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听一个故事,一个十岁的美国小男孩在晚上准备睡觉之前,听到了楼下有枪响,第一声枪击之后,他正准备下楼去看看,接着又响起几声枪响。他下楼发现长期酗酒并有家庭暴力的继父双膝跪地,手上腿上都是血,而小男孩的母亲把枪扔到地上,正在检查丈夫的伤势。小男孩见到这一幕并没有任何的惊慌,而是做了简单的判断之后,他把枪藏了起来,并上楼睡觉去了。
为什么这个小男孩能判断出继父不会有遭到二次枪击的危险,而放心上楼睡觉呢?这就要从故事里的男孩说起了。
小男孩就是本书的作者加文.德.贝克尔,他是一名危险预测专家,主要工作就是为人身安全防护和危险预测与控制,直白一点说就是提供安保服务。他三次被任命为美国司法部总统顾问委员会委员,曾经担任布什、克林顿、里根三任总统的安全顾问。他不仅为政界名人提供服务,还为麦当娜、雪儿、米歇尔.菲佛、芭芭拉.史翠珊等明星提供安全服务。而《注意!有人在盯着你》这本书,作为作者的第一本书,现在已经被译为19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销售数百万册了。
我们回到故事,为什么小男孩能够断定枪击不会再发生?并且还能在长大之后以识别危险保护他人为生,并以此做出一番事业,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危险并不是单独发生的,危险总是有迹可循,并且会像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真正的危险只是发生在最后一环,如何识别这个锁链的前边的每一环,并作出相应的应对,就是本书要介绍给大家的了。
------
接下来就从三个问题为大家讲述本书:
1.来自陌生人的危险信号有哪些?识别之后最佳对策是什么?
2.在熟人社交里,来自追求者或者情人的危险信号有哪些?对策又是什么?
3.如何判断我们是真的遇到危险还是自己吓自己?
------
接下来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来自陌生人的危险信号有哪些?识别之后最佳对策是什么?
来自陌生人的危险信号有七个,如果出现这七个信号,那说明这个陌生人对你有所企图。
第一个信号叫:套近乎;有企图的陌生人首先会给你搭讪套近乎,他们会刻意的营造出一种亲切感,想方设法让你放松对他们的警惕。他们会热情的主动提出帮助,或者说一些能够引起你共鸣的话,用“难道这里每天地铁都这么挤吗?”,这类可以打开你话匣子的话题,借此来与你建立起初步的联系。
虽然并不是每个来套近乎的陌生人都是坏人,或许他只是学了些搭讪的话术,想认识你。如果你对一个来“套近乎”的人有哪怕一丝的怀疑,请你相信这一丝怀疑,并明确拒绝这个陌生人为了搭讪套近乎所做的一切。因为如果这个陌生人只是想认识你,他应该不会介意你的警惕。
第二个信号叫:友善;如果一个陌生人表现的很友善,你也需要提高警惕了,他们越是友善代表着他们企图得到的就越多。“友善”就是第二个需要注意的信号。应对这个信号的对策和应付第一个信号的对策是一样的,就是言语明确的拒绝。
第三个信号是:堆砌细节,其实也是一个人说谎的明确信号。如果一个人对你的是真话,通常只会轻描淡写的说上一句,原因在于说真话的人知道自己说的真话,不会想你会去怀疑,而一个人为了骗你,让你相信他。那么他就会对一个话题进堆砌细节,说的跟真的一样。这时候请你提醒自己想想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时间,你还有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提醒自己为什么他要说这些,为什么他想获得你的信任。
如果一个陌生人在用了上边的手段,发现你还有顾虑,那么第四个信号“激将法”就会出现了,这个陌生人会利用的就是你的逆反心理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例如他会说“原来现在的年轻人就这种素质,都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用激将法,使得你不由自主的来证明他是错的,你不是他想的那样,这个时候你就落入圈套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该提醒自己,为什么你要向一个陌生人证明自己呢?为什么你要在意这个陌生人对你的看法呢?如果你能及时这两个问题,那么“激将法”也就对你无效了。
除了“激将法”以外,这些有所企图的陌生人还会用第五个信号“小恩惠”来让你觉得亏欠他,他会主动的提供帮助,这样会让你在一些情况下因为不好意思坚持自己的怀疑,而进行一些让步。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也接受过陌生人的帮助,但是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你没有主动请求的情况下,陌生人的主动帮助通常都是有企图的。
第六个信号是“主动做出承诺”,如果一个陌生人想要获得你的信任,那么他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主动向你“做出承诺”,而人的心理会倾向于相信他人的,默认既然做出了承诺,那应该事实就会像承诺里的一样发生。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请你思考陌生人为什么对你要对你做出承诺?所以这个主动的承诺到底为的是什么?记住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普通的陌生人是不会对你做任何承诺的。
第七个信号,也是最重要一个信号是“无视拒绝”;普通人对于“拒绝”会很敏感,因为这代表着失败,但是对你有所企图的人不会,他们会无视你的拒绝。因为如果他们接受了你的拒绝,那前边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所以有所企图的陌生人会“无视你的拒绝”,他们会继续把套路玩下去。
七个信号都介绍完了,用一句话对上边的内容总结一下:如果你遇到一个陌生人他看起来很友善热情,会主动做出承诺,并且主动提供帮助,还无视你的拒绝,那么你就该提高警戒心了。
遇到企图的陌生人,最好的对策就是明确的说出:“我不需要你的帮助”或者“我不想请你帮忙,也不需要你的帮忙”来拒绝他们。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他对你的拒绝不会有什么心怀不满,如果别有用心的人,你也能够以此识别出来。当你如果真的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么你自己主动找的路人,会比主动来帮你的人更靠谱。
------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在熟人社交里,来自追求者或者情人的危险信号有哪些?对策又是什么?
