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老人
每当夜晚降临,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位老人总会准时来到小区广场练字。
老人练字的笔有点特别。笔长约1米,笔尖用海绵制成,笔杆为掏空的竹子,约常人二根手指粗。练字时便以水注入到笔杆中以当墨汁。
老人写的正楷,我虽不懂书法,但觉得老人写的字笔锋刚健,一撇一捺,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确实是一手好字。时而经过的路人也不由得停下脚步欣赏一番。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射雕英雄传》里一灯大师的徒弟—用笔高手朱子柳了,此人书法自是不错,但妙在其武功别出心裁,以笔为武器,以字为招式,真正雅的可以。而在《神雕侠侣》中,他与金轮法王的弟子比武,横竖撇捺,皆为招式,斗得好不精彩。每每读至此处,不禁令人对中国传统书法神而往之了。
我们小区广场里活跃的文化元素很多,不管是广场舞还是健身操,平日里大都了解,可像这位老者这样,以“水”当墨汁,以地为纸的来练习书法,却是少见。这位老者,是何由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天晚上,带着多多在广场散步。老人此时已经在广场中练字了。多多不由得被吸引了过去。多多一看,高兴的叫了起来:“爸爸,这位爷爷在写唐诗,我知道诗的名字是王维的《画》”,老人听后爽朗一笑:“小朋友真棒,记得这首唐诗。”小家伙不好意思地说:“爸爸经常带我背唐诗宋词”,书法老人听后,便对小家伙说:“那你教我一首,我在地上练好不好呀?”多多自然高兴的不得了,便将刚学的诗经中的《桃夭》背诵了出来,老人自是又是表扬小家伙一番了。趁此我也不由得跟老人聊起天来。让我惊奇的是,老人年近七旬,说起话来中气十足,练字用得笔注满水后,起码也在一斤以上,但老人举笔落笔,行云流水,丝毫不见其累。我心中不由得佩服万分。老人生在乡村,从小酷爱书法。他说,现在人人手里一台手机,基本都是看朋友圈什么的,连小朋友天天都盯着手机玩来玩去,都快忘记老祖宗的东西了。我听后,既佩服老人的见识,也反思着如何更好地让多多多学点传统的文化知识,这一年中,坚持让小家伙背诵唐诗宋词,虽说现在能背诵不少了,但感觉小家伙有时不太愿意。想在小家伙心中种下一个文学种子看来还是要加油了。也吐槽一下现在的学校教育,虽说现在有所改革,但根本上来说,感觉还是应试教育。就拿小家伙来说,才小学一年级,一般是一个学期前四个月上课,最后一个月就是天天做题目,这从小就是在训练一个考试机器啊!而家长们也是无奈,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更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罪魁祸首。为了上个好学校,不是削尖脑袋想办法学区房就是让小孩去上课后的各类培训,严重的经济压力不说,小孩更是苦不堪言。什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什么的早就变成一句口号了。
我们当下常提的一句话:文化自信。而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就是我们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但建国这么多年了,能担“先生”之称的恐怕还是出生在民国时期的学者了。近几年来,季羡林、杨绛、余光中等先生的离世为什么引起大家的深深缅怀,恐怕更多的是对我们当下文化一种对比后的感慨吧!想想为建国以前的学者们,无论文学方面还是科技上,都能出那么多的大家,反而到了现在却见不了几个呢?今年的中美贸易战,我们深以为豪的华为中兴差点就断送在美国生产的一枚小小的芯片上,这难道只能简单地归于芯片太高端了,太难研发出来了吗?我们教育的弊端恐怕是深层次的原因吧!
所以说,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虽说双减政策已经出台,但教育机制体制没有实现转变,恐怕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如果,您路过我们小区广场,碰巧看见有位年近七旬的老者在练字,请不要忘了为他点赞。
因为,他练的是书法,更在提醒我们在教育上还可以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