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工作需要我去学习、去培训、去出差、去交流、去考证等等,听习惯了,也看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先说说工作需要
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岗位,依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历练。尤其是对专业技术有逐级提升要求的,评定职级的,有可能是终身学习,考试考核,甚至论文发表等等,都和自己想要获得的相应目标基本绑定。
就比方听说医科大学毕业,到医院刚开始也只是个实习医生,经过实习期满,考核转正才可以成为正式医师,再经过规定年限临床实践、论文发表、考核资格认证等必须经历的过程,按照要求达标,才能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然后依次类推才是主任医师。
这仅仅是从医的工作需要的一步步学习,实践。
如果从事教师、财务会计、建筑工程等等工作同样需要这一系列的学习,转正,评职。
现实一点讲,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是相辅相成的。个人从一个单身要过渡到立业成家,承担家庭责任,需要经济收入支撑。而前面所说的正是专业越强、职称越高收入就越匹配。这样既能满足年轻人的职业规划一步步落实,满足存在感,成就感。又能随着年龄增长获得相对应的经济收入,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吃喝用度开销,并通过正确方向,不断努力,一步步向优质生活甚至财务自由靠近。
一般来讲,无论什么单位的存在发展都是需要人才的,人才的来源除了招聘就是培养,在这方面单位或者公司是要付出培养培训费用的。
工作需要存在着整体和个人的配合,无论怎样,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吧。
工作需要总体来讲,意味着付出,当然从单位、公司、集体来讲对人才的需要与渴望,往往与培养、推荐、考核、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强有力的支持也需要有专项费用的申请使用,制度报销等严格审批程序。据说前些年就有关于派出或者自学取得和本单位、企业、集体密切相关人才的正规资格证书的,又能被单位,公司、集体聘用发挥一技之长的人才,回来是可以报销学费的。
这么听起来更多的是个人方付出精力、时间甚至体力成本,使用人才方付出的心力财力以及等待成本。
有媒体消息称Hua为就曾用年薪百万、甚至二百万聘用数位名校博士专属人才,这当然也属工作需要。
接下来我想说说需要工作:
需要工作听起来也不陌生吧。尤其是自从Yi情以来,严重时很多单位、公司、集体响应政府严防死守号召,居家办公,弹性工作。在不能增收的情况下,就只有节支了,很多人收入大幅削减,有的甚至干脆暂停生产、开发、销售,没有效益,没有收入,但对于有房贷车贷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既束手无策又索取无门。无论你夜不能寐还是心急如焚都没有用,这时如果有一份辛苦赚钱少却相对安全(不密闭、室外、通风、付出体力)的工作给你,有的人可能也会接受,因为你需要以工作收入解燃眉之急,即使少了也比没有强。
也许这份辛苦、收入不爽的工作暂时还能缓解焦虑、无聊、紧迫、甚至失眠做恶梦的不良情绪,起到精神治疗作用。
还听说这两年毕业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仅想要参加国考的打破脑袋挤破门,尽管比率相当低,条件又高而难攀,仍有本、硕、博的应届毕业生蜂拥而至,图的是稳定、规律、收入有保障以及规避风险的几险几金。
其他用人单位待遇越压越低,要求越提越高,bi业就shi业也不稀罕,网络语戏称为内卷。
还有一种小概率现象:有部分刚退休的人员,认为自己还有余力,还想帮助压力山大的孩子一把,也有的暂时不能接受闲赋在家无聊无趣的生活,不辞辛苦的考取各种技术职称资格证,以期转个岗位,发挥余热,他们也同样需要工作,这种挤占社会资源的现象也不稀罕。
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分析,工作需要对个人来讲偏向主动,需要工作反过来偏向被动。这种区别取决于自己属于哪种能力,哪种需要。
主动被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是角度不同,看法说法就南辕北辙,逆向而生了。
以上仅是个人不成熟看法,也许属于谬言谬语,恳请走过路过的朋友不喜留情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