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是苏州的一部分,那里是苏州跟上海的交界区域,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回答朋友的问题“你在哪里工作”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尴尬吊在心头,我既不可以跟他们说我去了上海,虽然两者距离足够接近,可实际却并不是正确的答案,我又不可以跟他们说我是在苏州,看起来两者无论在记忆还是在体验中都像是没有任何的瓜葛,而我又不愿讲昆山出口,看起来它足够籍籍无名,报出它的名号只会显得我被屏蔽在野心梦想家们的主流选择之外。
后来,我去了一趟苏州,正宗的苏州,只为看一眼它的名气。那时的世界还很大,你看不到未来,看不清明天,也不知道这个时代到底会发生什么,自己心里清楚的是,你要离开这里,将来可能永远不会回来,所以现在要做的是,将它尽阅眼底,即便肤浅,总是少些遗憾。从这样的心迹,可以看的出的是我不仅不了解自己,也没有弄懂生命的意义,这样的体验观还只是局限在世界这么大要多看看,才不至于后悔,至于看是为了什么,除了老掉牙却可以打消所有人疑惑也可以给与体验者无限勇气的标准答案,看它就是因为它在那里,本质上,我并不明白这样思维的背后有的仅仅是好奇和享乐,虽然它不同于贪纵美食,依靠的是视觉的美享受,需要精神和感悟参与,但总归没有明白,旅行其实只是实践生命意义的手段,而人需要的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目的。
结果是没留下什么影响,翻看日记,出游那两天的心情并不太好。当一个人心里装着什么事无法解脱时,还要坚持去探寻远方,遇到的只会是到处都是问题,不是高铁排错了车次,就是公交坐过站,或者等错了站,要么寒山寺朱门紧闭,要么就是在烈日下感觉拙政园就像个菜市场,熙熙攘攘,也没瞧出贝津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有多么吸引人和充满着美感,结果苏州的月光码头不是去感受风景,倒是变成了散心之地。在那里望着夜色浮现的湖面,远处的模糊高楼,在一丝微风中,我写下了一篇日记,里面写着:“傍晚七点,来到的苏州的月光码头,高大上,高级的餐厅,高级的酒吧,高级的咖啡馆,离我很遥远,我突然问自己,这些地方我什么时候能来,我什么时候可以消费得起这些地方。答案是,也许我这辈子都消费不起,但这又如何?”。
那是纠结的时刻,也是一个年轻人的价值观在裂变,他在撕碎自己以往的认知,很痛苦,人生的价值与目标似乎都错了,就好比你拼命在跑着马拉松,想要拿冠军,结果拼尽全力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跑错了路。实际的认知更复杂,因为人生的意义并不总如同实体的马路,对错截然分明,于是人总是在其中犹犹豫豫,徘徘徊徊,懵懵懂懂,交杂着贪欲,一辈子走不出来。
可这样的价值认知,更像是一个年轻人看过某本书之后的痛心领悟,远不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彻底纠正,有的只是残留的勇气,却还远远体现不出他要有什么改变的行动,其实,要是没有接下来一年的行动实践,去把那些对于创业和成功的欲望进行释放,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回悟并去实践这跟钱和感官体验没有关系的人生,如果没有痛苦的回头,他又怎么能在这真正的价值之路上走的心甘情愿。
而你做到彻底的转换,用了三年。三年之后,这一切都清晰可见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人看起来都差不多,甚至我们的行为,都不会有太多差别,用同样的语言,交谈着同样的话题,又开着同样的玩笑,可涉及人生的选择和价值时,其中的差距只有自己感知的到。不一样的观念,不一样的朦胧模糊感,足够让人在几十年白发苍苍时感到欣慰,又或者痛苦不已。
去昆山远比看起来要麻烦,也费时间,地图上显示我在上海的郊区嘉定,离昆川似乎只是一墙之隔,况且高铁早已开通,不到半个小时的距离,可这并没有考虑坐地铁的时间,或者你也可以选择从嘉定的十一号终点站坐公交,可这样依旧要坐两个小时。我选择了坐公交,这是熟悉的路线,昆山工作时每周都可以体验两次,有效时限长三个月。
这趟公交似乎在熟悉不过,凉凉微风,气温和光度照射都很适宜,春日的江南像个小姑娘,真让人提不起脾气,以至于记忆中的那些事,你都无法分辨到底是烦恼还是喜悦多一点,没了感受它们就死在了记忆里,捞出来也像死尸。三年之前,这条熟悉的马路还是陌生的,我带着足够忐忑的心,坐着它,驶向未知的终点。一直以来恐慌似乎就是人的本性,所有人喜欢的永远都是熟悉的安全感,而那些没有安全感的人在陌生的地方感触到的永远是在违逆本性的事,它在催促着你找回安全,回到熟悉。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时光才能成长起来,也许当他不在担心陌生的环境,并可以放松着去享受未知,感触着新奇时,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分界点。
也是在这条路上的某一个下午,你感悟到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虽然如今看来也不无肤浅,但对于那个才刚刚开始探索人生的你,无疑被这突如其来的灵感而弄的一心茫然,谈不上兴奋和狂喜,还是有些莫名的良好感浮现,就为了这个小小的突破:人活着就有理由,每个人的存在都不会没有价值,即使有些人是那么微弱,而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份子,无法逃脱,不论是富豪或乞丐,所有人综究难逃一死。在这数十年内,你应该是否为后代留下什么?除了遗产上那些可多可少的数字,生命真的要如何去体现价值?
公交车摇摇晃晃,从起点到了昆山南,还要转车,下起了雨,地面湿漉漉,三年前那一幕还印象深刻。就当我托着箱子拎着书包要走上进站的台阶时,一个摩的火速的闯到我面前,拦住我去路,司机猛踩着油门,接着又一脚蹬紧了刹车,那一刻恐惧立即袭来,求生的本能立刻开启,我以为这是来打劫的。那趟旅程并不远,去的是昆山的一个古镇,要去居住两天,我辞了职,为的也是风景和体验。两天之后,要回来取离职证明,紧接着要启程去深圳。我站在古镇上的桥头,观望着青水,搓着前额,还在幻想着它连通的是整个苏州的水系,那是区别于黄土的另外一种美感,感受着细雨,最惬意的时刻,朴树的《别,千万别》不断地在耳边缠绕着你,又像提醒,多么地适合那个年纪,你正好在二十三岁,它告诫着你不要像传达室里的李老伯一样,有的只是对人生感叹,在乎的只是生活的柴米油盐,而是要你去天真的探索未来。
唯一可惜的是,当我最后离开时,在慌乱的城市中,虽然偶然闻到了桂花香,却没有找到地方可以听昆曲。(是否可以介绍一段,昆山的变化和昆曲的关系?)
