恼,跟母亲大吵一架,“那你当初就别让我读博士,我早早出来工作,也有那么多薪水了。”吵完没多久,就回了工作的地方。
后来小A找我诉苦,说自己后悔读博士。我便问他,“你当初为什么执意读博士?”“我还是蛮喜欢我这个专业的,而且我这个专业学历越高越好,省的后面再回学校进修。”“那不就结了。你既然早就对自己想要的目标有了规划,并且也按照自己的规划去走了,为什么要因为别人乱了自己的节奏呢?更何况,C究竟待遇如何,我们谁也不知道。很多时候,人们说话只是为了在别人心中树立一个形象而已,并非属实。”听完,小A瞪大眼睛看着我,“你的意思是他在吹牛?”我哈哈大笑起来,“我的重点是,他说什么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哪怕成了首富,那也是他的人生。每个人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人生。其他的都是浮云。”
虽说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远比战争时代舒适幸福,但是依然会有攻心计。凡人都有自己的骨气,想要被别人看见和敬佩,难免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撑门面也好,自我安慰也罢。但是,一个人应该始终记住自己想要什么,通过什么方式,付出多少努力和时间才能得到。得到与失去是守恒的,是否值得,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如果用别人的标准去规划自己的路径,衡量自己的得失,就会乱了节奏,故而生活劳累不堪,并且离自己的想要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