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事件】
近日,媒体调查发现,相比于日常“下馆子”,讲究排场的婚宴、寿宴、生日宴、升学宴等大型宴席中食物浪费情况更突出,成为餐饮浪费重灾区。一些受访餐饮从业者表示,目前大型宴席的浪费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达到50%甚至更高。
【聚焦观点】
与普通餐饮消费相比,宴席浪费可能更严重,也更难遏制。针对日常“下馆子”减少浪费,可以通过推出“小份菜”等方法来达成,可是,这些措施在宴席浪费上就毫无用武之地。因为盛宴变“剩宴”的主要原因主要在消费心理层面。
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发现,消费者有挥霍性消费的冲动,购买行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直接获得物质满足和享受,还有相当多的消费行为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请客吃饭的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摆上席面的不是饭菜,还有虚荣心。
坊间有说法:一桌“8冷12热”是起步价,“10冷16热”才差强人意。光比菜品数量有什么趣儿,还要比珍惜程度、价格高下,不如此怎么能显出“盛情”来?请客的主人绝不会“可着头做帽子”,必须放余量,不然没面子。人来少了但桌数不能少,菜量不能减,座位宁可空着,也绝不能不够。这种攀比心到了极致,在一些并不够富裕的农村,甚至出现了“一场宴席穷三年”的说法。
主人好面子,宁可多不能少,宁可贵不能贱,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翅鲍龙虾都得有,客人爱不爱吃不一定,但摆出来就够体面;客人也好面子,“吃不了兜着走”听上去就不像好话,吃着还拿着,是叫人笑话的;而对于酒店,则巴不得消费者多花钱,至于花了钱之后是吃是扔,是进了肚子还是泔水桶,自然与他们无关。还有人觉得,当下物质富足,又一直强调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只要花得起钱,吃一碗倒一碗又何妨?
这正是需要警惕的消费心理——棘轮效应。传说中,纣王的叔叔箕子从纣王换了一双象牙筷子而周围人不以为意,就看出了商的亡国之相。这个故事如果用消费心理去解读就是棘轮效应,意思是人的消费水平会随着收入水平的上涨而上涨,但涨上去容易降下来难,就像棘轮一样可进不可退,换成司马光的那句名言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在南赣一带观察到民风难改时感慨“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解决宴席上的浪费,同样是向“心中贼”发起挑战。提倡商家推出“N-1”点菜法,鼓励消费者“点到为止”“剩菜打包”都无不可,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树立以节俭为美的思维习惯。越是物质富足,越需要保持匮乏时代的警醒,否则,习惯了浪费之后,就很难听得进“粒粒皆辛苦”的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