来昆山似乎是一个被逼无奈的选择,从一开始就不单纯,对于梦想它太不可持续,我很清楚这只是一个过渡,这也是毕业时没有公司可选的缘故,如果不算是一颗体验的心的主动选择的话,如果不考虑那颗燃烧着的不甘心所浮现出来的表面的主动争取的话,它有的也只是去除糖衣之后苦涩的药。当我放弃考研的复试时,学校已经没有了多少工作可以提供,那时我还沉浸在创业的热情之中,思来想去,所有的一切都要从程序开始,于是我想先做成一名程序员。带着这个虚幻不切的梦,用浪漫不切的逻辑内化着,去做一个好奇十足的兴趣时,除了这份心的毅力和尝试还值得肯定,剩余的不是浮躁,就是荒唐。
从大一开始,一直在鼓捣程序,试着给学生会的部门建过网站,后来也一直自学着可还是被学生会的事所冲淡,之后有时考研的欲望浮上心头,当做完这一切的干扰,在大四之后我终于有时间了,鼓捣起了小程序,当时一心就是想要做程序员,可这样的体验,有的也只是实现的体验,那与其说是程序带来的乐趣,倒不如说是初尝一个陌生事物所获取到的喜悦感,当你通过它看到的还只是乔布斯和马云,是创意和企业成就时,你没有意识到的是它所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生,这个行业被称作码农的绝大多数埋头苦干的普通人被你掩埋在激情之下给忽略了。
可到毕业时,只有这一家公司招聘程序员,于是我就来到这里,也是从来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决心只待三个月。一个来自山区的对社会浅薄无知的年轻人,此刻需要的是一层足够单薄无依的安全感,他知道自己这是非对口就业,于是他需要来一个自学提升的时间,也需要一个可以填在空空简历的工作经验栏目的肤浅经验,此刻他还来不及细想,这样的想法是多么地浪漫和幼稚。那时的心很焦急,那是一个年轻人要闯荡,将自己当成一只要即将翱翔蓝天的大鹏的时刻,我需要的远不是安稳,远不是五险一金,作为过渡的昆山不会有梦,梦想只会存在深圳。
我是带着忐忑和算不上激动的心情来公司报道的,甚至在毕业旅行之中,只要想到自己工作要去这样一个陌生到只知道一个名字的地方,要见一群陌生的人,要跟他们相处,内心都足够慌张和忐忑,就好像当日踏进大学之时,只是这次我没有任何人的陪伴,只有自己。公司坐落在一个小镇,工业区和生活区相互分离,工业区严格分离,刷卡进入,什么人过什么门都有权限,生活区也要刷卡,只是没有那么严苛。后来我才知道,工厂中都是如此,大的公司生活区似乎更是一应俱全,有餐厅,有宿舍,有超市,甚至有网吧和图书馆。有趣的是,图书馆并不像那个人力部门主管说吹嘘的那么好,在报道的第二日的上午,她扯着嗓子讲道,有空可以去那里借书看,表情在微笑中透露着一丝严肃,那里并没有书,只是一个工会在过节过生日时发放福利的地方。至于工会是什么,大家都没有想过,高兴只是能平白无故给自己利益的这么一个机构。食堂有好多种,管理层用的比较隐蔽,听说台企学的是日本的管理制度,领导人管理层单独在一起吃饭,想必他们需要权威,需要优越感,需要和其他人在工作中同甘共苦,至于生活,最好偷偷地自己乐起来。普工的食堂比较随意,在白天里那也是员工体检或员工入离职办理手续的地方。有趣的是晚上,所有灯都熄灭了,漆黑一片,静静的空无一人,只有靠墙的小卖部还亮着光,不是传来电视机里的大闹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在那里拿着kindle看程序书,那是一个人的世界,真让人不想回宿舍,这不只是你不想让他人知道你是这么一个拼搏的人,更是你需要的是安静,将自己和他们隔离,虽然它更多的只是心理作用,可未尝不是一种打气方式。
宿舍分配是随意的,并不是按部门,里面会有卫生间,空调,只是陈旧了一些,当管理员领着我和另外两个报道的室友拧开宿舍的木头门时,袭来的是一股失落,顿时那点有的热情也消失殆尽,工厂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幻想,注意,是没有任何地方。灰黑的房间还算透气,外面就是马路,视野也算开阔,后来去了深圳之后才知道,那样的视野,从某种角度讲,无异于是天堂。房间摆着有四张高低床,平时,人都是住在下铺,上铺扔着箱子,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方便公司急需人时的扩大住宿容量,工厂永远不可能给你设计出大学的住宿水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一群自以为是明日之星的潜在人才。一张厚实陈旧的桌子搁在一个床头前,围着的是一条脏兮兮的凳子,这都被住着的人霸占了,这两个没有桌子又需要来打游戏的新人,就需要自己去买桌子了,另外两个下铺被他两占了,我只能去住上铺,我也不需要打游戏。
新来的这两个是好朋友,在开发部的大楼,我是在综合办公大楼,另外两个室友则在工厂的车间,也是听他们讲起了工厂的日常,那里充满了各种色情笑话,直到我去了深圳的关外接触着普工时才深有体会。你说他们都是农民,有的只是天性的淳朴,有的是憨笑,可我见到的却是道德对人性的约束是有多么脆弱,不说那些经验丰富的普工,就这两个一起入职的室友,没有多久便在两杯白酒的驱使之下,胀红着脸带着冲动,跑去老司机上班时带着神秘或猥琐笑容讲给他们的色情会所,酒醒回来之后,还可以绘声绘色的描述这刺激的经历,可惜的是躺在床上的他给睡着了,过程的精彩语焉不详。
对于没有信仰的人生,道德看起来更像是几套花里胡哨却又经久耐穿的衣服,平日里的那一套可以穿的足够久,但却也可以在另外一个环境中随意脱下来,换上浪荡的新装,你可能以为他们足够的无耻,足够的没有毅力和容易受到诱惑。可如果这些人是我们自己又或者是朋友,那看起来远没有不是十恶不赦,或不可饶恕,人总是原谅自己,为难别人,为自己找着借口,去数落着别人的下贱。至于性,它就是一顿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餐,品尝过后,除了回味无穷,不会有任何不适,也许它若能真如饭馆那么随处可及,对于这些人一场性交易和食物交易真不会有什么区别。可这与其说是,道德散漫的表现,不如说是没有信仰与坚强意志的结果。当人生就只是享乐,都只是活在当下时,他们就是你们,你们也就是我们,大家都一样。你不仅会去释放情欲,更会追求着去释放无穷无尽的物欲,它们没有区别,一脉相承,都是在用贪婪消解着人生的意义,厌恶着克制,并为行为寻找着无尽的借口。既然人生难免一死,去忧虑死之后还有什么价值,去担心死之前又可以创造什么价值,都太让人忧愁和难受,作为一个合格的农民式思维,人们要的只是当下,要的只是情绪的享乐,至于道德这张人皮,该披的时候就披,该撕的时候就一把撕掉,不可以有任何懊悔,或不适。
入职的前三天是培训,过程颇不顺畅,培训内容规定的条条框框,让人无比反感,走路如何规定,如何带帽子,如何见领导敬礼,颇像动物园中训练猴子。更难受的是,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培训中让学历高的人坐在前排,而把普通工人留在后头,这似乎是要突出等级的优越性,你不喜欢,你认为不应该歧视他们,大家都一样是人,是工作者,那就应该无差别对待。可同时,你内心却也在鄙视着那些后面的人,他们看起来一个个都是歪瓜咧嘴,在这里游戏着人生,消磨着岁月,你感觉自己降低了不少层次,你应该是在深圳的高新园里呼风唤雨,人生怎么会落在这里?
