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言情时代
我的1999-2017
谨以此文,献给我心中最美好的港台世纪末言情
-------题记
文/田禾
(原刊载于“田禾tianhe”公众号,现略有修改)
小的时候,有一种习惯,上课上的不耐烦,或者是被男生嘲笑,就逃课去图书馆,把借书卡放在那儿一摆,就混一天。
那时在我所生活的小城,言情是很奢侈的读物,虽然只是盗版,但是也很撩动人心弦,特别是对我这么一个刚刚过了青春期的无知少女而言。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年轻的言情女作者们是什么职业,是什么促使她们一本本十万字的小说精心雕琢写出来,被出版社印刷,宣传。而对年幼的我而言,在相对那座宝岛陌生而又广大的对面,没有相应的,同步的正版书籍,能够看到的只有盗版。
最可笑的是,看盗版都那么开心的自己,就这样一点点的进入这个又梦幻又现实的世界。
看言情的时候多了,上课也看,下课也看,小说里那些英俊邪魅的男主角或者是甜美柔弱的女主角总会映入脑海,小的时候阅历没那么多,总会傻傻的相信那些故事,少女总是多梦的年纪,一个故事就可以想很久,看到那些好看的插画也会联想起很多故事。
那个时候,甚至还不知道,那些画手就叫陈淑芬,就叫平凡,就叫德珍。
而那些盗版的四合一读物,正是最早我的写作启蒙。
而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言小(港台地区的叫法),年仅十三岁的我,是个做着春秋大梦,说着字正腔圆普通话的大陆姑娘,这些散落在我生活的小城的,甚至是印刷油腻的盗版,成就了最初的我,关于爱情的全部想象。
那个时候无意识的自己,也开始疯狂啃漫画,各种漫画,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逃避现实的理由。或许就是这种无意识的浸润,让自己也萌生了创作的想法,或许很稚嫩,但是那时的自己,写着那些稚嫩快餐,没有什么营养却也能让自己开心的小说,成为了消磨暑假最好的方式。
当然那个时候年幼的自己,也没有什么出版社的概念,狗屋,新月,禾马,希代,松果屋,浪漫星球等等等,在那时的自己看来,也只是一座类似陌生的地标一样的名词,我未曾见过台湾言小的创作盛世,也没有参与其中。
或许至始至终,我只是一个站在城堡之外默默观望这场悲欢离合的小姑娘,睁大眼睛看着,看着那些不属于我的梦境一个个的如花一般绽放,然后又飘落。
依稀记得,十四五岁的自己,是个叛逆又隐忍的家伙,内心的抗争放在心里不表露出来,每次对抗老师的谩骂或者是家长的呵斥,最好的方法就是逃学去租书屋看书,让文字无意识的洗刷自己受创的灵魂,在那时的自己看来,是再自然不过的方式。
或许是因为这种浸泡的方式让自己太过于习以为常,看着看着也看出一点门道,那时,关于自我的意识并没有萌生出来,或许是因为胖,又或许是因为自尊,不曾和男生说过一句话。
能够挺起胸膛和那些欺负自己的男生抗争已经耗尽了全部的力气,又有什么理由相信爱情?
年轻青涩的我们,总是伤害别人而不自知,后来的自己想起过去种种的开心或者是不高兴,都是恍若隔世。
所以,未曾在现实尝过早恋或者是爱情的我们,在言情小说当中寻找到一片天地。
那时的回忆总是很青涩,而台言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陪伴我走过了难堪又无人问津的少女时代,一路披荆斩棘,野蛮生长。
那个时候,我的梦境是断层的,甚至是看很多言小都带着一种很新奇的观望心态。
看着别人写得多了,自己也会跃跃欲试,但在我动笔之前,我会疯狂的去找各种书籍作为参考,而年幼的自己,因为没有阅历,没有经验,也没有视野去接触更多广的世界,写出来也是一片苍白的。
现在想想,写那些小说的年纪很小,也不过十六七岁左右。
特别是言情,在我自己正式的,脚踏实地的接触文字创作之前,用她特有的粉红色温柔,和暖的包裹着我,让我强迫性的去相信一些东西,或许这类的东西在现在看来已经不那么被人再相信,但是回过头来看,或许就是因为这些暖暖的粉色包围着我,给我堆砌出,或者说建造了一个内心的小花园,保护着敏感易碎的少女心,不被现实磨砺。
但是,看得多了,很多事情也由自己慢慢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
言情小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和严肃文学和传统文学不同,她的出现,不管是明末清初的传奇小说或才子佳人形式,还是发展到民国的张恨水系列,后来的琼瑶系列或者是席绢系列等等,这类文体生来就带着一些娱乐人的性质,和流行歌曲差不多,不以记录社会现实为主,更多的是会建筑一个基于现实之上的完美世界,让人去相信真爱的存在。
于是在看了言情将近十年之后,我的想法也慢慢开始有了改变。
我总是会相信,每个总裁,在他成为顶天立地的男人之前,肯定都会有彷徨而又无人问津且不断向前的少年时代,他们或许会有很多的恋人,和言情特有的模式一样,会有红颜知己或者更俗气一点的说,情妇。
他们曾经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有着自己的梦想,即使是背负着家族企业的宿命,但总有自己的世界。
但或许是因为我自己也真的开始工作,一些浅显的描写已然不能满足自己对于爱情的想象,而基于想象的言情也不能够再符合自己的口味。
所以在看很多过去的书的时候,半是批判,半是思考。
我也会依然相信,每一个柔弱纤细的女主角,在成为一个故事真正的女主角之前,会有那么一段独自前行的日子。
当我开始接触更多的书籍,去学习更多更专业的知识,甚至亲身去实践关于创作的一些小小的爱好的时候,内心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撕扯。
相较于以前,我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创作常识,练笔也差不多,素材也累积了一箩筐,到底写什么,这让我很犯愁。
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想要遵循内心,不依靠市场,或者是人气。
算是一个有点儿想法和抱负的人,虽然写作技巧技不如人,也没写出过什么大作品,没有出版过实体,也没有过剧改大IP,换言之,不管是在哪个作者圈子,我都是最底层的小透明,说白了,就是到时候想要去宣传,抱团也好还是真的需要维权(当然我运气不怎么好,或许是想要写也是属于无人问津的那类作者吧www)也是在这个阶级层面最底层的普通人。
但是我总是想要坚持一点什么,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不同的东西,这也是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自己写作,不怎么网络更新和签约的原因,第一个,我工作不允许日更,第二个,自己技巧不如人,编辑看不上。
说回来,我对言情最好的想象和眷恋,全部停留在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
我喜欢看个时候作者们的后记,今天买了什么明天吃了什么,被这群软糯的小女人写的栩栩如生,那些年的梗现在看起来也蛮老套的,不过是虐,或者是总裁情妇,办公室恋情,古风一点的就是有江湖,有清朝贝勒系列,但那个时候的纯真就是在于,连虐都那么自然和撕心裂肺,连暗恋都那么隐忍甜美,这个时期的东西,现在看来,都是颇为怀旧的。
而那个时候的记忆,灌注在我的脑海里,也成为了特有的青春印记。
当我再次提笔的时候,很多那个时候看过的东西都不期然的跑进脑海。
被描写过很多次的桃园机场,落笔无数次且被描写过很多次的夜市和台大,繁华的信义区,那些匆忙行走的人们。
当言情完成了自己的步伐,引领了我的少女时代之后,我该上路真正的去观察,触碰和观察了。
谨以此文,献给内心最美好的世纪末言情。
齐帆齐第七期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