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外挂”,天生之外的“装备”。学习了一辈子(准确地讲,是“想学”了一辈子),最终却连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没有,这才是终生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
《把时间当作朋友》曾经提到过记录时间的习惯。每天花一点时间,把自己今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了。刚开始记录的时候,可能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原来我这一天其实并没有做什么。
有了这个习惯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提醒自己,把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到重要的事情上。“想一想”的时间对于我们达成目标没有太大帮助,只有“脚踏实地做事”的时间,才是真正让我们向目标迈进的助手。
其实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判断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进阶,无非三个阶段,或者说,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处于不同的境界:
1,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
2,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3,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若是在成年之后竟然还有“手把手教”的机会,请珍惜。什么叫珍惜?珍惜的意思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反复琢磨:这个技能点的重点在哪里?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有哪些刻意练习是必不可缺的?
接下来你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达到学习能力进阶的第二个阶段:通过读书、读教程,学会一项技能。如果你总是以一个“学生”去要求自己,其实无意间降低了自己的标准。因为你的目标只是学会,或者看似学会。但实际上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掌握了一项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把这个技能教给别人。
我始终没有办法理解,因为害怕短暂的麻烦,而不去好好花功夫去学习一些技能,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被麻烦折磨一辈子。所以如果下一次遇到任何“麻烦事”,大家不妨想一想:我是想要麻烦一会儿?还是想要麻烦一辈子?
真正让你卓越的,是你必须走入第三个阶段:
你不仅能学会没人能手把手教你的东西;甚至能学会连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
以下的关键就好像是谁都会的事儿一样:
1,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搞定这个技能;
2,寻找最少必要的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事儿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
4,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践行而进步;
5,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6,不断总结,不断整理,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脑子里清晰地组织与关联;
7,绝对不能跟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生命.....
第一次经历“学会完全没有人教”(第一个阶段不够用了),“书有很多但看不懂”(第二个阶段有点用处,但需要挣扎)的场景——也就是说,从第二个阶段跨向第三个阶段的过程——是在自修逻辑的时候。
今日得到:
1,你必须自己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衡量能否进入第三阶段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