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山花开
❂原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46】
少年时便缺少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本来就喜爱丘壑山峦。
不料想落入了尘网之中,这一去就流逝了十多年时间。
被羁绊的鸟儿怀念往日的丛林, 养在池里的鱼儿总想着旧时的渊潭。
到南面的田野去开荒吧,自知不懂机巧,所以返归田园。
有那十来亩宅基地,盖着茅草屋八九间。
榆树柳树复盖着房屋后檐, 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
隐隐绰绰的邻村隔得很远, 依稀可辨那升起的炊烟。
狗吠声从深巷里传出,鸡啼鸣在桑树之颠。
门户庭院整洁幽雅,心地空明分外安闲。
长久被关在笼中的鸟儿,畅意舒情,复返自然。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50】
从小即无随俗气韵,生性喜爱山川自然。谁知落入仕途俗网,一去便是一十三年。
笼中之鸟怀恋旧林,池养之鱼思念故渊。南郊野外开垦荒地,恪守拙性归耕田园。
住宅方圆十余亩地,简陋茅屋有八九间。榆柳树荫遮蔽后檐,桃树李树排列院前。
远处村落依稀可见,飘荡升腾袅袅炊烟。深巷传来犬吠之声,雄鸡啼鸣桑树之巅。
户内庭院清洁幽雅,心中纯净无比安闲。久困笼中渴望自由,我今又得返回自然。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45】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住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译》,p24】
我从小没有迁就世俗的气质,生性就酷爱山川自然。
谁知误落进仕途俗网,一去便是一十三年。
笼中鸟留恋旧时的山林,池中鱼思念昔日的水潭。
在南郊的田野边开荒躬耕,恪守我愚直的本性重返园田。
住宅占地十余亩,筑有草屋八九间。
葱郁的榆和柳遮蔽后檐,成行的桃与李排列堂前。
黄昏中远处的山村依稀可见,近处的农舍上正升起袭袭炊烟。
汪汪汪狗吠阵阵深巷里,喔喔喔鸡啼声声桑树巅。
庭院中再没有世俗杂事,内心里明净净无比安闲。
好似那鸟儿长系樊笼里,终于冲出樊笼飞回大自然。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44】
义熙二年(406),渊明四十二岁,是他辞去彭泽令返里的第二年。诗人从上京里移居园田居(怀古田舍),决心躬耕自给。《归园田居》组诗便是他躬耕以后写下的作品。组诗首篇总写归耕之乐,次篇写交往淳朴,中篇写耕种实感,第四篇写探访遗迹,末篇写耕余之欢。这些都是非亲身参加农耕而不能写出的,因而组诗成为古代田园诗中的最佳篇章。关于第四篇,可与末篇对照看,体现了渊明的死归自然、生当欢度的豁达襟怀。在艺术特点上,也集中体现了诗人朴、真、淡、旷的风格。
本诗对后代影响深远。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云:“此五诗衣被后来,各大家无不受其孕育者,当与《三百篇》同为经,岂徒诗人云尔哉!”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48】
这组诗大约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所作,当时诗人四十二岁。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真朴、静淡、旷达的风格。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译》,p24】
《归园田居》共五首,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写的一组诗。这一年陶渊明四十二岁。这组诗历来被称为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它生动地抒写了诗人归田后的生活和感受,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淳补、清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李华《陶渊明诗文选》,p25】
这一组诗共五首,从诗的内容和语气来看,应是陶渊明辞官隐居之初的作品。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辞彭泽县令,从此隐居终身,不再出仕。这一组诗似是次年(义熙二年,406)他四十二岁时所作。第一首叙述平生志趣,铺写田园环境的淳朴可爱,表达了他一旦摆脱世俗尘网时深自庆幸的轻松快慰心情。第二首写与世俗断绝交游,屏除尘俗杂念,关心的只是农事,表现了他与田夫野老的朴素情谊。第三首写自己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透露出对隐居躬耕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唯恐不能终愿。第四首写与子侄辈漫游林野,但见邱陇废墟,昔时居人已死没无余,因而感叹世事变化之大。第五首写从荒墟怅恨独还,在涧水边濯足,到家后设酒杀鸡,招近邻欢饮自适,直到天明。表现了田园生活的自得和乐趣。
【张彦《陶诗今说》,p53】
此乃诗人陶公的一首长诗,共计六十六句,一气呵成。该诗似是辞官归田之后第二年所写,即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时年四十二岁。这是五首合成的组诗,所写内容脉络清楚,感情真挚丰沛:第一首写归耕居家之乐;第二首写诗人与乡下农民交往自然而淳朴;第三首写在田园劳动的真情实感;第四首写诗人毕竟不是普通农人,除亲自躬耕之外,还去亲自探访遗迹并写下无尽的感慨;第五首是写诗人与农人团结友好的耕余之乐。这样的好诗,没有亲身实践是写不出来的。这里体现出诗人伟岸不凡的人格与人品,不仅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是金子一般可贵、可歌、可颂、可敬,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是值得景仰、值得学习的,特别是那些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崛起的大款和高官!
