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上班族都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挤地铁。一个“挤”字将乘地铁的艰辛与痛苦直观的表现出来,那真是不亚于一场别开生面的“抢凳子”游戏,说好的要先下后上,而实际可能是车上的还没下,而车下的人已经一哄而上,人群中逆潮而动下车那真是举步维艰,体质稍差就要被人群裹挟而回。关键是这项活动不是隔一段时间一次,而是天天上演,这就让人受不了了。
按说现代交通发达了,乘车应该更加便利才对,没必要挤挤嚷嚷,先下后上更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偏偏还就是乘地铁的秩序问题难倒了大多数国家,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很好的解决挤地铁的问题。
道理大家都懂,挤来挤去对谁都没好处,为什么还要挤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公地悲剧”。有一片幅员辽阔、但是面积有限的草地,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养牛,然后一部分人开始养殖并取得了相当的收益,随着养牛的人越来越多,草原产生的效益也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牧民们发现草原上的草不够吃了,养不活那么多头牛,必须有一部分人主动放弃才能保证草原循环发展下去。但是结果呢,尽管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去做,最终草原上的草被吃光了,大家都养不了牛了,这就是“公地悲剧”。
再来看“地铁悲剧”,大家都知道先下后上、有序乘车能够提高登车效率,也不易发生危险,可偏偏就是很少有人能坚持不挤、不抢,“挤”成了一种大众行为中的必然。对待“公地悲剧”政府介入效果十分明显,只要做到公正分配即可,而管理“挤”地铁的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首先是流动人口基础太大。据统计,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地铁中的每天乘车人数超过百万,面对每天这样的大流量的乘车活动,有效管理的经费必然不菲,需要的管理人员也必然十分惊人。加之,乘车问题属于素质问题,提高国民素质问题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天吃成胖子,而要通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改变。
有如此多的制约因素存在,想管好“挤”的问题确实十分棘手,但这不代表没有可行的办法。笔者窃以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解决方式值得借鉴。曾几何时、乃至迄今为止,“中国式过马路”都是国人吐槽素质低下的槽点,交通部门为此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寻找解决之道。因此,“电子眼拍照亮相”一经启用就备受关注,红绿灯路口有电子眼这样的固有条件,地铁车厢内也有不少屏幕可以循环播放。通过在地铁门出入口安装摄像装置,将大家“挤地铁”的画面拍成电子照片或制作成为短纪录片在地铁车厢中循环播放,使“纯心要挤”的人心有所忌,使“大势所迫”的人心有所依,避免产生“中国式乘地铁”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