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相识在高二。
她好动,喜人,秀丽。我安静,绝缘,无闻。
记不得是怎样勾搭上的。只恰逢国庆,我外地未回家,她家近邀我。
“国庆节要不要去我家玩,一个人呆学校太无聊了,我妈也很希望你能来玩。”
我想了想,毕竟五天,着实有些闷,欣然答应了,凭着对她还不错的印象。
五天好像也没做什么事情,为客,略闲。其余的忘了。只是后来,两人话多了些。
第二年荣升为高三党,她住校了。为了多挤点时间来读书。两人话更多了,我心情也是极好的。
高考结束,回校弄材料,去她家小住了一下。印象深刻的是,查了分数。比她多了二十多分,我成了“别人家的小孩”,尴尬。不过,她性活泼,不在意。
最后一个在厦门,一个在漳州。
她是我唯一亲近的朋友。
但在大学里,第一个月忙,忘了,没联系。后来怕弄丢了她,于是主动电话约聊。还好,不生疏。
接着,加了亲情号码。几乎每天一个电话,秒数多少无论,倒也成了习惯。
到了大三,有时更忙些,又忘了。颇为惊讶,居然几天没联系。拨出,一切如常,跳跃的音符依然如春风般传来。
后来,习以为常,想则打之,忘则矣。也奇怪,无论多久,聊起来也不尴尬。或许就像一句话说的:“真正的朋友就算坐在一起,不讲话也不会尴尬。”
在时隔两三年后,两人坐在一起,讲起大学打电话的事情时,没想到,她很认真地说:
“我现在脾气都是你练出来的,你那时打电话很会挑时间,经常在我睡觉的时候,而我最讨厌睡觉时被别人吵,多少次想骂过去。”
听完,我大吃一惊,拍了拍胸脯,还好我当时识相说:“你继续睡吧”。大学四年,庆幸有她的陪伴。
两个人的感情就这样不咸不淡的。最近她的生日快到了,问说:“有没有什么哪要的礼物?”没办法,理科生,简单粗暴。
“没有。”
“那我到时过去给你过生日。”
“好啊,我们去吃好吃的。”
“不过话说,我好像从来没给你送过生日礼物呢。”
“是吗?不记得了。我好像也没送过。每次你生日,我过去,我生日,你过来,也没想过要什么礼物来着。”
一股暖流窜上心头。
“嗯,那等我过去找你喽。”
“嗯。”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还是会时常把她忘了,但她已如家人般融入我的生命里,再也不用担心丢掉了。
而便利的交通工具,更为即时的想念提供了现实的动力,不用像李白去感慨: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浓浓的惜别情化在下次相聚中,珍惜在每次相会中。
情深易忘,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