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开了,似乎在预料中,又似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至少眼下没有想过就这样要离开了!对于经常性的海外出差,有听同事说,对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已经有了厌倦,脱去了最初的雀跃和新鲜,也不再对新踏足之地有了任何的期待和念想,淡了欲观赏的兴趣,代替的是:即使再美的风景也只不过是路过而已,可以不理睬,唯有知道他的存在,仅此而已;是心变了,眼前的风景也就变了,也因此而已!正如你看我,变了,我看你,却还是原来的你,变的不是你人,是看风景的心!没有去在意同事说的话,只是站在了理解的平衡点上,去看待他,毕竟行在路上和走在路上会存有着质上的不同,又亦或疲惫于奔波,累了,也就想着该歇一歇了,这是从内心传达的一种结果!
我行,之所以我素,不在意路人的容颜视线,是因为生活的意义在路上
我走,是因之内心,没倦怠过内心的追逐和向往,所以我选择继续行走
印尼3个月,时间并不短,但心觉时间之快,如顿悟般,突然回过神来,来印尼已经3个月,每天每周每月只伏在了工作,其他的东西都已经忘记装在脑子里了,事实上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方式不是自己所指望的,以致在印尼的时间里,存有些遗憾——虽然走的地方多,但是到过的一些地方都只是充当了一个过客,没有放下所有,唯留心情而细品每一处的风景和世俗。
印尼,虽处东南亚,却是被定义为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当然东南亚国家穆斯林国家并非只有印尼,只是这样一种与之去过的东南亚国家存有太大的感知落差,这也似乎可以牵扯到信仰上的排他性。有或者只是自己一时难以释怀对这样一个地方的认知。
喜欢一个人,从第一眼的感观其实就决定了以后很多的东西,讨厌一个人,永远比喜欢一个来得容易,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约束感,忘记也会来得更快些,对这样一个地方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若要说,喜欢的也只不过是在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下带给自己的不同心情和不同的价值观体现,从而反观自我的价值观在那,进而迸发出自我的一些感知和认识,讨厌的,是内心时刻有着一种不安全感,以致畏惧于一个人的穿街走巷,这并非危言耸听,从自身的感观来讲,已去过的国家中,这里是内心最没安全感的一个地方,当然有这层感知,这也跟他过去的历史有着必然的联系,历史总是会被铭记的,在这里我并不想谈历史,毕竟那时被记载被世人周知的东西,而我想说,在这样一个地方自己能感观到的社会现实而反馈出的一些东西或是内容
俗话说:人穷怕志短,心贪怕身懒,似乎这样一句话,在这里去掉一个字来解释和形容会显得通俗些,不难理解的是,或者说在这样一个地方,总会存有一个反问:这样一个国度,阳光、雨水充足,为什么绿色蔬菜如此之昂贵呢?为什么他们不种植呢?是因为信仰与饮食习惯的原因?或者说只因信仰?
这样一个国度,渐对他有了认识后,会有种莫名的叹息之怀,一边价廉的劳动力,与这个国家不相称的生活成本,另一边不相称的贫穷和取志
事实上,印尼是一个多教信仰的国度,反观他被统治和殖民的历史,荷兰统治了愈三百年之久,之后被日本殖民,所以从他的历史来讲,也未解为什么国教会是伊斯兰教而不是基督,毕竟一个被基督教的国家统治了三百年之久,其信仰还坚定如初,或许这就是信仰的伟大之处吧,也没有去细究过这层来源,只是有过耳闻的一些历史传言;当然,除了信仰,事实上在整个印尼,似乎很难想象到这是一个曾经被西方国家统治过愈三百多年的地方,因为你丝毫觉察不到那里有西方的影子。
印尼虽然被定义为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但是他绝对不同于中东所谓传统的穆斯林,来到这里,同样会颠覆你太多的对穆斯林国家的传统看法,解释来说,应该可以说这样说:印尼是华人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多种宗教共融的一个国家,所以这样的背景下也造就了多元化的色彩,用Open的眼光来看待也就释然了。
比如在雅加达,有着一座千年历史的基督教堂,而就在街的对面建筑的是雅加达最大的清真寺,这点与在黎巴嫩有着很相似的地方,这也让我对这样一个国家有了一种好感的是:他是有包容性的。