这里一个冲突被掩埋了下来,我从没有想过,一个成功人生的标准和体验丰富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似乎我都想要,既想不断体验特别的内容,抛弃他人眼中标准的人生,可另一方面又想自己取得他人眼中标准的成功。于是,我按体验的标准来到了这里,却又在差条件下对比着标准光鲜的成功,去数落着自己的不幸,这看起来是自己在为难自己,自己刨的坑,却又在怨命运的不佳,这样的矛盾犹在之后一年的经历中呈现了好几次,直到彻彻底底意识到那个成功的人生其实一定也算不上成功时,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才得以让人生的终极目的和不断体验变成一个紧密的逻辑,无怨无悔。
在三个月快结束时,在去见肖的路上,我路过了其他的工厂,从公交的车窗里望出去,看到的都是年轻人,绿色,红色,黄色,各种发型和色彩像春天,他们的脸那么稚嫩,谈笑那么不成熟,三三两两的在路上走着,逛着,嬉笑着,我懊悔不已,为自己感到羞愧。他们也是年轻人,有着梦要去追求,你不应该看不起,对于他们,你首先应该是尊重,其次才是去质问,他们的梦是否足够,而不是直接鞭笞他们的没梦想性和游戏人生性。可尊重过后,你还是要问一句,他们的人生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他们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他们真的开心吗?欢笑的背后,有的是什么?他们真的知道生命的意义吗?
那时还远远没有答案。
我入职的部门叫网络资讯部,这是个技术维护部门,程序员的职责有的只是处理日常中的表格,于是我带着梦碰到的是那一类最无聊最没有梦想的程序员,这里有的只是安稳,有的是不慌不忙,有的是今日事后日毕也没有关系,当然等我可以处理的时候,我已经要离开了。新的程序员共来了四个人,包括我,分属两个师傅,原先有三个人,多出来的那一个和我是同一个师傅,他来了有两年了,看着他日常的工作,看着他偷偷地上网浏览知乎,我就知道他的人生似乎一开始就没有意义,我必须鞭策自己不要像他那样。
头三个月是试用期,也是学习转正期,虽然公司有繁琐的培训计划,几乎安排到每一天的培训内容,但都只是一个摆设。我们每天有的都是自学,刚开始时还学的起劲,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可总归有一些基础,比另外一个同是一个师傅带着的有一年工作经验的科班生都要好一些,可到后面两个人都决定要离职,于是都看起了电子书打发时间,他嫌弃工资低,而我嫌弃内容无意义。
每天上班足够无趣,早晨起来,要数着分钟洗漱,之后是买饭,踏上工厂,很长时间早上醒来我都坐在床头发呆,早晨太过充满,我需要时间来思考,来将这个清醒的头脑用在思考上,可这里不需要,它需要的是一个个没有特色只懂执行命令的服从者。唯一的感触是走向工作区的那一段路了,那意味着,黑压压的人群,所有相伴而行的人,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都要在那里分路而行,去工厂的直走,去综合办公大楼的左拐,望着路前的草地,还有草地旁矗立着的办公楼,结合着人群,翠绿伴随着高大,你会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是啊,优越感这种东西在这里是多么明显的存在着,不用任何人讲出来,所有人都感触的到。可是否也正是这样的优越感,将人迷惑陷落于此,让人冲昏了头,忘记了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问题很实际,并不虚妄。
进了办公大楼打过卡,没脑子的一天就开始了,除了中午休息一个小时,连吃饭都要抓紧时间之外,从八点到下午五点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不是有的事情要做,感到的只会是压抑和乏闷,两个台湾经理坐阵,倒像是监督,所有人都几乎没有什么交谈,没有什么讲话,有的只是传递表格签字确认你阅读过了公司下发的文件,或者起身去打水时透一口气。连同事的微信都是在下班后一声喊住加上的,否则你私下里连个友情都没多少,在这里人活着却像已经死了。
每天五点准时下班,准的出奇,所有人在四点五十就开始收拾手头工作,就等下班铃打响,冲出去抢电梯,你不禁苦笑,这工作跟上学有什么区别,可能前者更加无聊,更加散漫。这样的人生太够平凡了,你真的不适合这里。在周五时,我也会冲,要抢着赶公交去上海。
那里除了偶尔的值班之外,没有任何加班,下班后有的是时间,于是尽情的看书便是不错的选择,也是这些书冲击到了那维持生命意义的糊里糊涂的价值观。起初还在看程序类书籍,到后面全换成了政治和价值类。当内心困惑了,尽可以在外面的马路上散步,去思考,马路笔直,夜里没什么车辆,甚至路灯昏暗,只有你一个人郁郁独行着,一圈又一圈,唯一督促你加快脚步的是那股工厂排出来的某种刺鼻性怪味。于是,你可以尽情疑惑,尽情感触认知的刺激,这个时代为什么会如此,到底谁说了谎,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又该如何安身立命?
我可以尽情的去思考答案,即便还远远没有答案,即便质疑也不彻底,但足够让你充分认识到人生的荒唐和一墙之后的虚无。甚至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明白了懂得逻辑知识和将逻辑运用到现实是两回事,这样的逻辑继续推理就是,懂得人生道理和执行人生道理是两会事,再推理就是,多数人有的只是不断的拿着不同的价值观来搪塞自己,甚至认为自己足够聪明,实际上获得足够表象,他以为拥有的品质和智慧,其实只是一句句口号,一句句毫无逻辑观念尽可随意运用的人生慰藉。后来,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把吉他,每日回来练习一个小时,从中感受到的是音乐之美,《夜空中最亮的心》和《光辉岁月》感动的人可以掉下泪,一首歌最感动人的时候,是他发自内心的用吉他将旋律一点点缓缓弹出,将自己变成为歌者的时候。当我买琴回来后,那两个室友夸张笑着说他大学里也有一把,放宿舍四年没弹,可你不是他们,等离开时留着的是一手的老茧。想必没有什么物件,可以比吉他更适合不过的反映出,这个少年对于人生的浪漫感和那颗体验的心,虽然体验并无错,可惜,浪漫感反应的确实一个少年的足够幼稚,和对于社会的不切实际的认知,他以为成功大概跟练习吉他一样,只要你有热情,有梦想,有实践,那就一定会成功。
真是幼稚。
我从我师傅那里看到了未来的三年,他也是一个年轻人,大我三岁,很有能力,讲话语速很快,干脆利落中透露着一股自信,那是他在这里能力的体现,在这样深不到底到像极了政府的综合后勤部门中,几年之内还可以当个组长,并不容易,另外那个给另两个新手当师傅的程序员,大概三十五岁,想必是被从组长位置换下来的。就在我入职的几个月前,他结了婚,也在昆山买了房子,看着他的能力,想着他的故事,推测的他的未来,我不断问自己,这样的人生是自己追求的吗?这样的人生有多少意义可寻?难道你的人生真的也要消磨在这里?他足够优秀,可优秀的定义又是什么?也许你可以做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去这个出现不到四十年火热不超过二十年的职业打拼终身,它的工资足够高,羡煞了多少人的眼,你可以去独当一面,可以掌握很多技术,可以升职,当个组长,甚至主管,可升职之后又是什么,可它除了时代的偏见所赋予的盲目追捧之外还有什么?它跟生命的本质有什么瓜葛?它又能多少体现你对于生命的追求?它多大程度上能承担起死亡时无怨无悔的职责?
