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所说理论来自于“做自己的CEO”课程,该课程是易仁永澄老师集合个人成长、自我管理、价值提升、职场发展四大核心领域,精心研发打磨形成的自我管理系统构建综合课程。
课程具体介绍请详见:http://blog.hiddenwangcc.com/bemyceointro
2016年11月13日6:00,做自己的CEO课程第3课,主题:以终为始的人生战略设定。现在用圣诞树模型来进行学习回顾。
四个收获:
收获:课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鉴于主要是笔记,这里只简写。
1. 为什么要做人生战略
- 当没有方向时,会随意设定目标、执行任务。
- 高度不同,视野范围不同。
- 拥有更高视野范围,才能让试错成本更低。
- “观为得”循环模型
- Be-Do-Have富人思维
2. 如何在人生战略中做到以终为始
- 关注关系:系统
- 关注人:身份、信念/价值观、能力技术
- 关注事:行为、环境
3. 个人战略设定四步法
- 探索常见领域的定位
- 确定该领域发展方向
- 分析形成抓手方向
- 形成资源投放原则
4. 常见自我探索的要点
- Who
- 身份、使命、原则
- 价值观、信念
- 能力、兴趣
- From
- 核心竞争力
- 资源
三个感悟
感悟:由此想到了什么
1. 意识到自己是穷人思维,之前对PORT模型的运用也有误
在学PORT模型前,自己做事前有时也会考虑目的、目标,学之后会更加注意。学习穷人思维、富人思维后,发现自己还是穷人思维,之前对PORT模型的运用也有误。
Have-Do-Be穷人思维是:
- 先看Have,我拥有什么资源
- 然后去Do,做点什么
- 然后到Be,做了以后我会怎样
自己在选择做一件事情时总是习惯性先考虑资源,比如想要参加一个课程学习,先想的是自己有没有时间、钱。如果资源不足,很容易会放弃想做的事。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运用PORT模型,首先要说P目的,现发现自己过去是有想目的,但那通常是先定了做某事,再去想我做这事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先基于Be(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定P(目的),再往下。
说到这里,想到之前有疑问,到底先评估现状,还是先有目标,现在想想,如果先评估现状,就是先看资源,这就是穷人思维了。所以好像应该先有目标,完整的逻辑关系是:身份/价值观(间接目的,我想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直接目的--目标--评估现状--采取合适的策略--方案--任务。
2.没有明确自己的身份,所以经常是觉得某个事重要就去做,遇到坎又质疑为什么做、该不该做的
拿学习来说,一直以来觉得世界变化太快,为了有能力应对变化,最佳方法是学习,所以觉得学习很重要,于是经常参加学习班,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长和愉悦。但过程中也有痛苦,因为这样就少了娱乐的时间,还要承受写作业的压力,觉得痛苦时就忍不住想:我干嘛这么努力啊,早知道不报了,这样下班后就可以想干啥就干啥。可每次学完后又忍不住报了下一个学习班,然后又会在学习感觉痛苦时郁闷,就这样周而复始。
听完课以后知道这种状态叫质疑,是因为没有把身份(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说清楚。
3. 即要通过学习等方式让自己拥有更高的视野范围,降低试错成本,又要防止掉入不想试错的误区。
很多时候自己停滞不前,追求完美,就是内心不想试错,想要一招制胜,但又想不出一招制胜的方法,于是停滞不前,迈不出步子。
好的做法是,通过学习和向导师请教等方式,减少无谓的试错,又要大胆去尝试,试错是在任何新领域中学习的最佳方法,在试错的同时,加强学习和导师指导。
两个改变
改变:什么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
1. 能将Be-Do-Have富人思维、PORT思维、"观为得"模型关联起来。
Be--P--观:以终为始,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PORT思维的P是目的,做一件事情的目的,之前很纳闷目的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现在知道了,是Be,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Do--T--为:采取什么样的行为
完整的逻辑关系是:Be(身份/价值观/间接目的,我想成长为什么样的人)--P(直接目的)--O(决定设立什么样的目标Do)--R(评估现状,Have,拥有什么资源等)--T(采取合适的策略--方案--任务)。
2. 遇到问题时,尝试从更高的视角来看,会更加清楚当下应如何选择
比如,关于是否要努力工作、学习。
从当下的角度来看,周边同事好像也没有特别努力,所以可以不用很努力,随波逐流,关系不大。
从更高的角度看,自己是不是想一直这样,自己想成长什么样的人,就会觉得要努力(当然努力之前,要选择,把事情做对远不如做对的事情来得重要)。
从5年后的角度看,会感谢自己当下的努力。就像现在的自己感谢过去的自己的努力一样。
一个行动
按照“四步完成个人战略设定”尝试规划2017年个人发展战略,输出将于本周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