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受害者-压迫者(加害者)-拯救者。
受害者认为自己较低下、不好。
潜意识:我的痛苦是你造成的。有时受害者会寻求迫害者来眨抑自己,或是寻找拯救者提供帮助,而肯定自己“我无法靠自己来解决。”
迫害者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
潜意识:我那么努力,你却在拖后腿。
拯救者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
潜意识:我很好我没事,我还可以帮助别人。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受 害 者
受害者是我们从小最容易采用的一种姿态——小时候,当与父母产生分歧时,小朋友只要一摆出“爸爸妈妈,你们伤害我了”的姿态,爸妈就会软下来,更多顾及到小朋友的感受。
受害者的姿态常常很好用,它能让人产生一种“我很无辜,都是别人的错”的良好道德感。但这个姿态也有不太好的地方,比如,受害者非常被动。
伤害者是主动方,受害者是被动方。
自居受害者,其背后的潜台词是:“我现在很痛苦,但错不在我这里,而在你那里,所以,我需要你认识到你自己的错误,来终结我的痛苦。”
也就是说,我很痛苦,但原因和解决的方法都不在我这里,而在别人那里。
被害者还有一个痛苦是“被伤害的预期”,因为处于受害者的弱者位置。
所以总感觉自己会被挑剔,被伤害,被忽视,被牺牲,不被理解……,因而受害者往往会吸引加害者。
因为被伤害的预期,他们较可能采取消极被动的防御姿式,很容易陷入深深的虚弱、无助、恐惧的感觉里。
然而,这是一种被动的主动,是受害者以自己的清白感令加害者陷入愧疚模式,受害者以被动的姿态主动吸引加害者,同时期待拯救者的关注。戏剧三角的始作俑者恰恰是受害者,起着主导的地位。
迫 害 者
加害者以为做被害者太被动太软弱无能了,于是,有人不想做被害者了,他们想完全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但人和人的意见不可能一致,所以,他们倾向于去控制别人,达到自己的想法,这就演变成了迫害者。
加害者的位置能让人感觉到力量和强大,以避免面对自己内心里真实的软弱无能。
实际上,很多加害者还很可能自认为优越,追求完美。有的加害者更倒霉,实在找不到可以怪罪的人,于是他们有可能会迫害自己。
你有没有过在犯错的时候抽自己几巴掌呢?
你有没有过因为一些小错而骂自己笨蛋傻缺呢?
这就是你心中的加害者在压迫你心中的受害者。自责很难受,但它能让我们避免体会受害者的悲惨。
但加害者也不快乐,他们常生活在愤怒和苛责之中:
为什么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呀?
为什么别人都不配合我呀?
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被害者的痛苦后,会摆脱不了自责和挫败感。
拯 救 者
于是,又有人走到了拯救者的位置上。
他们试图解决争端,化解矛盾,寻求解决方案。你不再抱怨(受害者),也不再生气(加害者)。
你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让痛苦的场景消失,如何让我们生活在没有痛苦没有问题的理想世界。
最强的拯救者既同情加害者又同情受害者,他体贴双方的痛苦,努力安慰双方,并希望凭自己的劝说让受害者能够更加坚强,负起自己的责任,让加害者能反省自己的严苛,平息愤怒和不满。
次一些的拯救者会选择宽容:我知道你很柔弱,但我体贴你,包容你。我知道你脾气大,追求完美,我就让一下你。我不和你们一般见识。
但他们不明白,正是他们的安慰和宽容,让受害者更加委屈和无助,让加害者更加放纵脾气。
如果没有从根本上去着手,和稀泥只会掩盖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拯救的姿态本身就暗示着:我比你强,我比你优越,我很好,我没事,我很幸福,看!我还可以帮助别人。
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逃避。又怎么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
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都不能通向幸福
当然,很多人不会固定地呆在一个位置上,而是会在三个位置之间来回转换,然后把身边的人放进另外两个相应的位置。
三者之间,你来我往,无休不止的纠缠。
但是,这三个位置怎么变换,都是一种向外的指责,而不是真正地为自己负责。
因为暗含的指责,所以不能通向平等、友好的谅解与解决。因此有人把这个三角形叫做“受害者牢笼”,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三角游戏,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我们不知道的内心世界中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剧,也没有人能够察觉我们可以同时身兼多职。
有的人过度入戏,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
比如陷入种种不幸的婚姻中的受害者;
有的被各种关系卷入到他人的悲情戏剧中;
有拯救者情结的各种类型的助人者;
比如动辄就指责抱怨要求别人的压迫者
上演这个戏剧的目的很简单,为了满足被爱的渴望。但是若无法从戏剧中走出来,这种心理状况就会成为各种心理障碍和病态人格的温床,甚至当发展成为一种痛苦的“强迫性重复”,形成不可自控的“施虐-自虐模式”,就需要心理治疗的帮助了。
熙桓心理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明白这个三角游戏中的三个角色其实都是我们自己,他人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并告诉自己:
我没有权利,也没有办法要求别人来为自己的痛苦负责。我的所有痛苦或快乐,都由我自己负责,也只与我自己有关。
如此,才有可能走出这个游戏,减少生活中的痛苦和冲突,而做回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