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腾冲市,有个知名度非常高的和顺古镇。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据历史记载,其已经历经600多年的风雨。幸运的是,即便战火波及到此,小镇还是得以完好无缺的保存下来,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
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如诗如画的风光,山清水秀,垂柳拂案,绿影婆娑。来和顺旅游,入驻首选就是客栈。沿着石阶而上,不同风格,不同名字的客栈随处可见。这其中,有座“总理大院”非常值得关注。这名字,真的很霸气。或许有人问,难道这里真的是总理故居?没听说过啊。你别说,事实还真的是这样。总理大院并非徒有虚名,且听我给你娓娓道来。
熟悉民国历史的人应该对李根源这个名字不陌生。李根源可不得了,他是前清秀才,却文武双全,更是民国时期从云南出来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当年,他与蔡锷等人发动云南辛亥起义,胜利后任云南军政府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随即又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使云南成为民国初年比较安定的省份之一。之后,历任北京国会众议院议员、北洋政府航空督办、农商总长,一度兼署国务总理。
李根源还是朱德元帅的老师。1909年春天,朱德和好友秦昆离开四川仪陇老家,千里迢迢赴昆明报考陆军讲武堂。经过测试,两人的成绩都达到录取要求。当时讲武堂有一条规定,暂时不招录外省籍考生。秦昆临时冒用云南籍,才被顺利招进学堂。可是朱德如实填写籍贯,结果名落孙山。
眼看盘缠将尽,生计无着,朱德只好先去当兵,接受士兵训练。几个星期后,讲武堂补行招生。这次朱德吸取教训,假称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姓名用的是朱玉阶。因为成绩优异,又是云南籍,自然被录取了。可是,入学不久却遇到了麻烦,因为冒充云南籍的事被学校发觉,按制度应当开除。是否劝退这样一名品学皆优的学员,学校内部有不同意见。
主持校务的李根源力排众议,说:“籍贯错了改过来就可以,不要为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不远千里跋涉来投考讲武堂的有志青年拒于校门之外。”就这样,朱德留了下来。事后朱德曾感慨地说:“这是我寻找多年的地方!”“我一心一意投入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拼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在讲武堂学习期间,他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自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军事生涯。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从缅甸侵入滇西,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沦陷。这样的场景让李根源万分痛心。当下,他不顾年老体弱,赶到滇西重镇宝山指导抗战。6月初,他在保山金鸡村召开军民大会并发表演说,称保山乃滇西战略要地,对抗击日寇收复失地,意义重大,希望与会人员都能负起保卫保山的重任。会后,他发表了著名的《告滇西父老书》,这篇檄文,通篇充满着杀敌卫国的爱国情怀,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激发中华儿女抗战信念。
讲到这里,各位看官估计明白了。滇西保卫战期间,李根源就住在和顺古镇。总理大院既是休息处,也是作战指挥部,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对于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李根源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其民俗和风景大加赞赏。为此,他特意赋诗:“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不消说亲自前往观赏,单从李老先生的诗词中感悟,就能让人对和顺有着无尽的憧憬。和顺镇真的是个好地方。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理大院”逐渐变得破旧不堪。这个时候,杨清女士出现了。她原本在北京做歌手,有着天籁般的嗓音,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偶然的来到和顺,立刻被他独特的风貌所征服。她毅然选择退出了演艺圈,把这些年所赚来的钱全部投资到这里,把这所旧房子接手,然后在保持原貌的情况下用心加以修缮,成为古镇上傲人的客栈。居住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滇西的民族风景,更能缅怀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这里,白天,可以仰望天际,蔚蓝的天空让人心旷神怡,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彻底忘却所有的烦恼,中午,可以泡上杯清茶,亦或是杨清亲自煮的咖啡,在室内小憩,静静的品味人生,到了夜晚,则能瞭望星斗,看星光闪闪,重温儿时记忆。更能燃起篝火,自己动手做烧烤,艺人小黑粗狂却极有韵律的吉他,和着杨清的歌唱,每个人都能轻快的迈动舞步,不管跳的好与坏,只要真实情感的宣泄,实在是平生难得的享受。不少旅客入驻后,都赞不绝口。
如今,北国早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和顺古镇却是艳阳如春。因此前来旅游的旅客络绎不绝,总理大院基本每日居无虚席。杨清特别的忙,但特别的开心。谈到未来的打算,她说,总理大院的传奇故事已经成为埋葬的历史,但其所延伸出的文化底蕴却非常深厚。旅游现在是热门行业,以后的日子里,总理大院将打造成为旅游业民宿环节的典范。为了做到这点,就算苦点,累点,也值了。我随时在和顺恭候各位的到来。(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