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应景的写一篇扫墓的文章。不知是家乡习俗还是自家习俗的不同,清明节很少扫墓,记忆中,扫墓这件事大多发生在过年之前,依稀记得天气很冷,穿了厚厚的衣服,也有可能清明节家里男性长辈有去扫墓,作为女性晚辈的我来说,参与较少。总而言之,扫墓这件事情,记忆较少,但却印象深刻。
在农村,有人去世了一般都是选择土葬,位置大多都在自家山上,也有经过侦查后选择一个“风水宝地”。在我老家,院子的旁边就有一个土堆的墓,家里人用一道围墙将墓地隔离在外,因为从小到大接触,从来也不觉得可怕,大人们说,很小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还经常爬到土堆顶上玩。“土堆”风吹雨打没人祭拜日渐萎缩,印象中只有过一次,有几个人过来烧纸祭拜,翻新了一遍,据说是家里年轻人有了出息,觉得是祖先保佑,过来烧点值钱以表感谢。这大概是我唯一一个不觉得可怕的墓吧。
扫墓的日子总是阴天,下过雨,树叶上挂着水滴,有节奏的往下掉。老爸提着篮子,里面装有纸钱、鞭炮还有用来祭祀的饭和酒,带着我们进山,穿梭在小山路间,一个一个坟接着拜。坟地里的墓碑上都刻着去世人的身份,以及刻墓碑后辈的姓名等信息,每拜一个坟老爸就给我们介绍一遍,这里面葬的是谁,生平的一些事迹。祭拜的程序都是一样的,先摆好祭品,点燃香,在坟前拜三拜插上3根香,再往坟前不远处插3根,再拜,烧些纸钱,最后放鞭炮,礼毕。老爸作揖的时候,我们跟着做,全程肃穆,生怕对往生的人有任何不敬。祭奠之后,整理下坟地上的野草,再往下一个坟地。有些有钱人家的坟地都用水泥修坟,面积大,看着也贵气,还不用修整,真真是一劳永逸。
对于拜了几个坟,以及那些祖辈们的生平信息我是一概不记得了,印象最深的却是当时阴沉的天空,潮湿的空气,氤氲的雾气,近处潮湿的树干,挂着水滴的树叶,以及微微绽开的茶花,还有扑面而来的混着树木、泥土、雨水的潮湿气息,以至于每次一看到类似场景的图片,似乎都能闻到当时的气味。这些静默的大树和灌木丛,历经四季轮回,春华秋实,年复一年的在我们不在的这些日子里,陪伴着这些坟地,如果它们也有情绪的话,应该也会建立起别样的情感吧。
人们大抵还是念旧、念情的,所以清明节扫墓几乎是每个家族每年必做的事情之一,看到新闻说,如今人们烧的纸钱也越来越与时俱进,不仅仅是冥币和豪华纸房,还有手机、ipad等新科技。其实,想想大可不必,乔大帮主也已经“下”去了,靠他的创造力说不定那些科技品比世上的还先进呢,谁又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