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商场,这不仅是大人打磨时间的方式,同时也是带上孩子娱乐的最佳方式。
前天,跟三姨去商场,带上了刚刚三岁的二胎宝宝三岭(小名)一同去。本来去之前是不准备带上三岭的,大家都知道带上一个三岁的孩子挺麻烦的,到了超市后小孩子的购买欲极强,总会买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况且,今天主要去买一些水果、肉和蔬菜。
三岭一看我们要出门,就拉着三姨的手不丢。还自主的穿上自己的鞋子,拿起自己的外套。
况且是周日,带孩子出去逛逛见见太阳也不错 。但提前跟孩子已经约定好了:今天出门不买玩具。这是谁带你出去的条件。三岭想也没想的就爽快的答应了。
超市的蔬菜、肉、水果基本都在一个区域, 与普通商品是分开的。往往都在超市的最里面。
为了避免三岭看到玩具后耍脾气不走,我们从日化用品的通道里穿了过去,直奔今天的主题。
当所有的东西都买完以后,该来的还是来了。
三岭说:妈妈,我们去看看那边吧,那边有小孩子看的书。我想买本画画的书。
我一听不是买玩具,小孩子想买本画画的书挺好的。
我跟三姨就跟着三岭走了过去。
这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三岭的记忆力,上次买东西还是在一个星期以前。
一个三岁的孩子领着我们东走西拐的就走到了买画画本的地方。
让我和三姨吃惊的是:画画的书本是和玩具放在一起的。
三岭拿过画画本以后就站在了一个遥控汽车前面。他回过头看着我们说:我不买,我就看看。然后他就蹲在那里,把那个车子抱了出来。
几分钟后,三姨说:走吧,我们回家吧。
三岭说:妈妈,我再看一会,一会就行了。
几分钟后,三岭回过头来看着我们说:妈妈,就买一个好不好,以后我就再也不买玩具了。
我说:三岭,咱们刚刚从家里出来之前不都说好了吗?今天逛超市不买玩具,一看还给你买了一本画画的书呢,那个车子我们下次再买。
三岭说:我就要这一个,下次就肯定不买了。
三姨这时候已经不耐烦了:走吧,今天不买,下次再说。说话的语气已经变得严肃了起来。
三岭这时候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超市里人都会比较多,在这个时候家长一般都是不耐烦的。孩子一哭就会吸引很多的注意力,这往往会加快家长的不耐烦语气。
三姨一看哭了,走过去一把拽了起来,拖着就走。
三岭这时候一边哭还一边扒着三姨的手,哭的声音越来越大,并且还是用一边用脚跺着三姨。
从旁人的眼里看,这一定不是亲妈。可能说的有些严重了,但往往给外人的直观印象是:孩子想要什么买个不就行了,让孩子在超市哭闹多不好。
三姨看着孩子一直闹也不是个办法,狠狠的说了一句:去拿吧,下次再也不带你出去了。三岭立马转哭为笑,抱起了地上的小汽车。
到了家里后,三姨心里越想越不舒服。第一觉得三岭在超市给自己丢人了,第二觉得这孩子说话不算数。
一气之下,脱下拖鞋给了正在兴高采烈玩汽车的三岭几下。我能看出来打的肯定不疼,但三岭去哭的很响。打过后,三姨去屋里面给孩子热了瓶旺旺让三岭喝,三岭还是很不高兴,不喝。这时三姨就开始哄着喝。
在孩子无理取闹时我们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拖鞋打和妥协。
这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上是错误的。
哭能解决的问题,孩子就不会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他也自认为:哭闹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比如现在被传得火热的:不要在孩子哭的时候抱,这样孩子一旦想被抱就会哭。
所以也就理解了孩子在1岁左右时的假哭。
哭成为了孩子最主要的处事方法是因为家长的导向。是不是在孩子哭闹想要玩具的时候要跟孩子平静的说:宝宝,我们从来之前不是都约定好了不买玩具嘛,妈妈知道宝宝说话算话,你放心,今天你能说话算话的话,妈妈明天就给你买个和这个一模一样的汽车好不好,咱们拉钩怎么样?
其实,孩子一方面是需要家长的关注,另一方面他也需要正确的引导。
在哭闹时如果妥协,那么孩子以后将用哭闹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小愿望,而不是自己的承诺和行动。
拖鞋打一定不是一种正确的方式。很多时候要耐心听孩子真实的声音,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看透了他的一切。
帆凯是一个初二的学生,父亲是一个集团公司的副总。但是帆凯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并且在学校里还有点闹腾。
有次他跟班里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生了矛盾,两人打了一架。其实真实的情况是那个三好学生在课间给别的同学扔书的时候砸到了他,帆凯让道歉,三好学生似乎天生就有点看不起学习差的,就没搭理帆凯,帆凯就上去理论,并被三好学生推了几下,就这样打了起来。
班主任把两个人叫进办公室不问青红皂白,第一句话就对那个三好学生说:你下回去了,马上就上课了。
帆凯,你能不能消停会,不学习我就懒得说你了,你别去影响别人啊。怎么老爹英雄儿子混蛋呢?
帆凯说:这事不怪我,是他先动的手。
老师说:哎呦,学习不好可能是智商的问题,但是胡搅蛮缠、耍赖可就是人品的问题了,我怎么就不相信人家没事先动手打你?你要是什么都做得对,人家会跟你先动手?算了,你也别解释了,我等会还有课,自己在办公室写个检查就算了,我也就不让你叫家长了。
帆凯回到家里,一肚子的火。跟老爸说:今天老师冤枉我,跟那个三好学生打架了,都不怪我。
老爸一听,孩子把班里的三好学生打了,还跟老师吵了一架。心想,你爹我管理公司都没有一点问题,怎么到自己的儿子就这么不争气呢?心里越想越生气,就把孩子吵了一顿。当然大部分说的都是以前犯的错误。
帆凯最后生气、落寞的爬上了床。
无论我们再看不上自己的孩子,也要认真的听清孩子的声音,同时要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管理公司和管理孩子并不一样,差别在于很对制度你无法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拖鞋打之前要清楚真的是孩子的错吗?真的必须要用这种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吗?
妥协之前,问问自己是因为什么妥协的,难道自己不应该坚持一下,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