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44天】
有人说李后主在亡国前后风格是不同的,但是本质来说,他基本上一点就是以他的真纯――赤子之心,以他的敏锐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来全心全意地投注到作品中。比如他的《玉楼春》。这是作于早期的描写他宫廷生活奢靡的作品,但是也能看到他本质上的特点。词中有“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醉拍阑干情味切。”他就是以他的那种真情的投入,带给我们强大的感发。
再看他的那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开首的两句就把我们古今所有的人类共同的一种悲哀都包括在里边。花落花又开,月缺月又圆。但是“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遇见的所有一切在下一秒都将不再。这是宇宙的永恒无尽和人世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朱颜改”也是永恒和无常的对比,在三度的对比之后他才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收尾不由读者不被感动。
到了北宋初期,就要讲到晏殊和欧阳修,他们受到了冯延巳影响――“冯正中上翼二主,下启晏欧”。冯延巳,他所表现的是他感情本质的境界,都是执着的热情。李后主就是一个完全以感性为主的作者。晏殊跟他相对比,就是一个理性的诗人。比如他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写的也是一种无常的悲哀。但它却是一种赏玩的兴致。春花秋月,去年的天气,旧时的亭台,也是永恒不变的。当然,去年的花开,今天的斜阳落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他却那么闲淡、不着力、不留痕迹。“夕阳西下”、“花落去”也是一种无常的悲哀,但是晏殊说“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去燕又飞还,这是宇宙的永恒循环。跟李后主的“人生长恨水长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往而不返不同,晏殊带着一种圆满的整体的认识。叶嘉莹先生说晏殊词的特色是一种圆融的观照。
再看他另外一首《临江仙》中有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他没有沉溺在悲哀之中,他找到了一个安慰排解的方法。其实他也是告诉我们,你所指能掌握的,你真正要做的是眼前所能够做的事情,就告诉我们要享受当下,过好今天。当然,晏殊的词也有另外的,比如他的一首词,也是哀伤感慨的。就是《山亭柳·赠歌者》。他在词中假借歌女的事,写出了自己内心因为政治上失意引发的感慨。虽然是这样一个题材,但他还是把自己隐在歌女之后,做了一个掩饰,所以他仍旧是一个理性的诗人。不像李后主一样,把自己的哀痛鲜血淋漓地展示出来。
相对比而言,欧阳修表现出来的是一份遣玩的意兴。欧阳修一生遭受了多次贬官,在贬至滁州时,他曾写了《醉翁亭记》,用欣赏而富有同情的爱心眼光来看人世间可爱的人和事。同时,他还写过《丰乐亭游春》三首小诗,同样表现了生活中的他,懂得在苦难之中用种种美好的事物来自我遣玩,排解自己的哀伤和忧愁。
' 【阅读记录第274天】
2017.8.6于蛇蟠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