诗人陶公的这篇组诗开创了田园诗歌的先河,是田园诗中最佳篇什之一,有很高的艺术特点,集中反映了诗人朴、真、淡、旷、雅的独特风格,对后代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诗苑精华 陶渊明卷》,p47】
这组诗写于渊明从彭泽县令挂冠归田的第二年,即晋安帝义黑二年(406)的春天和夏天。全诗共五首,多写其归田后的感受、躬耕田亩的劳动生活和田园风光。全诗写得厚朴率真,平易自然,向被推为陶诗代表之作。
【杨义选注译评《陶渊明》,p18】
刚刚回到田园生活中的陶渊明,看待农村生活的一切,都带着一种欣喜的心情。十三年官场生活的经验,想起来就如被关在牢笼里一般。如今再看看自己的土地院落,看看村庄周围的环境,就觉得处处都透着亲切适意,就连巷陌间的感鸣狗吹声,听起来都是那么悦耳。干净的居住,宽敞的房子,就像是他的心境,于闲寂中透着一种生活的诗意。这首诗在描写农村景物上,也很有表现力“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勾勒,不但历历如画,而且与整继诗所要表现的那种淡远的格调非常和谐、这类诗篇以真诚的本性,并拓了描写质朴自然的旧园村居生活的诗的可能性,以及远离世俗尘网樊笼的精神家园,给诗歌史上增添滋味醇厚的“陶彭泽体”。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43】
这首诗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憎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之情。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那些为生活所折磨,厌倦于跟人们交往的人,是会以双倍的力量着恋着自然的。”正因为如此,刚刚从浑浊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的诗人,便分外感到田园生活的舒适与美好。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诗人因鄙夷仕途而归田。开头四句写诗人误入官场,渴望归隐。其中“少无适俗韵”与“性本爱丘出”二句虽互为因果,但意在说明诗人本性与境遇的矛盾。陶渊明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曾有过“大济苍生”的宏愿,并非天性就愿意隐居山林。只因现实政治黑暗,“有志不获骋”,才转而爱“自然”。接下二句,以鸟、鱼作比,写自己思归之情。再二句写田后守拙开荒,表示决心躬耕白食。“守拙“是对“适俗”而言的,从中反映了诗人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后十二句为第二部分,写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的愉快心情。前八句主要是写景,并在景物描写中透露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四句通过写“无尘杂“的“户庭”和“有余闲”的“虚室”米衬托诗人恬淡的心境;并直接抒发了自己重返自然的欣喜之情。
这里要说明的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描写,并不是为了美化农村;而是把它作为肮脏的世俗社会的对立物来写的,他是通过赞美农村的隐居生活来肯定自己,否定官场的。此诗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诗人先写辞官归田,后写开荒南野,中间虽有回忆往事,但基本上依时写来,自有次第。其中描写田园景物一段,由远及近,自外至内,次序尤为清楚。并且,开头二句总领全诗,中间几处照应题旨,最后二句,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以“复得”应“误落”,以“自然”应“丘山”,互为映带,以结全篇。其次,善于写景,情景交融。如“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一段,以动写静,绘声绘色,构成了一幅纯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同时,在这景物描写中还寄寓了诗人的美好情操和快慰心情。第三,运用比喻和反衬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之情。诗人写美好的田园景物,用实笔描绘,使之形象具体,生动可爱;而写官场生活,则用比喻,如“尘网”、“樊笼"等,使人望而生恶。并且将二者加以对比反衬,就更加激起人们对污浊的仕宦生涯的憎恶和淳真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语言朴素自然,也是此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诗中既无华丽的词藻,也无深奥的典故,而是用当时人们习用的语言,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这些词语一经诗人组织入诗,便呈现一派生动的田家景色。这种“无一修饰之词,而其间有无穷妙味”的写法,恰恰体现出“陶诗之真面月。”(日本近藤元粹评订《陶渊明集》卷二)
【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p25】
这组诗共五首,与《归去来兮辞》作于同时或稍后,因此意脉前后联贯相通。尤其是这第一首,前八句几乎全是辞中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和“觉今是而昨非”的翻版。其中把出仕称作“适俗韵”和“误落尘网”,悔悟之意非常明显;而性爱丘山、鸟恋旧林、鱼思故渊的比喻,又将自己的秉性气质表示得十分清楚。尤其是“守拙归园田”五字,明确揭出组诗所要抒写的内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与《归去来兮辞》对归隐的激情渲泄不同,组诗偏重于对归隐后现实生活情形的客观描写,这在第一首诗的后十二句中,即有明确的反映。其中“方宅”四句写居住环境:宅旁有田,屋后榆柳成荫,堂前桃李罗列;“暧暧”四句写四周景色,前两句为眼见,后两句系耳闻,不仅形象,而且典型,深为后人赏叹;末四句则由外界的洁净无尘、安闲自适,进而为内心的恬静淡泊,这又是由内外交感所产生的最高境界。诗人一直祈求的归朴返真的人生真谛,在这里得到了最理想的表现。后来他又在晚年把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具体想象演化为桃花源式的仙境,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对之都羡慕不已。
此诗极为后人推崇。方东树称其“纵横浩荡,汪茫溢满,而元气磅礴,大含细入,精气入而粗秽除,奄有汉魏,包孕众胜,后来唯杜公有之”。又说“少无”八句“当一篇大序文,而气势浩迈,跌宕飞动,顿挫沉郁”;“羁鸟”二句“于大气驰纵之中,回鞭亸鞚,顾盼回旋”;“方宅”十句“笔势骞举,情景即目,得一幅画意”(《昭昧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