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到琼海市公司做系统上线前的培训,一共有两个系统的培训,我做为其中一个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经理,承担最终用户培训的工作。正常培训持续了近一天的时间,我注意观察台下听课学员的反应,有的昏昏欲睡,有的翻看资料,有的一脸茫然......想起之前老师说的“知识转移”,当时留作业让我们放假回家的时候,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讲给对这个专业不了解的人,这项技能真的很重要。
培训只是知识转移的一种场景,日常生活中和家人、朋友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是一种知识转移。在我看来,但凡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沟通,尤其是双方或是多方的理解力、知识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沟通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都可能存在“丢包”的情况,那如何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这种情况呢?如何将自己所熟知的晦涩的专业知识,讲的生动有趣,让对方爱听呢?
方法一:给予对方想要的,而不是自己要给的
这里不得不说到管理学常用到的一个工具5w——对方提出一个需求,或是遇到一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很多时候客户提出一个需求,看似是已经包含了客户本身思考的一个解决方案,其实并不是他所遇到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案,多问几个为什么,探究问题的本质,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考虑自己要给对方什么,而不是对方真正需要什么。甲说“我生病了”,乙说“我们的医院是最好的”,丙说“我们的设备是最先进的”,丁说“我们的医生医术精湛”,却没有人说“我有药。”
想起上次公司答辩,我的ppt评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符合这条原则。有些同事把日常工作中或是产品上的一些细节展开来讲,殊不知坐在对面的评委们都是专家,聊这些真是班门弄斧。而我的重点是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考力,以及对于行业的关注度,虽然看似当时给的提纲契合度不是特别高,但最终却脱颖而出,这和我前期认真了思考评委的想法有很大关系,我所表达的几个点,恰恰是他们希望听到和看到的,所以会获得好评。一定要用心。
生活中夫妻、家人、朋友之间,亦是如此。我常常说自己喜欢吃香蕉,而先生认为苹果是最好吃的,所以一直买苹果给我,我吃了苹果却不开心,他认为把自己最好的送给我,我理所应当很高兴,事实却并非如此,他认为自己付出的100分,我接收到的只有10分。所以,感情中, 一定要用对方接受的爱的方式去表达,而非自己所认为的,这一点,很重要!
方法二:用恰当的语言
现在有很多专业领域的达人致力于向大众普及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科普科学知识的松鼠协会,有传播理财知识的长投学堂......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要选择双方理解一致的词汇,否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词不达意。如何将专业领域很枯燥的原理很晦涩的词汇做出生动有趣的诠释,让听者爱听,这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首先要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需要持续的思考和大量的时间投入,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其次,要了解自己沟通的对象,他所属的领域和知识背景,这也需要做功课,投入时间去了解。
最后,用对方所熟悉的语言传递自己要表达的知识和观点,让对方不仅能听得懂,还喜欢听。具体如何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是要多实践,多摸索,多研究,注意多关注听者的感受和反馈,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