从新闻报道里不难法发现,每年很多女人都被追求者、情人、丈夫打伤或者打死,但实际上识别这样的危险份子也是有办法的。家暴份子肯定在追求初期就会有端倪出现,而家暴只不过是危险的最后一环
来自这些人人的危险信号,有非常明显的,第一是“纠缠”,第二是“控制”,这两个信号通常都是伴生出现的,陪伴的伴,出生的生,意思就是纠缠是为了能够控制,控制是纠缠的结果。
先来说说第一个信号“纠缠”,虽然在电影电视甚至是歌曲里,都会宣扬追求女孩一定要坚持不懈,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但是这里完全忽略了女性的意愿,不尊重她们的选择。
如果你作为一名女性,遇到了这样的这样依靠死缠烂打的追求者,先不要开心,认为他有多么的爱你。纠缠说明不了他多么爱你,反而能够说明他对你来说是个大麻烦。因为你的这位追求者,不愿意尊重你的意愿,他反而想用纠缠的方式来改变你控制你。
对付这样追求者,第一步是是明确的拒绝,例如:“我仔细的考虑过了,我并不想和你交往,请你尊重我的选择”。虽然委婉拒绝会让你心理好受些,但是如果拒绝不够明确,对于纠缠者也是一种鼓励,他会认为只要再纠缠下去,就有机会了。
但是你明确的拒绝后,这个追求者通常不会放弃,他会使出浑身解数来继续他的纠缠。通过打电话、短信、微信或者共同的朋友,想尽办法的够联系你。接着他或许会说“那么我们做朋友吧”,想以此降低你的戒心。或者是变着花样的送礼物给你,企图让你收了礼物感到亏欠于他,而同意与他交往。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试图去改变他,因为你想改变他,说明他吸引到你的注意了,他会变本加厉的纠缠你。
遇到这样的追求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的避免接触,并且对他的任何行动都不做出回应并且想办法躲的远远的。记住你对他的任何回应都是在鼓励他继续。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纠缠者也会有危险?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如果你对纠缠者做出回应,不管是委婉的拒绝,还是想改变他的想法,让他放弃追求做普通朋友,都是在鼓励他纠缠的行为。在这个你对付纠缠者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因为他的纠缠,导致你的行为也越来越强硬,你的强硬会让纠缠者的行为也开始变得强硬,他的行为会升级,总有一天会爆发,那么危险就随之而来了。
这是怎么应对危险的追求者,那怎么识别男友或者丈夫是危险的暴力份子呢?危险的男友或者丈夫,会有强烈的控制欲,在关系开始的初期,他会用温柔的手段来控制你,用金钱或者是爱的名义来控制你,随着关系发展,温柔的手段不起作用了,那么他的手段会升级,控制方式变得越来越暴虐,最后发展成家庭暴力。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识别男友或者丈夫是不是暴力份子的30条信号,我们就说7条最有代表性的。
1.你的直觉告诉你有危险;人类的直觉是一个特别神奇的感觉,如果你的直觉告诉你和这个人相处有危险,那么请你相信你的直觉。
2.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就对你许诺、同居、结婚等事情提上日程;这说明这个人有极强的控制欲,在他失去对你的控制的时候,他也会失控。
3.他企图金钱来控制你的行为、购物或者生活;因为他是个控制狂,你对他经济上的依赖越多,他越好控制你。
4.讨厌你和别的人有交流或者约会,他会要求你向他汇报一举一动;
5.他会跟踪或者监视你;
6.在你们有矛盾之后,他试图拉拢你的朋友、亲戚、同事,企图以此修复和你的关系。
7.他曾殴打过前妻或者前女友
如果你发现你的追求者或者男友,有这7条行为中的几条,那么请你小心了,他有很大可能是个危险分子。他们对于失控对于拒绝深恶痛绝,他们会觉得对女友或者妻子的拒绝,是对他们人格的否定,是人生的污点。特别如果这个拒绝被公开化之后,会彻底的激怒他们。像震惊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一样,对于想摆脱他们的人,他们往往会选择极端手段。、
