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我们根据校领导的要求,参加学习了由温儒敏教授主讲的《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语文网络教研培训。
通过温教授对新《课标》的深度解读,真是受益匪浅,更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首先,新《课标》是在原课标的基础上的一种“改良”,而非全盘的推陈出新。
所谓《课标》,顾名思义课程的标准,即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其中学习内容的要求基本没变。
既然主体没变,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心里就有底了。而且我是语文统编教材实施的第二批实践者,我很喜欢统编教材的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以及加入了更多引领孩子们喜欢上阅读的“读书吧”。
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理念的提出更加巩固了语文在众学科中的霸主地位。但温教授的一句“润物无声”,又让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
本次新课标的修订,有三大亮点,让我为之一振。
第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原有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素养外,还加入了文化自信、语文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三大核心素养。这四大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让语文的内涵立刻丰满起来。
让我有一种小人书一下变身3D电影的感觉。如果真能如课标中所言,在实际教学中让孩子们拥有了这四种核心素养,那从校园中输出的就是一群语言表达流畅,思维缜密,有情趣有审美创造能力的共和国的优秀接班人。
第二,学习任务群的提出。这个名词是顶层设计者提出来的。我更关心的是,一线教师如何把它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中学,九年的学习内容要装在六个任务群里。因为身边有高中生家长,深知高中已实行的“实践任务群”,都是家长在帮忙做。因为家长觉得孩子学习时间宝贵,怎么能把时间浪费在这“无聊”的事情上呢?于是,学生的任务就变成了家长的任务。家长忙着弄虚作假应付学校的考核,学生的能力反而未得到一点儿锻炼。关键是,家长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学校、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实践就变成了糊弄!
所以,再好的课标也需要一线教师去实事求是的践行之!我举一个我教学中的小例子:
这学期因疫情原因上网课,我又因病不能给孩子们上网课,都是由同年组的老师代上。两个原因加起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掉队趋势。于是我选择相信孩子们,从学生中选择做事认真,肯于吃苦的十名孩子来做老师的“小助教”。
每天的数学作业,他们都主动各自领走一道数学题,进行试题讲解视频的录制。录完后,我检查录制效果,发现知识性问题马上沟通处理,小助教再录,直到满意为止。再发班级群,让不会不理解的学生去反复看,直到弄明白为止。
这个任务群,让这十个学生找到了价值感,讲题时,不但帮助了老师,还帮助了同学,最重要的是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所以,任务群理念的提出,我特别认同。但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实事求是的把这一理念真正的贯彻执行,落在实处。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收回你伸得过长的“手臂”,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有能力做到!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这个过程,就叫做“成长”。
第三,提出了关于整本书的阅读。为了让孩子能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温教授提出以下几点,直中要害。
首先,要自由。时间自由,阅读内容自由,面要广,不要给孩子设定太多条条框框!例如,开展读书活动,不但要读书,还要记笔记,写心得,录视频……由于附加条件太多,有部分孩子本来挺想读的,结果看到这么多“包袱”,干脆就放弃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孩子读书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引领好。因为学生家庭氛围都不一样,有个别家长只管拼命赚钱,从不过问孩子课外书读了几本。那么,做为班主任的我的做法是,在班级中为孩子们读一整本书。让每个孩子都有读完一整本书的体验。激励孩子们坚持阅读。
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我会牢记温教授的谦逊温和的嘱托,深入领会《课标》精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化繁为简,调整好心态,守正创新。我会在以后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去探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这只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欢迎所有的教师朋友们一起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