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无问东西》,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今天写一篇它的观后感吧。这部电影讲的是四个独立的小故事,但他们相互之间又有各种的关联,类似彩蛋,很有意思。
电影开篇说,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第一个故事,张果果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在提交文案的那天他的上司不在,便把文案交给了他来汇报,后来文案输掉了。秘书Susan认为张果果的行为一定暗含着某种阴谋(故意提了一个奶粉公司不满意的案子,让CELL公司中标,然后跳槽来这里担任更高的位)。面对质疑,他懒得解释,说一句“你猜”。最后他的同事来找他,让他揭发他的上司的罪行,他选择了释然。
第二个故事陈鹏、王敏佳和李想是初中同学,三个人因想去拜会初中老师而偷看到老师被师母胖揍,于是王敏佳和李想偷偷拓字写信,警告师母。后来王佳敏被揭发,被批斗,受尽了折磨,而李想为了自己的支边梦想选择他逃避,让王敏佳独自承受这一切。后来陈鹏救了她 ,当我看到这里是心酸的,不得不感叹这世事的变迁,造化弄人。如何当初陈鹏没有看到王敏佳和李想亲密的一幕,他也许不会去九所,也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发生。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吴岭澜是当时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一次考试结果出来后,他的实科属于不列(应该是不及格),文科全部满分;但是在当时,最好的学生都会选择读实科,他并不想转到文科去,因此一度困惑于学业抉择。梅贻琦老师找他谈话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梅贻琦给他的答案是:“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演讲的主题是“对自己的真诚”。我猜是这次演讲,促成了吴岭澜心态的最终转变,转学文科,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只有忠于自己的内心才会使得自己获得真正的快乐,才不会压抑难过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第四个故事最令我感动,讲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内迁昆明,设立西南联合大学。沈光耀,正是此时西南联大的一名学生。美国空军的教官陈纳德在一次选拔航校学员的过程中,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站在台下的沈光耀受到激励,参加了学员选拔,并且通过了测试。但沈家是名门望族,家族对他的期望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享受做人的乐趣。所以当他在家书中向父母提出,自己希望可以投身抗日战争,成为一名飞行员的想法时,受到了父母的阻拦,沈母亲赴昆明,劝阻沈光耀。他向母亲发誓,不再弃笔从戎。有一次警报拉响,敌机飞过,同学们躲在山窝窝里上课。看到受苦受难的百姓,在国家和亲情的面前,身为学生的沈光耀,最终还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瞒着父母成为了一名飞行员。他经常开着飞机,去给饱受战乱折磨的村民们空投补给。1943年,在一次与日军的对抗中,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我军伤亡惨重。沈光耀在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后,撞向敌军战舰,玉石俱焚、光荣牺牲,最后临终前的一句,妈妈对不起。使得我潸然泪下,不得不为之动容。
这四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的不同的人所经历的不同的事情。但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受到万事万物的干扰和阻碍。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勇敢的做自己,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