我看不出来,也猜不透,只知道答案也许是否定的,只知道如果不是一个为了体验感的好奇兴趣,不是一个创业梦的亲自实践,它也许很枯燥无聊。这是这份工作失败却又成功之处,此时的心态毕竟不像毕业之前那么幼稚。
刚开始上班时,只要想到离职,我就很内疚,感觉自己像个白眼狼,在这里毫无贡献的同时还拿着工资,虽然并不多,但这终究是浪费了公司的钱财。可等毫无意义的消磨了两个月后,阴谋论又再度浮现时,我给自己找到了足够理直气壮的理由,越发觉得这个公司更可能是要故意消磨年轻人的精力和耐心,让他们将生命毫无激情的投放在这里,尤其是当你眼前的一屋子员工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他们在那里勤勤恳恳毫无生气可言时,你的迫害妄想症更加严重,于是你更加坚定了自己关于答案的判断信念,内疚不再,甚至你还有一丝自豪感,因为你此刻扮演着一个自我拯救的角色,你不仅聪明有判断力,更加毅力十足,总之不会出错。
于是,有一天,趁着主管出去打水时,我鼓足了勇气也跟了出去,在这所有人包括老总都没有单独的办公室里办公,你无法在办公室开口。我追上了他那干瘦的身子,叫住了他,看着他那张面孔的平淡的表情,鼻梁突出,胡子渣从绕了整个下巴,当我表明离意之后,他颇有点慌张,显然是不知所措,没有想过我会离开,没想过这个整天积极研究程序并在日志里写满了学习心得的人怎么会想不开要离职。当和我一起入职的那个同事离开时,他颇爽快,但是他却想挽留我,他问我为什么,“感觉这里没有升职机会”,我回答的干脆,内容却有了保留,添加了感觉两个字,有些内疚的心虚,我不想让他难受,只是要一个爽快的答案。他一阵语无伦次,大概是说公司计划要内部自主研发项目,意思是虽然现在很无聊,但以后很有机会,他也在心虚着,他不想失去人才,可也知道这里就是埋没人才,接着说,“你先回去,以后再说”。
这是一位四十五岁左右的主管,我不知道他来这里多久了,面试我的也是他,当时我问他部门有多少人时,他谎说有十多个,但其实包含了五个做电脑维修的人,真正的程序员只有三个人。我不清楚他的过去,但是我看得到他的未来。他在这家台企做着主管,这是大陆人能胜任的最高职位,其他部门的主管大概也都是这个年纪,他到六十五退休还有二十年,可这样的人生还有多少路可走,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二十年过着又能有什么意义?他有过梦想,有过激情吗?他有过烈火炽热的欲将自己燃烧掉的体验吗?他在乎人生的最终意义吗?他在乎别人的人生的意义吗?
他没有,没有答案。
接下来一周看起来都没有动静,一切照旧,阴谋论告诉我,他这是在故意拖延,惩罚我的任性,于是我写了一份语气非常强烈的邮件发给他,表明个人离职的意愿。这样的做法,如今回想来看,无疑的是,除了离职心切,更多的是心态的不成熟,和标榜自己独特的心,还附带着卖弄才华。我恳切的感谢公司给与的机会,同时,内容中包含着坚毅和决心,间接告诉他这个年轻人并不任性,很清醒,也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结果两天之后,他就递来了离职的申请表,我开始了办理离职手续。
如今回看,这样以己夺人的幼稚行为,看起来是我自己过于敏感的结果,美化了自己,却也丑化别人。其实,即使是离职手续的办理,他都是按着正常的流程来进行,反倒是你的催促让别人感到不耐烦。当对面的硬件组要离职的兄弟看我的手续办下来了,颇难受的说,他的离职申请已经提交十天了也没有踪影。
我走了,这里一切很安静,正如我之前的人走,和我之后的人走一样,这里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唯一的不同点是,你的座位空了下来,那里缺少一个人而已,其他的照旧,他们没有你照样运转,依旧日复一日,工作不会因为谁的出现,更不会因为什么人离开而有变化。他们有的唯一激情,就是下班前的十分钟,而不是浪费在你身上。
他们不缺少你,社会也不缺少他们,可这个世界却不可缺少你。
有意思的是,当我将离职的决定告诉我父母时,遭到的是强烈反对。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足够危险,人需要的是稳定,他们的梦想只是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安安稳稳的上班,轻轻松松的过着日子,而在这么一个足够有名到可以标榜自我虚荣的大公司,做这么一份足够稳定和足够感兴趣的工作,这简直是天赐的幸运。至于生命的意义,你不要讲什么,这永远不是农民要思考的问题,他们也不会有除了享乐和安稳之外的其他答案。直到我因胃病从深圳返回到家,才听我母亲说,“你爹说,早知道你今天这样,他当时就应该带着钱去送给领导,请他们把你收下”。她带着试探性的口吻,是要狐疑你后不后悔。
我不后悔。
在临走的时候,是十月份了,天气转凉,冷风嗖嗖,但没有落叶飞舞,除了短裤换成了长裤,短袖换成了长袖,这个人的外表三个月的时间不曾有什么变化,可如果不是那个梦想在翻江倒海,那颗心何尝没有蕴含着关于生命的正确答案,只是它在梦想和冲动之下,足够微弱,足够表面。踩着着熟悉又肮脏的马路,我走向车站,没有回头,等我的只有一辆空荡荡的公交车,没什么人,车里播放着的是《blowing in the wind》。大家都说有个歌手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好像叫鲍勃迪伦,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原来世界居然会如此美妙。车箱中飘荡着,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个男生要经历多少痛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其实你并没有答案。生命的意义不会这么简单就会有答案的,你和多数人一样,这首歌迷住你的只是干脆的吉他拨弦声配合着低沉的嗓音所营造出来的沧桑之后的顿悟氛围,那只是一种美感,并不代表什么价值的认知。
之后的一个月,是一个迷茫的阶段,我一直在奔波着,也是那时,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第一次获得了自由。我摆脱了家,摆脱了故乡,摆脱了大学,也摆脱了收留我的企业,无人约束,命令都消失了。日记里我揶揄自己说,这是一个人生的三不管地带,我有的只是一个皮箱和一个要打拼的决心,除此之外,是迷茫、不解和拼劲。生命是什么?我的追求又是什么?还远远的埋在迷茫和热血之中,无法触及。那些书籍让人大彻大悟,可终究看透的很有限,这只是说你明白了社会的一些现象,至于背后的意义,那些作者又怎么能知道?
所以,当你回头品读着自己那满怀情绪的一行行文字时,才知道,那并不是三不管地带,那里有的只是你有机会屏蔽外界的直接干扰而已,至于价值观早就通过这三个地方而渗透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包括你。什么是自由,它足够模糊,答案远远不是那么简单,好像它就是你可以自行抉择一样,可你真的有曾自主的抉择过什么吗?是什么给与你抉择的判断与答案?它们来自何处,真的正确吗?即便是我这样慌张的经历,你是否也有过,你是否也有勇气?你是否也有勇气去直面自己的人生?你有没有想过死亡?它意味着什么?你的人生真的可以在死亡面前无怨无悔?
