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还在挤兑风波中,昔日的老对手,哈罗单车,现在叫哈啰出行(多了一个“口”),却开始在这个冬天,春风得意“顺风车”起来。
12月28日,哈啰出行确认完成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为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金额达4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哈啰出行APP打出了“顺风车主招聘,顺路拼车转油费”的广告。
对此,哈啰出行表示,目前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始了顺风车车主招募,产品还未上线。而顺风车业务也是哈罗出行继接入嘀嗒出行、首汽约车业务之后,在网约车领域的新布局。
就此,《长江商报》记者张璐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愚以为:
在共享单车行业陷入低潮之际,哈啰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此举对哈啰是一个“救生圈”。
表面上看,在共享单车的“泡沫”破灭时,哈啰出行这个起步于共享单车的平台却逆风获得了融资,看似很奇迹。
但实质上是资本方希望通过“低维打高维”的方式,让已经在从单车裂变到更大范围的出行领域的哈啰,有可能作为一个“流量平台”,来完成出行的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衔接。
尤其是在顺风车业务,在“滴滴事件”后,呈现出一定程度地真空状态下,使得哈啰出行“低维打高维”有了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和裂缝。
但并不能说这样的出行切入方式就能达成突破,而可以视为嘀嗒出行、首汽约车和哈罗出行之间的一种抱团取暖,以及资本方在网约车的更多拓展场景上的新一轮试错,但难点依然在流量平台未必是盈利平台,需要更多的实现场景来达成。
对于哈啰将上线顺丰车业务,其真实的考量也并非拓展版图,而在于自救。
顺风车本身也是一种市场刚需,而短暂的市场空白,最终肯定会填补,哈啰的基本出发点在此,但并非全部在此。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不从两轮晋级四轮,乃至扩展到更多出行用具和场景中,别说盈利难以达成,就是生存空间也会逐步被巨头锁死和蚕食,最终连根据地也丧失。
进击或许能活,不进击则必死,这才是最现实的考量。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