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下了“血本”去同事推荐的那家理发店。她的那位理发师不在,我又没那么多时间,就随便让当时在场的理发师给剪了。没有洗头小妹,理发师自己动手给我洗。我的要求是削薄、不要太短。这个理发师倒不会像传闻中的那些话唠推荐产品那样叽里呱啦,但是拿着小剪刀一点一点慢慢咔擦的节奏实在太慢了。到了四点,我看了两三次表,怕耽误了接小妞的时间。还好,赶上了,但花了我五十块的这个新发型貌似也不咋的。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那位同事说她的那位理发师是90/次呢,而且节奏更慢。(⊙o⊙)…,我还是喜欢大刀阔斧咔擦咔擦的感觉。
从小到大,我留长发的时间只有一年多。所以,一两个月去一次理发店是必须的,其中的几家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小学的时候,中山路美仙子的店面还是国营的理发厅,男左女右,中间是一长排椅子隔开。我只去过一两次理发厅,忘了是老爹还是小舅,把我放在女客那边剪发,自己就到另一边,最后在门口汇合。有一次,我跟理发师聊着聊着,把家里住在哪里有几口人什么的都透露出来了,理好发的老爹赶紧把我捞起来带走了。
后来就到环城路药材公司旁边一间小店理发。这间小店店主是个老头,老头和他儿子负责剪发,女儿和儿媳给客人洗头;一家子就住在隔壁的店面里。老头的大孙子和我弟是小学的同学,后来他有添了两个孙辈,再后来老头就没拿剪刀只负责带孙子了。前两年他们的店面那一排被改成了卖电脑的,他的店就搬到了对面,还是和十几年前一样是一家子。期间,我还去过上林菜市场旁边理发,不过,只去了一次——那个阿姨用新换刀片的剃须刀给我同伴刮发脚的时候把她刮破皮了,我就没再去了。
上了初中,我觉得老头家理的发型太男生了。小姑就跟我说了另外一家,在老附小旁边的巷子往里走一点。这一家是一位大姐?阿姨在“单挑”,外间理发里间洗头。有时候需要等待,顾客就在里间看电视。这一家去了好几年,在外读书放假回来时还是去这一间,大姐收了我好几年五块钱,到后来才升到10块的。
再然后,需要剪头发的时候在路边随便找一家就剪了。等到认识胖子了,就在千姿家理发了。那个有点胖的老板娘,一边剪发一边聊天,咔擦咔擦手起发落,挺舒服的。她的小儿子似乎有些异于常人,肯定也花了她不少心思。后来,老板的心思转移了,搞起了些副业;再去剪发,老板娘也没以前那么认真了。
其实,大姑家阿佳也在开理发店,只是去他那儿剪,他不肯收钱,大姑还要跟我聊天,又总是很容易说到阿佳兄弟俩还没谈恋爱还没结婚,所以也就作罢了。
手起发落间,时光流逝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