井里文,一个郑和曾经先后登陆过两次的海港城市,耳闻说:从这里开始,这样一个国家从此开始了穆斯林的信奉道路,因为历史记载道,郑和是我国回族,本身是穆斯林信奉者,所以把自己的这样一种信仰传递到了这样一个地方,也算是一种文化的生根吧;在港口有一座很大的郑和雕像,以示一种对历史人物的尊敬和纪念
熟悉或者知道印尼这样一个国家,应该很多莫过来源于对巴厘岛的熟知,事实上,除了巴厘岛,印尼还有很多值得去的岛屿,毕竟一个被誉为千岛之国,巴厘岛一个是有着得天的资源和有异于印尼国教的一个地方,在印尼,这里是唯一一个未被穆斯林感染,唯一一个至今依然信奉印度教的地方,这里被誉为千寺之岛,当然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有着千年历史的圣泉庙、百年的海神庙,作为隐艺术爱好者而言,更钟意乌布王宫,当然胜美的海滩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当然,印尼还有被广为而知的猫屎咖啡,身负盛名已久,这里可是原产国,当然其正宗的貌似咖啡其价格也不菲,对于对咖啡不感冒的人而言,这并无可稀奇之处,比如我
万隆,应该说在印尼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一座老城,涵义中也代表着这样一座老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她是一座充斥着多种文化的place,曾被赠予美誉:“东方巴黎”,然而行走在并不是太宽阔的马路上,除了一股浓烈的清净幽雅感,那些曾经因此而得名的氛围在淡去,当然眼下的这些也足已被陶醉,一道是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女生,带着羞涩的庄容静观眼前的一幕幕,一道是披着秀美的长发女生,当然无法辨识是否有着同样信仰的女生,因为在印尼,穆斯林的教规并不是太苛刻,每个持有相同信仰的人可以选择自己的信奉方式,也有异于传统中的穆斯林认识,他们乐意于拍照,也不反感被拍;行走在亚非大街,或是某条巷道,你会发现,太多手扛着单反,镜头对着不远处拍摄着在不同姿势下的女生,含情脉脉,摆首翘臀,秀色轻舞,搭配落座在路旁休闲椅上的陌生人,这也必定是这座城市特有的风景线
众所周知的还有万隆会议,这也是被历史记载的一页光辉历史,从这里出发,便有后来倡导的万隆精神,其精神至今依然被倡导,是的,我们需要和平,更要珍惜和平,走进万隆会议旧址,历史感迎面而至,可以选择不语,静坐在会场,用想象去描绘下那时的场景;
作为伪文学、伪艺术爱好者,似乎对万隆的这种情怀情有独钟,自我定义这里是一座紧凑、随时能够给眼睛一种充实感的城市,在这里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钟爱的style,比如行走清新,亦或伪装文艺,当然还可以简单,也尽可释放自我的城市。
数次穿行于城市与城市之间,只是叹惜没有机会停下来多点时间欣赏路途的风景,穿梭过眼睛的两旁房屋,大爱这样的门庭:出屋檐前都有一个小庭院的设计,门庭处都放有几把椅子,这样的设计我理解的是:足可以让生活慢下来,让自己坐下来静静的,静静的看看眼前的人来人往,车去车来,就是这样,生活中并不需要太美的风景来装饰我们现实的梦,太美反而容易失去对美的判断,相反平淡中蹦发出那么丝丝出乎预料的美,更能被记忆,更能激起对美的定义。还有一个特点,他们会把自己的房子涂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当然他们自己的家庭房子都是一层瓦房建造,这样的建造似乎更显贴近大自然,正如他们喜欢打赤脚一样,切实的贴近自然。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你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总有一些路是需要自己一个人走完的,也总有一些人只会是一面之缘,我们认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蓦回首,我们总在重复着相同的:相遇相知,相识相见,却因为相离而净忘,因为距离而褪去;这一次投入你的怀抱,还不足抒发自我对你的了解和钟爱,有缘我们会再次相会,不说再见,但盼下一次相会的时间。See you next tme,Indonesia!
走过你的风景,风景里从此有了你的色彩,赠予在印尼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