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以周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近50年时间内,人们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了时代变迁中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中,每一个故事都冲击着当下正值盛年的人们,不知不觉地就将我们这一代人带入剧中。
闺蜜说:姑娘研究生毕业了,依自己的专业可以找一个很好的工作,她却不想按步就班的去工作,要自己开工作室,你有空替我劝劝啊,如此能有多大出息啊。
就这样,事儿摊到自己身上时,不免也会落入俗套中。在此之前闺蜜一惯的主张都是,孩子们这一代与我们不同了,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生存第一,为温饱奋斗。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生存的忧虑,他们想干什么,都敢去做。
生孩,养孩,好不容易养大了,有出息的远走高飞了,想说个话都没人听;没出息的在身边,听不听话不一定,惹你生气是肯定有的。有不让父母操心的孩子吗?
大家都说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有的孩子是来寻仇的。不管报恩还是寻仇,做父母的都是希望孩子自己“好”,也不管孩子过得好不好,做父母的也没有不操心的,不要以为学霸的父母就高枕无忧了,其实,比学渣父母一点都没少操心,只是操心的内容与方式不一样而已。
那么怎样的孩子才叫有出息呢?
对于挑剔或要求高的父母来说,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能够光耀门楣,成就事业的,就无法守护在父母身边,照顾一日三餐,对于父母来说,那只是一种名誉关系。能守望在身边的,操劳着一家子大小事情,永远忙不完,且不见功劳的家中杂务,然而,一个家也正因为这种平凡小事的维护,才能正常运转着,幸福前进着。往往这些平凡的“小事”,都是守在父母身边,“没出息的”那个孩子在默默完成着。
可是,天天守在身边,再大的付出都会被大家习以为常的无视,所以,怎样都不能完美。
周秉坤是家里最“没出息”的孩子,哥哥姐姐从小就爱读书,学习好,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恢复高考后就帅先双双考入北大,姐姐还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哥哥秉义娶了省长的千金,姐姐周蓉,虽是私奔,但是为了嫁给著名诗人,也算不辱门风。
然而秉坤呢?不但没考上大学,还娶了一个带着孩子和盲人弟弟的寡妇。如果公开内幕,一家人都会感觉抬不起头来。所以,就这么委屈地过着既成事实的婚姻生活,为了得到全家人的认可,煞费苦心,几经周折,最后周爸亲自体验了半天的艰难生活后,终于认可这样一个儿媳妇。
的确,哪一段风淡云清,诗情画意的生活,不是有人在替你遮风避雨,负重前行而换来的呢?
如果没有秉坤,守在家里,守在妈妈身边,哥哥姐姐能无忧地去工作,去学习吗?不是秉坤俩口子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周蓉的孩子,她能一直读到博士吗?在妈妈中风倒下后,不是郑娟无怨辛劳,夜以继日的一年多的按摩,他们还能有妈妈吗?没妈的房子还叫家吗?
当然,秉坤的所有付出,包括周爸在内,他们没有看到,无法有切身的体会。他们闯荡的“大世界”里,如何想像得到一年半是多少天,多少次的揉擦浆洗与缝补喂煮,在日不付出的日子里,又是多少小时的艰难支撑。
大家都知道,再穷再破,只要还有一个“老家”在,不管是累了倦了,还是成功与失败,都有一个归宿可去,闯荡天涯后也都有一个退可守的避风港。如果没有秉坤在家苦苦支撑,伺老抚幼,哥哥姐姐们在外面再风光的日子都只能是“漂泊”。
万里沉浮终归诗酒田园
我们都有体会,父母老了,甚至生活都需要照顾了。如果老家还有兄弟姐妹在身边,在外闯荡的我们是不是就轻松很多呢?不仅是父母有人照顾,家也更像是一个家,不至于每次风尘仆仆奔回家,四顾无人,唯有空宅蛛网蚊虫飞。所以不管家是凌乱,还是破旧,只要有人气,有温暖,就会有回忆,有牵挂,能安定。
当我们的情感与想像在老家得到满足时,可能忽略了那个在老家默默奉献,无声付出的兄弟姐妹,以为事情本来就该如此。但是,如果以远走高飞了呢?
所以,有出息并不是读名校,当大官,如果能按自己的理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且幸福,满足,不仅自己积极乐观,还能给别人以安定,平静的依靠,那都应该是有出息的表现。
《人世间》里说孝义有两种,养口体与养心智。养口体,就是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的衣食住行;另一种就是养心智,学有建树,事业有成,光耀门楣,给父母争光,让家庭为荣。能做到哪一种都应该是成功的。
其实,闺蜜的女儿是一工作狂,一个人将工作室开得风生水起,闺蜜也常常以此而骄傲,为女儿的自强自立而窍喜。可是,看到女儿辛苦工作,几乎没有节假日时又心疼,成功与安逸安可两全呢?
怎样的孩子有“出息”,有多大的成功算是出息?难道只有当了科学家,富豪或高官才是有出息吗?
我答案并不在孩子的成就上,而在于父母的心理。这是父母的心理预期值,如果你能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与爱好,能真实的按孩子自己的意愿,发挥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且是孩子自己乐意的,那就是成功的,有出息的。父母得有自己的价值观与判别标准,如果盲目与人作无意义的攀比,结果只能是伤了孩子也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