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以探戈舞的舞伴来比喻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你退我进,我退你进,美妙的漫步在音乐声中如此和谐悦目。家校合作历程中,除了喜悦、理解、共赢,哪能少了焦虑、烦恼和困惑不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优秀的家委会Q主任碰面,健谈的她讲述了两段经历。
二娃入小学了,新班主任是一位特别内向谨慎的女孩,这类性格的年轻老师往往不容易主动和家长联系,甚至对家长们的热情给予平淡的反应。对于Q主任来说,这一年就是非常难熬的一年,“我把想法发给她,她基本不回复,老师不回复,我就不能擅自走进班级,也不能联系其他家长,如果老师以为家长在左右她,那就麻烦了。我也在反思,人的性格各异,与人相处的方式也不同,对于这类性格的年轻人,我要适度,适当,但仍旧要主动才行。” 恰逢班主任结婚,Q主任商量着和几个要好的家长朋友一起买了份礼物送去,对于家长的这份贺礼,班主任很坚决拒绝了。这次以送礼物的形式建立关系的行动受挫后,Q主任后来也在反思,这样的做法可能也不合适。之后的时间里,家长和老师在平淡中度过,交流不多,活动也不火。
另一段经历就不一样了。升了年级,换了班主任,这位班主任是个充满活力的女孩,刚刚大学毕业,恰巧也是Q主任朋友的亲戚,有了这一层熟人关系,和班主任相比,Q主任几乎是妈妈级的年龄,相处自然又轻松。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各种集体常规一股脑涌过来,女孩有些吃力。Q主任自告奋勇地走进班级里,帮助班主任整路队,并发动熟悉的家长组成家长护卫队,很快让这个班级的路队井然有序,俨然成了学校门口的一道风景线。此刻,学校其他班级的家长并没有行动起来,Q主任也有顾虑,学校领导是否能认同和接受家长协助老师,会不会认为家长越位?可喜的是,学校德育处的领导很快就在会议上表扬了Q主任所在的班级老师善于家校合作,让学生习惯养成有了明显起色。班主任在各类活动上也常常请教Q主任,甚至全权委托。尽管在另一所学校家委会风生水起,可来到一所新学校,Q主任也有困惑,自己这样常驻班级的帮助行动会不会弱化年轻老师的权威?随着一项项活动的顺利开展,Q主任的顾虑也逐渐打消了,特别是一次自己有事几天不能来班级,很多小朋友见了面抱着Q主任不松手。这是一次比较和谐美好的家校合作片段,Q主任的尽心尽责得到了学校、班主任、家长和小同学们的认同,自己心里也亮堂堂的。
看得出来,这是一位有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家长,她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一部分教师。作为学校,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家校合作育人整体水平?作为教师,如何回应这份热情并理性引导优秀家长们?
和我们学校合作的家委会主任已是第三任,每一任主任均有各自风格,面对合作中各种困难和困惑,有的被她们自己消化解决了,有的深埋心底,有的借助学校力量得以缓解。家校合作共育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其一,家庭和学校两个组织之间的关系要有基本制度持续保障;其二,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属于人与人的关系,要以坦诚、务实为基;其三,成人与儿童的关系,要以成长为核心,指向于师亲子生命共同体成长。
Q主任对我的分析表示认同,她引用冰心先生的话,“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 去名校参观的时候,我们看到整齐有序的家长志愿者,详实多样的家校合作档案,有说有笑的家校交流,这些成功的例子给予我们行动的信心。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有情怀,有行动力的人去深耕细作,我们希望这样的人会愈来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