昆山是苏州的一部分,那里是苏州跟上海的交界区域,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回答朋友的问题“你在哪里工作”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尴尬吊在心头,我既不可以跟他们说我去了上海,虽然两者距离足够接近,可实际却并不是正确的答案,我又不可以跟他们说我是在苏州,看起来两者无论在记忆还是在体验中都像是没有任何的瓜葛,而我又不愿讲昆山出口,看起来它足够籍籍无名,报出它的名号只会显得我被屏蔽在野心梦想家们的主流选择之外。
后来,我去了一趟苏州,正宗的苏州,只为看一眼它的名气。那时的世界还很大,你看不到未来,看不清明天,也不知道这个时代到底会发生什么,自己心里清楚的是,你要离开这里,将来可能永远不会回来,所以现在要做的是,将它尽阅眼底,即便肤浅,总是少些遗憾。从这样的心迹,可以看的出的是我不仅不了解自己,也没有弄懂生命的意义,这样的体验观还只是局限在世界这么大要多看看,才不至于后悔,至于看是为了什么,除了老掉牙却可以打消所有人疑惑也可以给与体验者无限勇气的标准答案,看它就是因为它在那里,本质上,我并不明白这样思维的背后有的仅仅是好奇和享乐,虽然它不同于贪纵美食,依靠的是视觉的美享受,需要精神和感悟参与,但总归没有明白,旅行其实只是实践生命意义的手段,而人需要的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目的。
结果是没留下什么影响,翻看日记,出游那两天的心情并不太好。当一个人心里装着什么事无法解脱时,还要坚持去探寻远方,遇到的只会是到处都是问题,不是高铁排错了车次,就是公交坐过站,或者等错了站,要么寒山寺朱门紧闭,要么就是在烈日下感觉拙政园就像个菜市场,熙熙攘攘,也没瞧出贝津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有多么吸引人和充满着美感,结果苏州的月光码头不是去感受风景,倒是变成了散心之地。在那里望着夜色浮现的湖面,远处的模糊高楼,在一丝微风中,我写下了一篇日记,里面写着:“傍晚七点,来到的苏州的月光码头,高大上,高级的餐厅,高级的酒吧,高级的咖啡馆,离我很遥远,我突然问自己,这些地方我什么时候能来,我什么时候可以消费得起这些地方。答案是,也许我这辈子都消费不起,但这又如何?”。
那是纠结的时刻,也是一个年轻人的价值观在裂变,他在撕碎自己以往的认知,很痛苦,人生的价值与目标似乎都错了,就好比你拼命在跑着马拉松,想要拿冠军,结果拼尽全力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跑错了路。实际的认知更复杂,因为人生的意义并不总如同实体的马路,对错截然分明,于是人总是在其中犹犹豫豫,徘徘徊徊,懵懵懂懂,交杂着贪欲,一辈子走不出来。
可这样的价值认知,更像是一个年轻人看过某本书之后的痛心领悟,远不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彻底纠正,有的只是残留的勇气,却还远远体现不出他要有什么改变的行动,其实,要是没有接下来一年的行动实践,去把那些对于创业和成功的欲望进行释放,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回悟并去实践这跟钱和感官体验没有关系的人生,如果没有痛苦的回头,他又怎么能在这真正的价值之路上走的心甘情愿。
而你做到彻底的转换,用了三年。三年之后,这一切都清晰可见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人看起来都差不多,甚至我们的行为,都不会有太多差别,用同样的语言,交谈着同样的话题,又开着同样的玩笑,可涉及人生的选择和价值时,其中的差距只有自己感知的到。不一样的观念,不一样的朦胧模糊感,足够让人在几十年白发苍苍时感到欣慰,又或者痛苦不已。
去昆山远比看起来要麻烦,也费时间,地图上显示我在上海的郊区嘉定,离昆川似乎只是一墙之隔,况且高铁早已开通,不到半个小时的距离,可这并没有考虑坐地铁的时间,或者你也可以选择从嘉定的十一号终点站坐公交,可这样依旧要坐两个小时。我选择了坐公交,这是熟悉的路线,昆山工作时每周都可以体验两次,有效时限长三个月。
这趟公交似乎在熟悉不过,凉凉微风,气温和光度照射都很适宜,春日的江南像个小姑娘,真让人提不起脾气,以至于记忆中的那些事,你都无法分辨到底是烦恼还是喜悦多一点,没了感受它们就死在了记忆里,捞出来也像死尸。三年之前,这条熟悉的马路还是陌生的,我带着足够忐忑的心,坐着它,驶向未知的终点。一直以来恐慌似乎就是人的本性,所有人喜欢的永远都是熟悉的安全感,而那些没有安全感的人在陌生的地方感触到的永远是在违逆本性的事,它在催促着你找回安全,回到熟悉。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时光才能成长起来,也许当他不在担心陌生的环境,并可以放松着去享受未知,感触着新奇时,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分界点。
也是在这条路上的某一个下午,你感悟到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虽然如今看来也不无肤浅,但对于那个才刚刚开始探索人生的你,无疑被这突如其来的灵感而弄的一心茫然,谈不上兴奋和狂喜,还是有些莫名的良好感浮现,就为了这个小小的突破:人活着就有理由,每个人的存在都不会没有价值,即使有些人是那么微弱,而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份子,无法逃脱,不论是富豪或乞丐,所有人综究难逃一死。在这数十年内,你应该是否为后代留下什么?除了遗产上那些可多可少的数字,生命真的要如何去体现价值?
公交车摇摇晃晃,从起点到了昆山南,还要转车,下起了雨,地面湿漉漉,三年前那一幕还印象深刻。就当我托着箱子拎着书包要走上进站的台阶时,一个摩的火速的闯到我面前,拦住我去路,司机猛踩着油门,接着又一脚蹬紧了刹车,那一刻恐惧立即袭来,求生的本能立刻开启,我以为这是来打劫的。那趟旅程并不远,去的是昆山的一个古镇,要去居住两天,我辞了职,为的也是风景和体验。两天之后,要回来取离职证明,紧接着要启程去深圳。我站在古镇上的桥头,观望着青水,搓着前额,还在幻想着它连通的是整个苏州的水系,那是区别于黄土的另外一种美感,感受着细雨,最惬意的时刻,朴树的《别,千万别》不断地在耳边缠绕着你,又像提醒,多么地适合那个年纪,你正好在二十三岁,它告诫着你不要像传达室里的李老伯一样,有的只是对人生感叹,在乎的只是生活的柴米油盐,而是要你去天真的探索未来。
唯一可惜的是,当我最后离开时,在慌乱的城市中,虽然偶然闻到了桂花香,却没有找到地方可以听昆曲。(是否可以介绍一段,昆山的变化和昆曲的关系?)
