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日记第169天
《李清照传》读后感
她的前半生比林徽因幸福,她的后半生比张爱玲凄苦,她是谁呢?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她的前半生可以说是生活在蜜罐子里,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北宋文学家,官任太学博士,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是宰相王珪之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父亲对她在文学造诣中影响很大,并且家中藏书很甚富,家中来往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坛领袖,如陈师道、米芾、晁补之等,从小耳润目染,总之,良好家庭环境和自身的聪明才智造就了她的天赋。
他从小就被爱包围着,虽然母亲在她两岁时就病逝,但在那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有慈祥的爷爷、疼爱她的伯伯、伯母。后来父亲续弦,继母对她也是视如己出。从小还有弟弟李航和和亲如姐妹的孤女丁香的陪伴,丁香一直陪伴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她的成长中不仅有温馨和睦、书香味十足的家庭环境和关爱他的亲人、师长,还有陪伴他成长的漱玉泉。这一汪泉水是她出生的那一天父亲挖出来的,漱玉泉陪伴她度过了美好的少女时代。泉水清澈甘洌,她从小在泉边梳洗、吟诗作画,这里也是她一生的乡愁。
16岁的李清照以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出名,这首词的灵感也出自她童年时在家乡美好的回忆。“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把孩子们的活泼体现了淋漓尽致。
太学士赵明诚读了李清照的词之后,就迷上了这位才女,心心念念非词女不娶。还编了一个梦境,委婉告诉父亲自己是“词女之夫。”最终如愿以偿。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绘了初见赵明诚时的情景,把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秒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他俩是两情相悦的。婚后的感情更是你侬我侬,而且有共同的爱好,真正是灵魂伴侣。后来由于新旧党争等原因,他们虽然经常两地分居,但他们的内心依旧是紧紧相连的,她的很多诗词把这种相思牵挂表现的淋漓尽致。“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总之, 她的前半生不能不说是非常幸福的。但后期由于战乱、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夫妇在青州十几年积累的金石文物,除了一些非常珍贵的装车外,其余均葬身火海。之后.带着十几车金石文物,颠沛流离,担惊受怕,身心俱疲。中年时期经历丧夫之痛,后又被骗婚……好在在所有的艰难困苦面前,他都没有悲观失望,在逃亡的过程中帮丈夫完成了《金石录》的后续编撰工作,最终使这部巨著得以出版。完成了赵明诚的遗愿。
金平的横行肆虐、朝廷的软弱无能,迫害忠良,一再妥协求和,激起了他无限的愤慨和强烈的爱国之情。她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来讽刺朝廷的软弱无能妥协退让。
多年来的背井离乡,忧国忧民,加之丈夫的离世,再婚的屈辱,使她那颗破碎不堪的心反复被撕扯,始终找不到停泊的港湾。“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终在孤独寂寞中走完了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