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期间,一家三口一起去看了《万里归途》。看的时候被吓了好几回,因为突然的枪击、爆炸或者死亡。看完之后没来得及跟晴好好聊,直接开车回家了。好几天过去,今天下午收拾换季衣服的时候,听喜马拉雅里一个自媒体音频节目,一个姑姑和她十岁的小侄子在聊这部电影,突然唤回来好多感触。
十岁的小男孩,关注的点很童真,言论没太多忌讳。他说,我再也不去那些打仗的小国家了,太危险了。姑姑回应,你觉得危险,不安全是吧?那你有没有觉得生活在我们的国家很有安全感?是的,我们的国家很安全,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自然而然,把爱国的情怀和以国为傲的感情融入了进去。
说到普京,男孩说我听说他做过克格勃,是不是就是特务?姑姑说,是的。你长大想做什么?男孩说想当老师。难得哦,男生当老师的就少,从小男孩就想当老师的更是难得,题外话。姑姑说,那你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当老师。男孩说,那我也去当克格勃吧,就不用好好学习了。姑姑说,克格勃要求也很高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普京就是从一所很有好的大学被选进去的。男孩吃惊地说啊,我以为当克格勃身体好就行了。
男孩还好奇那个面具男是不是真的少了一只眼睛,好奇电影里的人死了是不是就真的死了,好奇电影场景都是怎么搭成的……姑姑都一一地回答了他,回应了他的好奇,而且都自然地进行了延展。只是顺着孩子喜欢的话题进行,偶尔问孩子对某个点有什么想法,只要孩子对那个话题不想聊,姑姑就不再展开。十几分钟时间,围绕这部电影,说了不少话题,听上去很舒服,估计不只是孩子会听得受益,为人父母的听了也会对如何引导孩子有很好的参照。
我在看完电影的时候跟晴简短的聊天中,谈到一点,就在爆炸的隔壁街区,当地居民还在照常的生活,孩子们就在街边踢足球,女人在悠闲地购物,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战乱,说明这样的战乱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地人都已经麻木了。这就是可怕的现实,战乱残酷,但是人们还得活着,只能去适应。相比他们,我们的生活何等安宁幸福,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跟战乱比起来,还算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