来昆山似乎是一个被逼无奈的选择,从一开始就不单纯,对于梦想它太不可持续,我很清楚这只是一个过渡,这也是毕业时没有公司可选的缘故,如果不算是一颗体验的心的主动选择的话,如果不考虑那颗燃烧着的不甘心所浮现出来的表面的主动争取的话,它有的也只是去除糖衣之后苦涩的药。当我放弃考研的复试时,学校已经没有了多少工作可以提供,那时我还沉浸在创业的热情之中,思来想去,所有的一切都要从程序开始,于是我想先做成一名程序员。带着这个虚幻不切的梦,用浪漫不切的逻辑内化着,去做一个好奇十足的兴趣时,除了这份心的毅力和尝试还值得肯定,剩余的不是浮躁,就是荒唐。
从大一开始,一直在鼓捣程序,试着给学生会的部门建过网站,后来也一直自学着可还是被学生会的事所冲淡,之后有时考研的欲望浮上心头,当做完这一切的干扰,在大四之后我终于有时间了,鼓捣起了小程序,当时一心就是想要做程序员,可这样的体验,有的也只是实现的体验,那与其说是程序带来的乐趣,倒不如说是初尝一个陌生事物所获取到的喜悦感,当你通过它看到的还只是乔布斯和马云,是创意和企业成就时,你没有意识到的是它所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生,这个行业被称作码农的绝大多数埋头苦干的普通人被你掩埋在激情之下给忽略了。
可到毕业时,只有这一家公司招聘程序员,于是我就来到这里,也是从来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决心只待三个月。一个来自山区的对社会浅薄无知的年轻人,此刻需要的是一层足够单薄无依的安全感,他知道自己这是非对口就业,于是他需要来一个自学提升的时间,也需要一个可以填在空空简历的工作经验栏目的肤浅经验,此刻他还来不及细想,这样的想法是多么地浪漫和幼稚。那时的心很焦急,那是一个年轻人要闯荡,将自己当成一只要即将翱翔蓝天的大鹏的时刻,我需要的远不是安稳,远不是五险一金,作为过渡的昆山不会有梦,梦想只会存在深圳。
我是带着忐忑和算不上激动的心情来公司报道的,甚至在毕业旅行之中,只要想到自己工作要去这样一个陌生到只知道一个名字的地方,要见一群陌生的人,要跟他们相处,内心都足够慌张和忐忑,就好像当日踏进大学之时,只是这次我没有任何人的陪伴,只有自己。公司坐落在一个小镇,工业区和生活区相互分离,工业区严格分离,刷卡进入,什么人过什么门都有权限,生活区也要刷卡,只是没有那么严苛。后来我才知道,工厂中都是如此,大的公司生活区似乎更是一应俱全,有餐厅,有宿舍,有超市,甚至有网吧和图书馆。有趣的是,图书馆并不像那个人力部门主管说吹嘘的那么好,在报道的第二日的上午,她扯着嗓子讲道,有空可以去那里借书看,表情在微笑中透露着一丝严肃,那里并没有书,只是一个工会在过节过生日时发放福利的地方。至于工会是什么,大家都没有想过,高兴只是能平白无故给自己利益的这么一个机构。食堂有好多种,管理层用的比较隐蔽,听说台企学的是日本的管理制度,领导人管理层单独在一起吃饭,想必他们需要权威,需要优越感,需要和其他人在工作中同甘共苦,至于生活,最好偷偷地自己乐起来。普工的食堂比较随意,在白天里那也是员工体检或员工入离职办理手续的地方。有趣的是晚上,所有灯都熄灭了,漆黑一片,静静的空无一人,只有靠墙的小卖部还亮着光,不是传来电视机里的大闹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在那里拿着kindle看程序书,那是一个人的世界,真让人不想回宿舍,这不只是你不想让他人知道你是这么一个拼搏的人,更是你需要的是安静,将自己和他们隔离,虽然它更多的只是心理作用,可未尝不是一种打气方式。
宿舍分配是随意的,并不是按部门,里面会有卫生间,空调,只是陈旧了一些,当管理员领着我和另外两个报道的室友拧开宿舍的木头门时,袭来的是一股失落,顿时那点有的热情也消失殆尽,工厂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幻想,注意,是没有任何地方。灰黑的房间还算透气,外面就是马路,视野也算开阔,后来去了深圳之后才知道,那样的视野,从某种角度讲,无异于是天堂。房间摆着有四张高低床,平时,人都是住在下铺,上铺扔着箱子,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方便公司急需人时的扩大住宿容量,工厂永远不可能给你设计出大学的住宿水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一群自以为是明日之星的潜在人才。一张厚实陈旧的桌子搁在一个床头前,围着的是一条脏兮兮的凳子,这都被住着的人霸占了,这两个没有桌子又需要来打游戏的新人,就需要自己去买桌子了,另外两个下铺被他两占了,我只能去住上铺,我也不需要打游戏。
新来的这两个是好朋友,在开发部的大楼,我是在综合办公大楼,另外两个室友则在工厂的车间,也是听他们讲起了工厂的日常,那里充满了各种色情笑话,直到我去了深圳的关外接触着普工时才深有体会。你说他们都是农民,有的只是天性的淳朴,有的是憨笑,可我见到的却是道德对人性的约束是有多么脆弱,不说那些经验丰富的普工,就这两个一起入职的室友,没有多久便在两杯白酒的驱使之下,胀红着脸带着冲动,跑去老司机上班时带着神秘或猥琐笑容讲给他们的色情会所,酒醒回来之后,还可以绘声绘色的描述这刺激的经历,可惜的是躺在床上的他给睡着了,过程的精彩语焉不详。
对于没有信仰的人生,道德看起来更像是几套花里胡哨却又经久耐穿的衣服,平日里的那一套可以穿的足够久,但却也可以在另外一个环境中随意脱下来,换上浪荡的新装,你可能以为他们足够的无耻,足够的没有毅力和容易受到诱惑。可如果这些人是我们自己又或者是朋友,那看起来远没有不是十恶不赦,或不可饶恕,人总是原谅自己,为难别人,为自己找着借口,去数落着别人的下贱。至于性,它就是一顿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餐,品尝过后,除了回味无穷,不会有任何不适,也许它若能真如饭馆那么随处可及,对于这些人一场性交易和食物交易真不会有什么区别。可这与其说是,道德散漫的表现,不如说是没有信仰与坚强意志的结果。当人生就只是享乐,都只是活在当下时,他们就是你们,你们也就是我们,大家都一样。你不仅会去释放情欲,更会追求着去释放无穷无尽的物欲,它们没有区别,一脉相承,都是在用贪婪消解着人生的意义,厌恶着克制,并为行为寻找着无尽的借口。既然人生难免一死,去忧虑死之后还有什么价值,去担心死之前又可以创造什么价值,都太让人忧愁和难受,作为一个合格的农民式思维,人们要的只是当下,要的只是情绪的享乐,至于道德这张人皮,该披的时候就披,该撕的时候就一把撕掉,不可以有任何懊悔,或不适。
入职的前三天是培训,过程颇不顺畅,培训内容规定的条条框框,让人无比反感,走路如何规定,如何带帽子,如何见领导敬礼,颇像动物园中训练猴子。更难受的是,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培训中让学历高的人坐在前排,而把普通工人留在后头,这似乎是要突出等级的优越性,你不喜欢,你认为不应该歧视他们,大家都一样是人,是工作者,那就应该无差别对待。可同时,你内心却也在鄙视着那些后面的人,他们看起来一个个都是歪瓜咧嘴,在这里游戏着人生,消磨着岁月,你感觉自己降低了不少层次,你应该是在深圳的高新园里呼风唤雨,人生怎么会落在这里?
