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所有的事情都要比别人慢一拍,就连对时间的感知也是。对于别人来讲,元旦一过,就能及时的迈进了新年,对我来说却有点难。非得农历的新年过完,再去超市时候看商品的保质期就能缓过神来了。
眼下农历新年过去了,我的2017年正正式式的开始了,在此我对自己有话说。
过了25岁之后,时间确实如别人所说消逝飞快,即使我不愿意面对眼角的细纹,但确确实实的我已经快30岁了,当别人再叫我乔小姐的时候,难免心里要轻轻的咯噔一下。
20岁的时候,觉得30岁的人很有魅力,行为和思想都达到一定的成熟,但是等我到了这个点上,我却觉得自己并没有可谓的魅力,不免的要怀疑起曾经。不过,这仿佛是急不来的,并不是读几本书,经历几件事情就可获得提升,唯有静下心来慢慢的整理,修行。
-关于温柔-
从小是在父母的拌嘴和争吵中成长起来的,特别的羡慕别人的父母可以温和的讲话,恩爱的生活,所以我暗暗地下决心将来自己的家庭一定要非常和睦。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对我来说并不会觉得过分和别扭。
但是一年多下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母亲,在处理与另一半的关系上。
春节这几日,母亲常常因为父亲不能及时应答她而大分贝对着父亲。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习惯性的皱着眉对着母亲讲道理,讲到激动的时候,对母亲几乎没有尊敬可言。说实话,每次这样的讲道理之后,是非常让人懊恼的。这种懊恼裹挟着一种很复杂的情感,对母亲的恨和爱交织着。
人说,女儿通常会更像父亲一些,外貌上如此,但在言行上我却更像母亲一些,柔弱中容易歇斯底里。我讨厌这样的性格,没有一天不在逃离这种性格。
因为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我本能的更理解父亲这个角色,觉得父亲是隐忍的,沉默的,甚至是脆弱的。
小的时候,即使母亲在和父亲争吵之后流泪,也不能唤起我的同情,相反,父亲点燃的香烟中常常让我感觉充满着凄凉,会为这无声无息的凄凉悲哀和难过。
长大以后,便对天下所有父亲的角色定义,固执的认为父亲是需要理解和同情的。
到日后,在婆婆和公公之间,也是不可避免的偏袒公公。无形中总觉得女人就像是某种有特异功能,可以尖锐的发出攻击,并能自愈。
不得不承认,我并不认为女性能真正的严肃的做事情和做人,仿佛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只有男人才能符合思想的美学。其实仔细想想,这是一种自我矛盾和对女性的偏见,想法着实吓人。
有一次我和一位亲戚聊起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因为对方的身份是老师,所以我想从她那里获得一些启发。她自己的孩子今年已经快十岁了,我认为她是能理解我说的问题,不过最后并未获得什么。以后我便不再对人提起这个话题,也许是没有过同样的经历,所以要说一些经验出来教导别人也是困难的。
有一日读到一篇文章,其中一段大意是说有个女孩小时候在学校里受到同学的不公平对待和排挤,小小的年纪只想快快长大,快快离家到陌生的环境,认识新的人,让自己在别人的眼中和口中被重新定义。
这一段心历路程和我很像,但是我并不能到新的环境之中去,我更愿意相信父母和孩子的缘分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我生在这个家,便永远属于这个家。没有办法脱离,只能下定决心去重新整合和帮助父母改变相处模式,让自己和母亲对另一半渐渐的温柔起来。
-关于金钱-
也许是年龄增长,渐渐的意识财务自由的重要性。年前看了一本理财的入门书籍---(小狗钱钱),让我开始渐渐的对理财和赚钱这件事情慢慢的发生了兴趣。
金钱不能带给人一切,但却可以带给人大多数的东西。很世俗的想法。
有这种想法是在去年,那天我在KII逛,无意中看到一个书店里展出的很多高清的名家雕塑和画作的照片,深深的被震撼。以前常常感慨为什么在书上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并没有蒋勋先生所说的激动和震撼,原来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图片离作品本身真的差别太遥远了。也许是中国人的共性,都喜欢完美的东西,书本里的油画的斑驳,雕塑身上的裂痕,污渍,统统被抹除,我想,这对于艺术来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遗憾吧。
当然,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自身的局限所致,如若能勤奋一些,多翻看文献资料,不至于到此境地。眼下我已经并不满足只看文献资料来获得艺术教育上的片言只语,只鼓励自己努力工作,早日实现财务自由,让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点。
再想想,当一些突发事件降临的时,我们能有多强的能力来解决,大多数时候取决于对金钱占有的多少。生活还算太平,如若没有什么大病大难还是很美好的,但这样的美好在没有经济的保障时,其实是很脆弱的。
饱受争议的罗尔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管怎样,我们不该去怀疑一位父亲对于女儿的爱心,不管罗尔有几套房子,不管他被何人利用,但是如果他能富裕到不在乎一套房子,不在乎几万块钱的话,我想这就不会有这个事件的发生。说到底,与其说是人性的贪婪和险恶,不如说是财务的不自由裹挟了他。
也许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再认为谈金钱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吧,可能的话,就多多的赚些钱,它可真是个好东西呢。新年的开始,不如订个理财和赚钱的计划,先定个小目标,万一最后真的存了一个亿呢?
-勇敢放弃-
有一日心血来潮把自己关注的公众号从头到尾的浏览了一遍,少说也有4,50个。从艺术,到生活小百科到护肤化妆,五花八门,一应俱全。仔细一看,大多数公众号后面都显示没有阅读过的红点点,甚至有的从关注以后就再也没有点开了。
回想当初关注的时候,总觉得对自己有帮助,事实上每日只会在等车、坐车或者睡前十分钟才会点开常看的那几个。之前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一直觉得以后会用到,就迟迟没有取消关注,以至于现在真正想看的公众号常常被淹没于茫茫后台中。
分析自己的心理,其实就是一种焦虑的心理,生怕错过什么。这种心理很容易消耗自己的能量,什么都想沾一些边,最后什么都是蜻蜓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沾到水。现代的社会全面发展的人很多,但只专注一个领域,并把该领域作为一生事业追求的人很少。
很喜欢“匠人”这个词,这是一种专注的力量的象征。仿佛一棵百年老树,深深地扎根于大地,枝干苍穹遒劲,叶脉繁荣复杂,不仅经历时间的洗礼,而且受尽风霜锤炼。拥有这样力量的人让人羡慕,一旦进入专注的状态,便无其他精力去做无聊之事,避免了时间和心力的浪费,等他回过头来,事情被一点一点的完成,内心被充实填满,免于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愧疚,更容易获得心安。
其实我想说不止要专注,还要学会选择,勇敢放弃。
如果一段感情让你患得患失,那就放弃吧,用追逐马匹的时间来种草;如果没有精力去兼顾所有人,那就把爱自己的和自己爱的宠上天际;如果不能处理好所有事情,就遵循内心,把想做的做到极致 ……
至少,最后我成为了我自己。
2017年,就这三件事情,之间互不矛盾,甚至会相互促进,相互成就。这个过程不止于这一年,就一点点的改变,努力,每进步一点,都是我从人生这块沃土上体验到的,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