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这本书的缘分来自小红书,有好几个博主都推荐它,而且这个书名也挺有意思,所以果断加入书单。三天时间,四小时读完这本字数不算多的书,感觉就是情节紧凑、以小见大、一气呵成,作者在后记里提到写作本书花费了十一天,和书中运送荔枝的时间等同。
正如书名,整本书都围绕怎样把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展开,以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一件规模宏大的工程背后的推动过程,这也是作者写作本书的出发点。书中有些情节和人物取名来自作者的阅读积累,将别处的人物和情节合理地安插在本书中,可见平时多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先说说主人公李善德,人如其名,善良且有德行,面对困境时能够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他放手一搏,想尽各种方法,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幸存两筐荔枝按时保质抵达长安。
正常来说,在历经艰辛,终于目睹成功时,他应该是欢心澎湃的,可他却一点也不高兴,只有满心的厌恶。“为了将这两坛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从化要砍毁多少成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河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他亲眼目睹,亲自指挥了这一切。
人生就如浪花般起起伏伏,经历过大风大浪,往往才能窥得人生的蛛丝马迹。李善德最终没有选择升官发财,他豪爽地吐出了自己这几个月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哪怕最终全家被流放岭南,他还是坦然接受,妻子也始终不离不弃。妻子说:“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多么真情的告白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皇上带着贵妃弃城而逃,反倒是李德善走了狗屎运,早早离开了长安。李善德的命运从始至终都起起落落,难道这就是哲学上说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上升是螺旋式的上升。
书中也暗示了官场一些不成文的规则,往往是那些老实做事的人不受待见。李善德感慨道:“他依足了规则,却处处碰壁;而这么一块不在官牍里的牌子却畅行无阻。”对官场运行规则的描写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弊端和朝廷内部腐败,一切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看了本书,也就不难理解安史之乱的爆发了。
书中有个人物韩十四,是李善德的好友,他深谙官场之道,给李善德很多建设性语言艺术建议,这让李善德办事取得了很多方便,可见说话的艺术对于办成事的重要性。韩十四这个人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释义: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