这里一个冲突被掩埋了下来,我从没有想过,一个成功人生的标准和体验丰富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似乎我都想要,既想不断体验特别的内容,抛弃他人眼中标准的人生,可另一方面又想自己取得他人眼中标准的成功。于是,我按体验的标准来到了这里,却又在差条件下对比着标准光鲜的成功,去数落着自己的不幸,这看起来是自己在为难自己,自己刨的坑,却又在怨命运的不佳,这样的矛盾犹在之后一年的经历中呈现了好几次,直到彻彻底底意识到那个成功的人生其实一定也算不上成功时,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才得以让人生的终极目的和不断体验变成一个紧密的逻辑,无怨无悔。
在三个月快结束时,在去见肖的路上,我路过了其他的工厂,从公交的车窗里望出去,看到的都是年轻人,绿色,红色,黄色,各种发型和色彩像春天,他们的脸那么稚嫩,谈笑那么不成熟,三三两两的在路上走着,逛着,嬉笑着,我懊悔不已,为自己感到羞愧。他们也是年轻人,有着梦要去追求,你不应该看不起,对于他们,你首先应该是尊重,其次才是去质问,他们的梦是否足够,而不是直接鞭笞他们的没梦想性和游戏人生性。可尊重过后,你还是要问一句,他们的人生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他们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他们真的开心吗?欢笑的背后,有的是什么?他们真的知道生命的意义吗?
那时还远远没有答案。
我入职的部门叫网络资讯部,这是个技术维护部门,程序员的职责有的只是处理日常中的表格,于是我带着梦碰到的是那一类最无聊最没有梦想的程序员,这里有的只是安稳,有的是不慌不忙,有的是今日事后日毕也没有关系,当然等我可以处理的时候,我已经要离开了。新的程序员共来了四个人,包括我,分属两个师傅,原先有三个人,多出来的那一个和我是同一个师傅,他来了有两年了,看着他日常的工作,看着他偷偷地上网浏览知乎,我就知道他的人生似乎一开始就没有意义,我必须鞭策自己不要像他那样。
头三个月是试用期,也是学习转正期,虽然公司有繁琐的培训计划,几乎安排到每一天的培训内容,但都只是一个摆设。我们每天有的都是自学,刚开始时还学的起劲,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可总归有一些基础,比另外一个同是一个师傅带着的有一年工作经验的科班生都要好一些,可到后面两个人都决定要离职,于是都看起了电子书打发时间,他嫌弃工资低,而我嫌弃内容无意义。
每天上班足够无趣,早晨起来,要数着分钟洗漱,之后是买饭,踏上工厂,很长时间早上醒来我都坐在床头发呆,早晨太过充满,我需要时间来思考,来将这个清醒的头脑用在思考上,可这里不需要,它需要的是一个个没有特色只懂执行命令的服从者。唯一的感触是走向工作区的那一段路了,那意味着,黑压压的人群,所有相伴而行的人,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都要在那里分路而行,去工厂的直走,去综合办公大楼的左拐,望着路前的草地,还有草地旁矗立着的办公楼,结合着人群,翠绿伴随着高大,你会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是啊,优越感这种东西在这里是多么明显的存在着,不用任何人讲出来,所有人都感触的到。可是否也正是这样的优越感,将人迷惑陷落于此,让人冲昏了头,忘记了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问题很实际,并不虚妄。
进了办公大楼打过卡,没脑子的一天就开始了,除了中午休息一个小时,连吃饭都要抓紧时间之外,从八点到下午五点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不是有的事情要做,感到的只会是压抑和乏闷,两个台湾经理坐阵,倒像是监督,所有人都几乎没有什么交谈,没有什么讲话,有的只是传递表格签字确认你阅读过了公司下发的文件,或者起身去打水时透一口气。连同事的微信都是在下班后一声喊住加上的,否则你私下里连个友情都没多少,在这里人活着却像已经死了。
每天五点准时下班,准的出奇,所有人在四点五十就开始收拾手头工作,就等下班铃打响,冲出去抢电梯,你不禁苦笑,这工作跟上学有什么区别,可能前者更加无聊,更加散漫。这样的人生太够平凡了,你真的不适合这里。在周五时,我也会冲,要抢着赶公交去上海。
那里除了偶尔的值班之外,没有任何加班,下班后有的是时间,于是尽情的看书便是不错的选择,也是这些书冲击到了那维持生命意义的糊里糊涂的价值观。起初还在看程序类书籍,到后面全换成了政治和价值类。当内心困惑了,尽可以在外面的马路上散步,去思考,马路笔直,夜里没什么车辆,甚至路灯昏暗,只有你一个人郁郁独行着,一圈又一圈,唯一督促你加快脚步的是那股工厂排出来的某种刺鼻性怪味。于是,你可以尽情疑惑,尽情感触认知的刺激,这个时代为什么会如此,到底谁说了谎,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又该如何安身立命?
我可以尽情的去思考答案,即便还远远没有答案,即便质疑也不彻底,但足够让你充分认识到人生的荒唐和一墙之后的虚无。甚至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明白了懂得逻辑知识和将逻辑运用到现实是两回事,这样的逻辑继续推理就是,懂得人生道理和执行人生道理是两会事,再推理就是,多数人有的只是不断的拿着不同的价值观来搪塞自己,甚至认为自己足够聪明,实际上获得足够表象,他以为拥有的品质和智慧,其实只是一句句口号,一句句毫无逻辑观念尽可随意运用的人生慰藉。后来,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把吉他,每日回来练习一个小时,从中感受到的是音乐之美,《夜空中最亮的心》和《光辉岁月》感动的人可以掉下泪,一首歌最感动人的时候,是他发自内心的用吉他将旋律一点点缓缓弹出,将自己变成为歌者的时候。当我买琴回来后,那两个室友夸张笑着说他大学里也有一把,放宿舍四年没弹,可你不是他们,等离开时留着的是一手的老茧。想必没有什么物件,可以比吉他更适合不过的反映出,这个少年对于人生的浪漫感和那颗体验的心,虽然体验并无错,可惜,浪漫感反应的确实一个少年的足够幼稚,和对于社会的不切实际的认知,他以为成功大概跟练习吉他一样,只要你有热情,有梦想,有实践,那就一定会成功。
真是幼稚。
我从我师傅那里看到了未来的三年,他也是一个年轻人,大我三岁,很有能力,讲话语速很快,干脆利落中透露着一股自信,那是他在这里能力的体现,在这样深不到底到像极了政府的综合后勤部门中,几年之内还可以当个组长,并不容易,另外那个给另两个新手当师傅的程序员,大概三十五岁,想必是被从组长位置换下来的。就在我入职的几个月前,他结了婚,也在昆山买了房子,看着他的能力,想着他的故事,推测的他的未来,我不断问自己,这样的人生是自己追求的吗?这样的人生有多少意义可寻?难道你的人生真的也要消磨在这里?他足够优秀,可优秀的定义又是什么?也许你可以做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去这个出现不到四十年火热不超过二十年的职业打拼终身,它的工资足够高,羡煞了多少人的眼,你可以去独当一面,可以掌握很多技术,可以升职,当个组长,甚至主管,可升职之后又是什么,可它除了时代的偏见所赋予的盲目追捧之外还有什么?它跟生命的本质有什么瓜葛?它又能多少体现你对于生命的追求?它多大程度上能承担起死亡时无怨无悔的职责?
