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成年人尚且如此,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孩子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孩子的未来是怎么样呢?就取决于孩子身边最近的这三个人!
1
孩子的人生格局取决于父亲
“每个父亲都是使者,只有使者们不断进修,端正自己的观念品行,培养出的孩子才能自立于人群之中。”@苏霍姆林斯基
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子女未来的高度。
我们常说,格局决定人生。
一个人的格局大小,不仅决定了今后自身能够站多高,走多远,更影响着他的下一代。不久之前,华为在经历了被美国封杀后,创始人、CEO任正非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的专访。
在专访中,任正非对女儿被软禁一事,表示不担心。
他一脸慈爱地说道:
“女儿很乐观,每次打电话,女儿都非常忙,她自己在学习五六门课,准备读个狱中博士出来。”
儿女最重要的是翅膀要硬,他们要自由飞翔,这是做父母最大的期望。
尽管之前华为被美国封杀,任正非面临着事业上的危机、女儿的安危,但是他依然勇敢乐观面对。
当被主持人问到:“如何看待美国?”
他没有表现出来愤怒与生气,而是从容地说:“很感谢美国,感谢美国公司的支持,因为他们教会了我走路;没有他们,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为。”
一个人得有多大的胸怀,才能面对给他诸多困难的人说声感谢,这背后是一个人的大格局。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不是教会了孩子什么,而是孩子从你身上看到了什么活法。从父亲的身上,孟晚舟看到的是“面对和勇敢”。
纵然身处困境,依旧保持冷静,任何时刻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的纷繁复杂。时至今日,孟晚舟已经被软禁、监视了十个月。十个月的煎熬与羞辱,足以摧毁一个人的体面,尽显狼狈和脆弱。
可你看孟晚舟的笑容,一如她十个月前被捕的笑容一样,眼神里洋溢着不变的从容与笃定。
即使脚上带着电子脚铐,但她脸上展现的从容与自信戳了心窝。
妥妥的有其父必有其女。
任正非给孟晚舟最珍贵的不是财富、名誉、地位,而是给了孟晚舟一颗能掌控住人生所有状况的强大内心。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所饰演的辛格,就是一位有着大格局的父亲。
在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后,辛格让女儿换下裙子,剪掉长发,成为一个摔跤运动员。
女儿埋怨他,左邻右舍认为他是个疯子,最亲近的妻子也没有全力支持过他。但他还是顶着无数质疑,把女儿培养成了摔跤冠军。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女儿的人生,更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女性。
在大家普遍认为“丫头就该待在厨房里”,“女孩学摔跤将来没人要,嫁不出去”的时候,他却会告诉女儿,你要为了千万个被认为不及男生的女孩而战。
正是因为他的大格局,帮女儿摆脱了一辈子洗衣做饭的命运,活出了之前从没人敢想过的人生。
2
孩子的人性温度取决于母亲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在谈起母亲时,莫言回忆道: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大爱和亲情,
什么是宽容和理解,什么是怜悯和同情,什么是诚实和耻辱,什么是坚强和不屈,
什么是人生和处世,什么是学习和生活,什么是梦想和志远。”
@莫言
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对待孩子往往更温柔、更宽厚,父亲往往更为严厉,女性的特质决定了母亲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婴儿时期 ,人的意识极为单纯 ,行为习惯也不固定 ,在心理上对母亲有一种独有的依恋。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 ,容易在子女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逐步形成善与恶 、真与假 、好与坏 、是与非的最初概念 ,而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如何 ,将决定他们成为怎样一个人。
母亲温和慈祥,情绪温度,孩子就乐观温暖,有同理心,母亲喜怒无常,孩子就会恐惧担忧。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享用着的家的温暖,其实都是妈妈种下的。她不露声色地,不由分说地,用柔软的爱、细腻的心、美好的生活情趣,暖热了家里的角角落落,把我们和冰冷的世界隔离开。
母亲决定一个家的温度,更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孩子的人性温度。
3
孩子的学习态度取决于老师
在《通往目标之路》一书中,作者威廉·达蒙强调:家庭之外的成年人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老师。
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年3月3日。
对海伦·凯勒而言,安妮的出现几乎改变了她的人生进程。在安妮出现以前,海伦·凯勒的世界是无声而且黑暗的。
(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
她看不见外面的世界,更看不清他人的长相,连来自母亲的拥抱也仅有触碰感,而无法体会她感情的波动。安妮·莎莉文到来的那天,海伦·凯勒敏锐地从家人的忙碌中感受到了不同,她在第一天就学会了许多单词,并且逐渐适应了莎莉文的教学——她有过烦躁,也有过痛苦,都被安妮·莎莉文的耐心与毅力化解。海伦·凯勒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的86年间,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师者何以为师……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他考试交白卷,结果老师……
刚上高中,文理未分。生物课上,分发批完的试卷。
我交的是白卷,已经准备好了承受一通破口大骂或是冷嘲热讽。但是老师念到我名字时,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卷子递给我,看都没看我一眼。我心想,大概又是一位已经对我放弃了的老师吧,呵呵。
对我来说都一样,我习惯了。
我回到座位,发现试卷上有一行红色的小字。
“可能你认为一辈子也用不到这门学科,但我还是建议你了解它一下,也许,你会改变主意。”
我先是诧异,然后有一点点感动,只有一点点,我是非常理性的人。随后,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她给我的建议。后来发生了什么?我的生物成绩没低于过97分。
@知乎~石伟峰
“师者何以为师”?我想大概就是“示以美好,授以希望”吧。
每个学生都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
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
在教育上,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一旦对某个教师产生厌恶心理他这门功课就很难学好;相反,孩子如果内心对老师有好感,即使这个老师教学水平不高,学生的这门功课也可能学的不错。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不能给孩子好成绩,但是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厌恶学习。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此,即使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产生如此美丽的结果。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想让孩子孩子更优秀,作为最能影响孩子的人,首先应该做好自己,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才有可能去照亮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此文章为【袋鼠想学】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微信 daishuxiangxue 进爸妈交流群。关注微信公众号【袋鼠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