这种情况最好的对策就是:远离他,彻底的停止任何的接触。如果他是你的男友,在分手的时候最好不要见面,留个信息说明,悄悄的离开。如果是你的丈夫,如果是你的丈夫,离婚的时候不要刺激他,最后也悄悄的离开,躲起来。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他不知道你住哪里,在哪里上班,所有通信方式都在黑名单,而且你们共同认识的人也不会向他透露关于你的信息,这样你就可以安全的全身而退了。
------
好,我们现在看看第三个问题:如何判断我们是真的遇到危险?
你要明白,危险分子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他们的脸上也不会明确的写着“坏人”两个字,他们只不过是会做出危害他人行为的普通人而已。要判断我们遇到是真的危险还是自己吓自己,那就要从危险分子的本身说起。如果你能做到从危险分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对你自己所处环境下的危险情况评估结果,也就能够有足够的参考价值了。
危险分子通常有三大特征:1.不幸的童年;2.对可怕的事物无动于衷,也就是有极强的心理素质;3.有强烈的控制欲。有三大特征指向的不一定是危险分子,但危险分子通常都具备这三大特征。如果你周围有人具备这三大特征,那么建议你和他保持距离,他不一定会成为真的危险分子,但是至少是个潜在的危险分子。
危险分子在行动之前,他们会做出相应的四种心理准备,目的是找到理由来说服自己可以行动了,这四种心理准备是:
第一种心理准备是正当性:他们会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正当的理由;就像很多犯罪分子都会把过错推到受害人身上一样,危险分子动手前也会给自己找个动手的理由。
第二中心理准备是可选择性:俗语有云“狗急跳墙”,危险份子相信自己别无选择了,那么只能用极端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种心理准备是对于后果的预期:如果他觉得做了之后不会受惩罚或者是利益大过惩罚的风险,那么他行动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第四种心理准备就是对能力的评估:这不是说他有没有能力来行动,而是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来行动。如果他是一个一米八体重一百六的壮汉,而你只是一米六体重不过百的女性,即使你学过防身术而且手里还有武器,这种情况下他也自己能力有充分的自信。
危险分子在行动前都会在做好这些心理准备,所以如果我们想评估我们遭遇时候的情况,那么一定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想想,他们到底会不会动手。
在遭遇危险分子的时候,他们用威胁或者用恐吓来控制你,但是威胁和恐吓有本质的区别。威胁带着条件,例如“把钱包叫出来,不然就要动手了”,把钱包交不交出来就是动手的条件。而恐吓并不存在条件,也不会给你选择,恐吓人已经认为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这里你可以看出来,恐吓的危险程度高过威胁。但是如何判断一次恐吓是否是真正的危险,那就要结合当时的情形本身来做判断了。
第一种情形,如果恐吓你的人越冷静,那么危险程度就越高。如果一个人怒气冲冲的向你咆哮并且恐吓你,这种情况下怒气会随着咆哮而发泄出去。但是如果他没有发怒,反而冷静的说出恐吓的内容,他可能已经在考虑如何行动了。
第二种情形,明目张胆面对面的恐吓,比其他形式的恐吓危险程度更高。因为只有在危险分子觉得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会明目张胆的的恐吓。如果他有别的选择,会用威胁而不是恐吓。
所以在遇到危险人物时候,不仅要从他的心理准备进行评估,还要结合当时的情形来判断是否有真正的危险。
------
回到开头的那个故事,作者在十岁时候是如何判断不会有后续危险发生的?
因为当时他的母亲已经把枪丢在地上,而且在关心丈夫的伤势,由此情形可以判断母亲对继父的愤怒已经随着开枪都发泄出去了,所以不会有后续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