我看不出来,也猜不透,只知道答案也许是否定的,只知道如果不是一个为了体验感的好奇兴趣,不是一个创业梦的亲自实践,它也许很枯燥无聊。这是这份工作失败却又成功之处,此时的心态毕竟不像毕业之前那么幼稚。
刚开始上班时,只要想到离职,我就很内疚,感觉自己像个白眼狼,在这里毫无贡献的同时还拿着工资,虽然并不多,但这终究是浪费了公司的钱财。可等毫无意义的消磨了两个月后,阴谋论又再度浮现时,我给自己找到了足够理直气壮的理由,越发觉得这个公司更可能是要故意消磨年轻人的精力和耐心,让他们将生命毫无激情的投放在这里,尤其是当你眼前的一屋子员工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他们在那里勤勤恳恳毫无生气可言时,你的迫害妄想症更加严重,于是你更加坚定了自己关于答案的判断信念,内疚不再,甚至你还有一丝自豪感,因为你此刻扮演着一个自我拯救的角色,你不仅聪明有判断力,更加毅力十足,总之不会出错。
于是,有一天,趁着主管出去打水时,我鼓足了勇气也跟了出去,在这所有人包括老总都没有单独的办公室里办公,你无法在办公室开口。我追上了他那干瘦的身子,叫住了他,看着他那张面孔的平淡的表情,鼻梁突出,胡子渣从绕了整个下巴,当我表明离意之后,他颇有点慌张,显然是不知所措,没有想过我会离开,没想过这个整天积极研究程序并在日志里写满了学习心得的人怎么会想不开要离职。当和我一起入职的那个同事离开时,他颇爽快,但是他却想挽留我,他问我为什么,“感觉这里没有升职机会”,我回答的干脆,内容却有了保留,添加了感觉两个字,有些内疚的心虚,我不想让他难受,只是要一个爽快的答案。他一阵语无伦次,大概是说公司计划要内部自主研发项目,意思是虽然现在很无聊,但以后很有机会,他也在心虚着,他不想失去人才,可也知道这里就是埋没人才,接着说,“你先回去,以后再说”。
这是一位四十五岁左右的主管,我不知道他来这里多久了,面试我的也是他,当时我问他部门有多少人时,他谎说有十多个,但其实包含了五个做电脑维修的人,真正的程序员只有三个人。我不清楚他的过去,但是我看得到他的未来。他在这家台企做着主管,这是大陆人能胜任的最高职位,其他部门的主管大概也都是这个年纪,他到六十五退休还有二十年,可这样的人生还有多少路可走,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二十年过着又能有什么意义?他有过梦想,有过激情吗?他有过烈火炽热的欲将自己燃烧掉的体验吗?他在乎人生的最终意义吗?他在乎别人的人生的意义吗?
他没有,没有答案。
接下来一周看起来都没有动静,一切照旧,阴谋论告诉我,他这是在故意拖延,惩罚我的任性,于是我写了一份语气非常强烈的邮件发给他,表明个人离职的意愿。这样的做法,如今回想来看,无疑的是,除了离职心切,更多的是心态的不成熟,和标榜自己独特的心,还附带着卖弄才华。我恳切的感谢公司给与的机会,同时,内容中包含着坚毅和决心,间接告诉他这个年轻人并不任性,很清醒,也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结果两天之后,他就递来了离职的申请表,我开始了办理离职手续。
如今回看,这样以己夺人的幼稚行为,看起来是我自己过于敏感的结果,美化了自己,却也丑化别人。其实,即使是离职手续的办理,他都是按着正常的流程来进行,反倒是你的催促让别人感到不耐烦。当对面的硬件组要离职的兄弟看我的手续办下来了,颇难受的说,他的离职申请已经提交十天了也没有踪影。
我走了,这里一切很安静,正如我之前的人走,和我之后的人走一样,这里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唯一的不同点是,你的座位空了下来,那里缺少一个人而已,其他的照旧,他们没有你照样运转,依旧日复一日,工作不会因为谁的出现,更不会因为什么人离开而有变化。他们有的唯一激情,就是下班前的十分钟,而不是浪费在你身上。
他们不缺少你,社会也不缺少他们,可这个世界却不可缺少你。
有意思的是,当我将离职的决定告诉我父母时,遭到的是强烈反对。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足够危险,人需要的是稳定,他们的梦想只是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安安稳稳的上班,轻轻松松的过着日子,而在这么一个足够有名到可以标榜自我虚荣的大公司,做这么一份足够稳定和足够感兴趣的工作,这简直是天赐的幸运。至于生命的意义,你不要讲什么,这永远不是农民要思考的问题,他们也不会有除了享乐和安稳之外的其他答案。直到我因胃病从深圳返回到家,才听我母亲说,“你爹说,早知道你今天这样,他当时就应该带着钱去送给领导,请他们把你收下”。她带着试探性的口吻,是要狐疑你后不后悔。
我不后悔。
在临走的时候,是十月份了,天气转凉,冷风嗖嗖,但没有落叶飞舞,除了短裤换成了长裤,短袖换成了长袖,这个人的外表三个月的时间不曾有什么变化,可如果不是那个梦想在翻江倒海,那颗心何尝没有蕴含着关于生命的正确答案,只是它在梦想和冲动之下,足够微弱,足够表面。踩着着熟悉又肮脏的马路,我走向车站,没有回头,等我的只有一辆空荡荡的公交车,没什么人,车里播放着的是《blowing in the wind》。大家都说有个歌手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好像叫鲍勃迪伦,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原来世界居然会如此美妙。车箱中飘荡着,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个男生要经历多少痛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其实你并没有答案。生命的意义不会这么简单就会有答案的,你和多数人一样,这首歌迷住你的只是干脆的吉他拨弦声配合着低沉的嗓音所营造出来的沧桑之后的顿悟氛围,那只是一种美感,并不代表什么价值的认知。
之后的一个月,是一个迷茫的阶段,我一直在奔波着,也是那时,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第一次获得了自由。我摆脱了家,摆脱了故乡,摆脱了大学,也摆脱了收留我的企业,无人约束,命令都消失了。日记里我揶揄自己说,这是一个人生的三不管地带,我有的只是一个皮箱和一个要打拼的决心,除此之外,是迷茫、不解和拼劲。生命是什么?我的追求又是什么?还远远的埋在迷茫和热血之中,无法触及。那些书籍让人大彻大悟,可终究看透的很有限,这只是说你明白了社会的一些现象,至于背后的意义,那些作者又怎么能知道?
所以,当你回头品读着自己那满怀情绪的一行行文字时,才知道,那并不是三不管地带,那里有的只是你有机会屏蔽外界的直接干扰而已,至于价值观早就通过这三个地方而渗透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包括你。什么是自由,它足够模糊,答案远远不是那么简单,好像它就是你可以自行抉择一样,可你真的有曾自主的抉择过什么吗?是什么给与你抉择的判断与答案?它们来自何处,真的正确吗?即便是我这样慌张的经历,你是否也有过,你是否也有勇气?你是否也有勇气去直面自己的人生?你有没有想过死亡?它意味着什么?你的人生真的可以在死亡面前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