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社老官大叔精选的社群干货】
来源:馒头商学院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做社群的时代,也是一个几乎人人都做不好社群的时代。
今天,我们不去分析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等知名社群的成功史。我们以一个从0慢慢壮大,最后用几个月时间快速变现的典型社群为案例,来讲讲,究竟如何做好社群运营的精细化?
在讲社群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样的圈子才算是社群?
一: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社群
公交车上的人肯定不是,因为对于社群来说最简单的理解是一堆人的聚集,但是公交车上的人,只是暂时性的在一个车上,并没有一个聚集的作用。所以不属于社群。
朋友圈,应该算是一个社交的平台而已,从理论上说社群是一个预设的情景,而社交是通过你添加好友而形成的社交圈;所以也算不上是社群。
馒头商学院:可能大家现在一听就会想到我加入了多少个馒头商学院群,但是馒头商学院并不是群,只是把社群的功能当做产品日常的运转的一个手段而已,并不仅仅只是社群。
什么才是真正的社群呢?用我自己的话来理解,社群是成员围绕一个价值点凝聚的结果,并不是一个产品,只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
二:怎么利用社群做好用户的拉新、活跃和留存
这种运营手段也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产品运营产生重要的影响:
1.拉新用户
第一种是拉新用户,对于成熟的社群来说,已经有自身的IP效应,能用最少成本、最快时间来驱动用户进行传播和引流。
怎么操作呢?
首先需要运营人员构建社群所需要的价值点,然后做好相应的打磨工作。
有善于创造的内容的就去多输出点用户喜欢的内容;有善于用户维护的就去让用户获得情感需求,有条件的话最好做到完全触达用户,然后让用户来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众账户。通过引流之后利用内容的传播,就可以吸引一群人想要加入社群,然后再继续输出内容,增加一些运营手段,通过不断的刺激点来增加用户量级和社群影响力,最好达到一定IP效应之后,就可以导入产品A、B、C等来帮助拉新用户了。
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大家应该很熟悉吴晓波,吴晓波有个社群叫做“书友会”,吴晓波本身也是个极具影响力的IP,而单一的输出肯定无法满足品质社群主体的需求,那么如果想要追求IP效应最大化的话,粉丝经济必须进化成社群经济。
就在不久前,中端服务酒店市场的开拓者亚朵携手吴晓波在杭州为共同创建的中国首家社群酒店—亚朵·吴酒店揭幕,也预示着社群经济的商业模式新人口已经开启。利用酒店本身的优势可以提供线下交流的平台加固社群的稳定性和多元化,而“书友会”的用户消费水平和亚朵用户群体具有极高的重合性,所以也奠定了合作的基础。
2.活跃用户
活跃用户:利用社群做好用户载体,建立用户传播触达点。
首先也是通过社群建立之后,可以利用社群这个聚集用户最多且最直接触达用户的载体来进行内容的通知和扩散。因为对于一个粘度较高的用户社群来说,用户的参与度和配合度也是极高的,这样的话,社群用户的传播其实也是另一种营收。
我们以微博为案例。微博是从2014年做起来的社群功能,但是一直没有火起来,可是微博却利用社群做起了新玩法。
微博现在最主要的两大活跃人群,第一个是高校用户,第二个就是八卦、自媒体。大家所看到的群是当时我在大学的时候在微博校园渠道时候参与的全国高校“绿植”活动,“绿植”活动是每年全国高校一起参与的一个线上传播,线下免费领取绿植的公益活动,这个活动的特色就是成本低、参与度高、用户面广。所以后来新浪为了把社群使用起来,直接把一个高校参与活动的用户自动匹配到一个社群里面,为了方便以后每一次活动的通知和传播,这就体现了社群的重要性。
3.留存用户
留存用户:对于低频消费行业,可以基于用户的关注点来利用社群运营留住用户。
这个主要的步骤也是在社群完善之后,基于产品观念通过社群的方式来引导用户深入产品的故事线,去跟随产品活跃,通过活跃来探索产品目标,达到用户留存。
近一两年国内房地产内集中掀起了一阵互联网热潮,而大家应该熟悉最大的地产王国—万科也不例外,万科推出了“住哪儿”app,通过区域的规划把相同、临近的小区通过线上社区的方式来打造了一个属于万科彩色生活的社群。
例如有人想找人一起锻炼,互相监督,就会在社群询问一下找找同伴,这样有相同想法的人可能就会附和并且一起参与,久而久之,万科社群户主的感情也会越来越好,用户粘度也会提高,不仅仅在社群内寻找同伴可能也会去增加其他功能的尝试,这样就相对于来说毕竟容易形成一个户主的闭环生态圈。
4.转化用户
转化用户:社群就是围绕一个价值点凝聚的结果,而最终的目的就是价值的最大化。
一直以来都在说社群一定是基于产品,这个产品有可能是物、也有可能是人或者是服务。而做社区所耗费的人力、时间、财力都需要成本,那么做社群最终的目的肯定要赚钱。
大家应该熟知秋叶PPT,对于秋叶老师也是先从自己擅长的PPT方向来做一个有关于PPT课程的社群,后续才转化为付费、卖课程、卖书、做营销活动等,这些也是基于社群成熟之后把社群的价值最大化的发挥。
讲了社群这么多用处之后,那么如何做社群呢?怎么样去把社群精细化运营呢?
下面我以运营社为案例来给大家详细说一下。首先我先介绍下案例的背景:
运营研究社是馒头的特约运营导师陈维贤最开始发起的以“不让运营人孤寂地成长”为目的的学习型社群。
当然运营研究社首批成员也是基于小贤老师运营的公众号“产品菜鸟汇”的读者们来获取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