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这句“后生可畏”是孔子的名言,切不要轻视后一代的年轻人。孔子说后来的年轻人可畏,并不是怕他,而是说值得用心培养,值得重视。“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千万不要轻视后一代,不要以为未来的不如现在的。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还没有成就的话,那也就算了,再没有什么可观的了,这也是事实。
下面是孔子对青年学生们的鼓励: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法语”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格言”。孔子说历代的格言,构成了“法语之言”。“能无从乎”?能不信从它吗?譬如我们看到很好的名言,往往会因欣赏而背诵下来,默记在心。“改之为贵”,仅仅欣赏还不行,要把它当成一面镜子一样,照照自己,反省反省,从而发现自己的的不足,然后彻底改正,这样读书,才是学以致用。
“巽与之言”就是顺从的话,顺着人的意思说的话,也就是恭维人的话,给人戴高帽子。“能无说乎”,好听的话,谁不愿意听。“绎之为贵”,绎就是演绎,要反省、研究、推敲、分析。“说而不绎”,光喜欢听好听的话,自己不加反省、推敲。“从而不改”,对于好的格言,只是欣赏,而不依格言去改正自己的缺点。
年轻人往往说老年人老奸巨猾,实事上也确实如此。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阅历也不断丰富,人情经历多了,把人情事故看透了,而转过来对自己的朋友,就会非常厚道,即使知道你不对,也不挖苦你,不刻薄你,仍诚恳对你,这是道德、是学问、是修养。孔子说,顺耳的话,听了难道会不高兴吗?捧两句总比骂两句舒服。
清代才子袁枚,他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出来做官,赴任之前,去向老师——乾隆时的名臣尹文端辞行请训。老师问他年纪轻轻去做官,有些什么准备。他说什么都没有,就是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说年经人怎么搞这一套?袁枚说社会上人人都喜欢戴,有几人能像老师这样不要戴的。老师听了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当袁枚出来,同学们问他与老师谈得如何?他说已送出了一顶。这就是孔子说的“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子说对于这种人,我也实在拿他没有办法了。这也是说知识分子讲起来一套套的,告诉人家该如何如何,这很这容易,要做到就很难,如果做不到,也没有办法。孔子的学问是讲实际效用的,能够做到,才是真的学问。这也是提醒年青人要注重学做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