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回答这个问题既可以深入,也可以浅粗。因为每个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经验和毕业后工作经历不同,就像一个人病毒感染,有的人症状是发热,头昏;有的人是咳嗽、喉咙痛;有的人甚至上吐下泻。同样的体内病毒感染,因个体身体差异,表现不同。
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适合自己体质的药方需要把握好不同配药的比例、种类和分量。别人开出的药方没有针对性,不能对症下药。如果自己身体免疫力和药物吸收率差的话,去医院被医生医死的例子屡见不鲜。
当然,医生需要经历艰苦的长达数十年的专业学习,通过严格的考试获取专业资格,在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是众人皆知的。但道理懂得多,并不意味生活过的好。并不是医生懂得医学知识就不生病、不吃药和不住院。心理学教授学过心理学专业知识就不生气、不烦恼和不焦虑。
读书也是如此,记得李笑来曾说过,自己不喜欢给别人开书单,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基础、阅读品味和自我定位不同。随便给人开书单的话,有种先入为主、好为人师之感。他还说过,每个人家里的书房彰显主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被人瞧见,有种被偷窥的即视感。所以,他不愿意自己的隐私被人发现。既不喜欢推荐书,也不喜欢借书给别人。
那么读这类文章的标准姿势是怎样呢?首先,不要抱着期待的心理。如果你运气好,点开一篇关于这种方法论文章,好鸡汤的作者能给你指明一个方向。例如搭建学习体系的方法有两种,秋叶老师是这么看的。
蜜蜂型学习方式,新蜂群的习惯是在采蜜前,先把蜂巢的框架搭好,然后努力采蜜,消化,分泌蜜蜡一点点把蜂巢的框架完善,这样蜂巢越来越完善,可以容纳越来越多的蜜蜂(你可以理解为新蜜蜂是新的知识),而且熟悉蜂巢结构后,每个蜜蜂都很容易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蜂群大也不可怕。
直到一个蜂群足够大了,这就好比一门知识掌握到足够了,蜂群会自然分化出一个新蜂群,带着一整套模式去建一个新蜂群。
但也有人是松鼠式学习,她们习惯在冬天来临前,到处捡松塔,看到松塔就去搬,然后放在自己觉得还比较安全的树洞里,放了很多很多。
到了冬天来的时候,很多松鼠已经忘记了自己把松塔到底储存在哪里了,只能吃到离自己最近的几个树洞的存粮。
关键是到了第二年,松鼠又要把找松塔存松塔的游戏再玩一遍,永远是低水平的重复。(来自秋叶老师)
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后,提醒自己不要学松鼠做无用功。应该在学习之初,了解学科体系,有的放矢的吸收知识。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任性而为。类似于主题阅读,我们也要学会主题学习。
其次,结合自身实际有效规划。好的鸡汤有肉有汤,如果没有,你最好自己思考。例如你的目标是做自媒体,那么要积累新闻知识、写作知识、互联网运营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这个领域需要细分,教育、科技、社会、经济、法律等。其中写作能力和搜索能力是基础能力,在知识体系底端。第二是通识基础知识,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需要了解。最后是专业知识,就是你用专业思维聚焦写作的对象。这个位于金字塔顶端。因为你只有知识的广度,没有知识的深度,无法写出好文章。
最后,找到一个可以模仿的高手学习。默默的向身边、网络上的牛人学习,学会做知识的游牧民族。关注他们的公众号,例如秋叶大叔、易仁永澄、成甲等。借用王烁的话,“智识的游牧民族没有家,只需要每一刻都有立足之地。多年转战,我攒下三个硕士学位,哲学、工商管理、国际关系,但除了新闻,我在任何领域里都不是专家,不需要是。”就是凭着这份自信,他被世界学人计划选去耶鲁大学游学。每年从世界上千候选人中挑出十余人,在耶鲁大学学习一个学期,旨在培养明日领袖。
因为, We go to school not to learn, but to learn how to learn. 一个人获得了终生自学的能力,才算是初步毕业。
所以,类似这种鸡汤文,如果只有启发,没有具体操作办法。你只需迅速的把文章扫视一番,然后点击关闭,保证不占用您宝贵时间。就算有方法,也要思考辨析一下,疾病切勿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