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反思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课文的最后一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作品,通过记述游览见闻,吟咏名胜古迹,描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的情思。单元提示中明确指出,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位语言特色,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万变不能离其宗,在本节授课之前,我运用了伟大的语文教育大师钱梦龙的一句话“汉语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学习汉字语言的途径上,主要是凭借对范文的阅读进行的。”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以本课文为范文学习本文的游记语言。明确我们学习的目标。
二、说文本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为游踪为线索不同,它全方位的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这滴水从玉龙雪山流下,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看过初建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最终在昏睡数百年后再次醒来,来到现代的四方街,他登上水车远眺古城全貌,跨入小店,领略东巴文字的魅力,投身民居,体验百姓生活的恬淡之后,穿越而出,欣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和旷野宁静澄澈的美。在得偿夙愿后,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丽江之行,朗读课文时,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包含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采用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入文学文,
第二个环节,随文学言,
第三个环节,学言写文。
设计本课教学方式的依据是,本课是一篇游记自读课文,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领略丽江美景中,品析游记文的语言,在学习了这种优美语言的写作方法之后。让学生运用感悟到的写游记的写作方法,去写一篇相应的游记,这就是学语言用语言,也力求突出语文教学的真正的工具性,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这三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入文学文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这一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第二个问题是:这一滴水都看到了丽江的哪些景观?通过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些地方和景观可以发现游记作品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设计的问题是:文中是如何写丽江景观的?从文中找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段进行体会。
在这个问题设置中重点突出了如何写?设计到这儿,我就会想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备课之前我们思考的三个问题:
文章写的是什么?
文章为什么而写?
文章是怎样写出的?
在这三个问题当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重点侧重于:是怎样写的?这才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落实的,如何运用语言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是我这节课教学当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这节课当中的一个落脚点,只有学生在自己的赏析当中才能明白,用了怎样的语言写出了丽江的美景?学生用自己在文中句子的感悟到的语言之美的写法,就明白以后自己写游记作品中应该用怎样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中,我用了学言写文,仿照范文试写游记作品,运用这样的构思及其语言特点写一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来写游记,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思考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写游记。假如自己去了某一个地方进行了一番游览,该如何构思把它写出来,这就是对语言的一个运用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过程,最后结尾,我运用了一句:“游记,游而记之。”总结了整堂课。
四.说教学反思
1、从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的角度来反思
由于自己对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不够熟练,导致上课时操作错误从而卡壳,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好几个功能,没有运用到自己的这节课当中,提前预备好的电子白板几个功能,在这节课当中没有得到落实,自己以后要多学习多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多操作,多运用,做到熟能生巧。
2.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反思
整堂课虽说没有达到,整个班级的闹哄哄的场面,但我感觉到大部分同学的思维,已经能跟得上我的引导,在自己朗读文章的基础上,品析了课文的语言,感悟了语言的魅力及其写作上的手法,因为本文是作者阿莱写的一篇很美的游记,有许多诗化的语言,凝练而厚重,对于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又没有见过丽江实际美景的学生来说,去理解这些一定会有一定的距离感和难度,体会不到美景和文字合一的欢愉感。虽然学生没有见过丽江,但他们见过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些景色,学习本文的写法,让学生写自己所游览过的一些美景,即学法写文,这也符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简言之,虽不是闹哄哄的课堂,但是是培养学生语言语感的课堂,这样的品析语言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一点的难度,但还是应该这样引导学生来学语言,从而用语言,这才能回到语文学科的本真上。
3、在学言写文这个环节上,因为课堂实践上给学生留出的训练时间也比较少。在这个板块上,恰巧需要充分的拓展学生思维的一个关键时刻。由于自己在这个点上给学生训练的不够充分,给另外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有充分的时间留在了这一个板块上,比如:学生说到了如果游览了沙漠,就以沙漠中的仙人掌、骆驼、旋风等视角介绍;如果去了古城西安,就以眼睛、相机的视角介绍西安的美景;如果去了关山草原,就以一匹骏马、一只雄鹰、一朵祥云的角度来介绍美丽的关山草原……其实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很具有想象力的,只要引导就有拓展的广阔空间。
4. 教学本课后,再联系前面几课类似的游记散文教学,我有了如下一点心得和反思:
(1)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游记题材广泛,凡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游记的写法灵活,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可以抒发情感,夹杂议论。一篇生动的游记,不仅能引导读者跟作者一起饱览美丽的景色,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3)学写游记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些努力。
1.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游记不能写成流水账,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比如同一座泰山,在不同时代,在不同季节,在不同人的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也到泰山去,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季节、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两个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的,我们写游记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以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登勃朗峰》后半部分,写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方面去写。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写作者远望冰塔林的景物,就是经过作者选择的,融入了主观的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作者常常在描写之后直接发表议论和抒情,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更是“画外”之音,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3.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散文讲究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境界。游记散文也应如此。有些游记散文主要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热情;有些文章则通过一定的事物或游历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生哲理。我们在写游记时应该做到能表达一定的情感,寄寓一定的思想。
4.游记类散文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任何文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游记文章的顺序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移,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多者合一,这样才能使行文自然、条理清晰。
5.游记文章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写景状物。在游记中,有时为了逼真地表现事物,也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去写景。
例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灵震撼。
6.写游记可以插入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游记不能纯粹是写这个地方有哪些事物,还可能牵涉到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东西。这就需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一些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然后巧妙地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选择插入的内容。
例如《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谈到东巴文字;《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谈到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都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和可读性。
总之,游记散文写法多种多样,但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
回顾自己这一节课的教学,虽说不是热闹哄哄的课堂,但我很庆幸,我的教学回到了语文教学的本真上,语文教学的原点上----教的是文章的语言和文字,对于课文,只是范例,让学生学会读语言和用语言。用语文学家钱梦龙先生的话说:“汉语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学习汉字语言的途径上,主要是凭借对范文的阅读进行的。”用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话说:“语文教学就是唤醒---文字、思想、生命、灵魂,我们和我们的语文。”这就是真正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