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里面说到“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早上和往常一样踩点搭上公车去公司,习惯性的往后面走,在下车的门处站着。车过了一个站上来了一个中年男子。
男子身材消瘦、皮肤黝黑、个头矮小,穿着笨重的雨靴。一上车就被他那比他还高的工具吸引了注意力。
他先把东西靠在上门的第一个位置,然后再走过去投币。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没有投币成功,不知道是没有找到投币的入口还是怎么了。好一阵后终于回到了座位。可是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了。从他去投币时司机的言语间略微窥见司机那异样的眼光,犀利的言辞。一个站过去了司机还在说:“肯定是你的钱有问题,没有问题怎么硬币会不下去?”男子坐在位置上脸上挂着略带羞涩的笑容,没有说话。就像小孩子犯错了一样,不说话,只是任你数落。到第2个站的时候上来了几个人,他们的硬币投币很顺利。司机又开始说了“肯定是你的钱有问题嘛……要不你就下去……”听到这话,他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找了好久好像也没有硬币,坐在旁边的一个男子一边说“我给你换”他一边在投钱。翻遍了钱包才去投币,想来应该没有1块钱零钱了。然而在司机不停的呵斥下,他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下车要么重新投币。他选择了后者。重新投币后听到他和旁边男子的对话,不知道他具体是做什么的,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及穿着打扮,能够判定他每天一定非常的辛苦。然而有多少人会买劳苦大众的单呢?社会没有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也一样不愿靠近他们。地铁上他们为了不弄脏座位坐在地上,去ATM里取钱为了不弄脏地面跪着取钱……这样的新闻如今已随处可见。
看着公车上的这一幕,感触特别的多。一个司机月薪最高应该是6千多吧,都是替别人筑梦,为什么因为职业差别要这样趾高气昂呢?为什么就不可以包容一下好好的告诉他换下所需投入的钱币呢?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我们都喜欢美好的一切。对于人也一样。一个穿着得体,行为举止合时宜的人。我们总是会放大他身上的优点。美化他所有的一切。如若对方只是普通的穷苦大众,我们似乎看到无尽的缺点。
贫穷不是一个人的错,但他有可能会让一个人犯错。多少人因为贫穷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劳苦大众都是在追寻财富的路上踉踉跄跄的前行,有的人却轻而易举的跻身富庶的圈子。
富有不仅是生活的高质量更是内心的丰腴,而贫穷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质量,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满足。
我们都是从骨子里嫌弃贫穷的人儿,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生命的丰腴和心灵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