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个人得经历多少考验与苦难,他的人格光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可谁说这就不是老天爷偏爱他,想要让他增益其所不能而特意给他的磨难?
西方有一句话说:“上帝只会给你需要的,而不是给你想要的。”我觉得这话特有道理,还有一段具体的文字说“我们向上帝祈求力量,他却给了我们困难,我们克服了困难就拥有了力量;我们向上帝祈求智慧,他却给我们问题,我们解决了问题就拥有了智慧;我们向上帝祈求希望,他却允许黑暗来临,我们走出了黑暗就拥有了希望;我们向上帝祈求成功,他却给我们挫折,我们走出了挫折就拥有了成功;”说的非常透彻。
然而我们的孩子却被捧着被惯着,被万千宠爱围绕着,家长们对西方的有些鼓励式教育、赞美式教育所影响,觉得只要给孩子无数的鼓励和赞美,就可以捧出一个天才来,殊不知被捧得高高的孩子是没有抗摔力的,被赞美包围的孩子是没有抗挫力的,一旦受到一丁点批评和挫败,他那个玻璃心就碎了,人就倒了就跳楼了。
我们做家长的和教育工作者的,究竟在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价值引导啊?很多人推崇西方的快乐教育,殊不知教育最大的骗局就叫做“孩子你只要快乐就好”。
只要快乐就好,那快乐是什么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定义很模糊的词,同样的东西给山区的孩子他会很快乐,给你家孩子他可能根本就没感觉;同样的事情,昨天这样做就很快乐,今天这样做就很烦,这种对于快乐的满足是没有标准的。
棉花糖实验证明孩子更倾向于满足眼前的需求,年龄越低相对越短时,孩子没有判断标准,吃喝玩乐就是快乐,而且要变着花样的快乐,那你怎么敢以他认为的快乐作为判断标准来决定他的人生成长标准呢?
如果过多的把重点放在快乐二字上,久而久之孩子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成,只能沦为生活的弱者。一个人想要走的更远,获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这一点我相信没有人反对吧。你要想迈过努力这个环节直接拿结果,你迈不过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童年就要失去快乐,被束缚被约束,绝对不是!我坚决主张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只不过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快乐二字。
快乐是一种对需求被满足后的心理感受,怎样才能满足一个人的所有需求呢?问你一个问题,给你什么,能让你一直感觉很满足,一辆车还是一栋房子或者是100万?你想想,其实都不可以,物质层面的需求一旦获得满足,人会立即产生下一个需求,新的需求会不断把人引向更大的欲望。
这就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事实上,即使给你用之不完的财富,仍旧不能让你获得永远的满足和永远的快乐,反倒会让你觉得越来越没意思,比如你要多少钱就给你多少钱,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但条件是,你不许工作,只能一个人待在一个宫殿里,你能待多长时间?如果真是那样,你的生命一下子就没有意义了。
那究竟什么才能让人获得更多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之源是什么呢?
创造成就、帮助他人、获得认可,人活着是要不断创造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财富已经几辈子都用不完了,但还在比我们更努力工作的原因,因为他们在不断创造更大的生命价值。
网上有个段子说,“假如马云遇到了阿拉丁神灯,他会许什么愿?答案是,他会满足神风一个愿望。”,所以我们需要把快乐二字从向外伸手索取满足,变为从内接受挑战成功后的喜悦,你会发现,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才是能够带来人生成长的快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快乐。
中国有句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铁是怎么变成钢的?钢又如何变成箭的?不断的锤打,不断的磨砺,锤打就是抗挫,磨砺就是考验它。每个人都想成功,但二八定律告诉我们成功者永远只是少数,为什么?因为80%的人吃不了苦受不得累,殊不知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心吃苦就是修行的必修课,就像你从小长到大吃的饭就是你长身体的必需品一样。
对于成长来说,你吃的饭就是你要吃的哭,如果你只想吃饭不想吃苦,结果是无论你长多大也不能叫成长,更不能叫成功,只能叫饭桶。况且不是你说不想吃苦,就不用吃苦了,要知道能吃多少苦才能享多少福,你年轻的时候贪图享乐怕吃苦,老了还是会把这份苦再给补回来的,甚至会让你的后代帮你补回来,这就是人生的守恒定律。
到那个时候你说你可怜,命苦。你年轻的时候人家在吃苦耐劳创业奋斗,你可是在好吃懒做享清福,你怎么不叫唤呢?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无道理,所以你要清晰的问问自己,我究竟是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未来呢,还是想给他创造一个吃苦的未来?我们不要怕孩子吃苦,也不要担心他吃不了苦,害怕吃苦的人才会吃一辈子苦。
事实上每个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是他人生中启发智慧的题目,他亲自完成了他就会写答案了,他一道题都不想做,那就得交白卷,如果他的题目是你平常帮他做完的,那最后他还是得交白卷,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办?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答案是三个字“旁观者”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成长道路,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父母不能以溺爱为理由去干扰孩子的独立成长,甚至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这就如同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一样,人类不能出于同情心或者仁慈心去制止一头狮子捕食羚羊,从而打破这个平衡,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狮子会饿死,羚羊也会少了天敌的追赶,而越跑越慢,最后物种退化。
人类对于自然界就只能做一个旁观者,既不能破坏也不能随便干预,否则就会打破这个平衡,从而让自然法则失衡。观察者决定观察结果,父母就是孩子的观察者,你在观察他并陪伴他的成长。不能说,因为这是你的孩子,他就不能受一点点苦,凭什么?在人生这道大命题面前,你没有任何特权,你的孩子也没有任何特殊性。
我小时候不喜欢喝茶,看到大人喝茶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要喝这苦不垃圾的东西呢,糖水多好喝,你为什么不喝呢?”大人一般会一边喝着茶一边回答我一句:“你懂个屁!”现在我懂了,不是懂个屁了。真正的好茶都是要回味的,品茶就如同品人生百味,先苦后甘。
我们让孩子喝下苦茶,并不是为了让他吃苦,而是让孩子体会到回甘之后的那份欣喜,这份欣喜才是真正的快乐,才是有价值的快乐,这是你无法直接给他,他也无论如何体会不到的。吃苦不是为了吃苦,而是要从吃苦的过程当中磨练意志,学会解决问题,学会面对困难。
知识是知道问题的答案,智慧是知道解决问题给出答案,人生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实质上都不是问题,是看我们有没有方法解决和转化,这种转化的能力就是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会的,当你学会了你就拥有了智慧。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刊登过一篇文章,题目为《逼近中国内地最富裕的人的挑战》。文章说现在中国的富豪越来越多,但这群人正在逐渐的老去,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挑战不是财富的问题,而是培养和选择继承人的问题。
是的,这些富豪可以不惜重金给下一代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最优越的学习条件,甚至最严格的学习要求,但是有一点却是无法给他的,那就是老爹一生奋斗创造财富的经验,这才是无价之宝。这个宝,只有你亲自去面对、去解决、去吃苦才能真正成为你自己的,否则永远还是别人的,即便是他再想给你,他也无能为力。
成功者与失败者相比较不同之处,就在于成功者能把人生的苦难当做一个洗礼,历练自己的人格、德行和智慧,如果苦难是高山,他会用脚把苦难踩在脚下,成为登山的英雄。而失败者看到苦难就只会怨天尤人,意志沉沦。
所以孔子说:“不由天不由人下学而上达”,你不要指望你的一生会一路平坦,没有苦难。不会的,就算现在没有,那它也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地方等着你呢,将来你要是再遇到了小苦难,可就会变成大苦难。
你要想成为人生的强者,你就得自己去翻越你的山头,一个接一个不断攀登,生而为人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