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区本土文学群第三次沙龙
《广裕祠》(终极版)分享会
——小城散漫表达系列之“广裕祠分享”
火山
看着含辛鱼断断续续把《广裕祠》的片段分享出来,感觉到一股文学挖掘新风扑面而来。直至终极版出现,大红鹰策划了第三次文学沙龙。我等文学爱好者当然自动云集,一起于“转角庭院”的地下室搞“地下活动”了。
八点半,稍过我只看到大红鹰和美人在——噢,还有一些人在途中呢。芳芳带了一些提子和开心果过来,接着含辛鱼、黑妹等人也出现了。我们趁着有几个人,就直接到地下室等了。Wifi信号似乎有点问题,有人在微信问是否到了,也没有顾着去回应啦。刚坐下不久,sueny也过来了,她竟然懂得找进来地下室。据说,地下室这里适合做party用。不知道美人姐姐在新一轮地下室的装饰,会有啥改变呢?明辉画廊何时来的,这家伙这段时间有点神秘,难道散文“轻功”了得?
坐定下来后,含辛鱼在大红鹰的小段引子中,开始了他的自我“剖析”。含辛鱼大概提到,文学属于小众的独特领地,也难以被其他艺术所代替,而且这也是人与人心灵对话的简便方式之一;当然文学能够自我创作,会让人有不同程度的满足感;对于现在喧嚣的世界,有些理想和纯粹已经非常难得,特别是有了生活阅历和经验之后,还有这种情怀算是难得;我们做《流溪文学》杂志众筹,也算是为民间作品、写手们找到一个载体与平台;至于他的烧脑之作——《广裕祠》,也自己喜欢,恰逢想做一些本土记忆的留痕,或者这些文字留痕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新的启发与真实有向的改变。
大红鹰接过话头,谈起了他对《广裕祠》终极版的感觉与感受。他说,《广裕祠》适合慢读,并不适合速读,开始某些片段出现时,偶尔速读只是获得一种阅读的兴致;后来出现终极版,发现断续发的和整篇发的有很大的感慨差异,乃至看此文的过程中,浑身大汗都顾不上了,竟然顺着作者思路一直追寻下去;此文开始由简单到复杂,从两块砖头开场,引申紫禁城和广裕祠的时空交错、跌宕交辉;在这样的引申里,勾勒出来历史与事物画面感强烈,细致的描写逐渐从点、线、面层次展现;有时笔锋一转顺延至详细的可见事物,整篇下来竟然没有烦闷感,哪怕这是一篇6000多字的散文;历史的厚重感,有对联、典故,这些东西交织的画卷简直让人“烧脑”——烧脑之作,正是大红鹰提出来的;让人一边看一边出汗,这是深度发掘的震撼,更是一些共鸣油然而生、自然流动;至于陆氏的迁徙、崛起,附带打日本的记载 ,广裕祠梁木的年代风格及至一些经典的文字刻录,这些都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奖时,大为惊叹;那些现实的经年穿越,及至今日的杂草竞霜天,让人不免有更多的感叹;难得的是,古村内还住有一位欧阳海的村中兄弟,含辛鱼这种信步闲庭的驭文功底,让人点滴在心头啊。文献、故事里面,我们依然找到其中进化的情感和意气呢。
Sueny提到《城内》有点本土风情,怎么《广裕祠》好像主线不明,还掺杂提到杂乱的花草呢?含辛鱼补充回应,这是行文流畅上的过渡安排,其实已经不断删除过好多文字了;此种手法借用了莫言写小说的剥洋葱手法,梁上的文字记载、年代史,借喻当今实际对文化的维护情况如何,当然也可以看作是批判现实对文化的漠视或忽略。
装范妹妹认为,自己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的角色,通过这里的历史穿插描述,可以感受到有《百年孤独》的味道,这种时空触觉会引起人的后续重视?当然,看了这《广裕祠》,让其产生想去现场看看的冲动,不过有些痛心的感触,我们还是难以名状呢。
刘付云作家提请,文章注重选好标题,最好是浓缩和极简的,不过此文可能在从化区十年内无人超越了——哈哈,含辛鱼毕竟还是我们当地的总编呢,以此情怀尽力描述、叙述从化,已经难得。
芳芳接说,之前速看过《广裕祠》,根据大红鹰提示,再仔细看了;8年前,去看过广裕祠,想不到含辛鱼使用“野花野草”来说明另外的事实、隐喻,这种深沉的批评和融合小说的写法,就是一种对文化和地区的爱护呢。
美人有提,《广裕祠》抽象、想象的余地多,事物、景物、步骤捕捉到位。
又土补提,此文有入口和出口,此中如进“迷宫村”走过后,以刀锋般的锐利跑出来,含辛鱼会有继续的新笔路。
小仪直接说,她以前不太喜欢看这些文章的,含辛鱼的文字让她耳目一新,现在愿意看了。
后来,差不多结束了,韵姑娘才带两个朋友过来,他们补充了一些新鲜的话题。我们就完结沙龙了。行文将结,顺便再补充一些东西吧。
文章静静的叙述及一些沉静的呈现,会将生命意识进化的脉络逐渐显露。这些或者是本土文学坚守和参与者心灵的需要,同时也是精神家园的自主建设;通过网络众筹纯文学圈,也属于是少量有档次的连结。至于芳芳顺应含辛鱼提议,引起的网络众筹之蝴蝶效应,鄙人以为这是从化本土人文历史自动自发为从化立言。至于文学顺带给人带来何种美妙的人生方向,这是他本来的福分和福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