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近期的的支付宝“校园日志”事件是一个刻意制造的公关事件,我不太同意,我宁愿相信这是他们的无心之举,虽然方向错误了,但幸亏创始人及时制止,用“错了就是错了”这样简单而明确的结论界定了事件的性质,我宁愿用善意而积极的心态去理解这件事情,而不是刻意的公关之类的。
如果不是这件事情,我差点忘了支付宝的初衷,或本源——“知托付”,多美好的意境啊,大概是因为做大了,现在很少宣传,以至于我们用户以为就是支付宝干的就是移动支付这点事,而差点忘了支付宝的本意。
托付是人生大事,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值得托付的事情就更多了。托付的依据是信任,信任的起点是信用,应该说,支付宝经过这么多年积累,已经建筑了夯实的信用基础,现在是到了大力发挥信用的价值的时候了。
发展信用,当然不是通过“校园日志”此类无稽之谈来实现,更多的是回到本源,你希望广大用户托付什么给你去帮助他们实现,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简单理了一下,至少以下三类托付行为,支付宝大有机会。
一、为交易背后行为背书
比如说,A向B借钱,通过支付宝转账完成借款手续。实际上,支付宝账单只是记录了B转账给A多少钱,并没有记录这笔交易背后的情境——A向B借钱。缺少这么一个重要的证据支撑,一旦后期A否认B的转账是借钱,请问B如何证明?这个时候本应是支付宝发挥威力的时候,可惜至少目前我们没有看到支付宝在这方面的“托付”行为。其实可以开发一个“借款”或“借条”子应用来解决借款转账过程中的证据问题,让借款人打个电子借条并签个字,岂不是实现了托付的目的?
类似的还有公司之间的商业往来,转账时可以附录合同之类的凭据,可以更好地为这些交易行为背书,让交易数据之外的信息加入进来,承担更大的社会托付责任。
二、托管证照、契约等
类似银行的保险箱,支付宝可以做一个网络保险箱,让个人或企业将重要的证照、契约等存入,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来使用,通过后台技术及信用体系为这些证照契约做好支撑,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一旦将身份证、户口本等录入保险箱,支付宝通过后台严格的验证确认之后,以后到一些需要验证身份证、户口本的地方,只需要出具支付宝保险柜相关资料,就能获得通过,免除大家携带一堆证件之苦,这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三、基于信用的应用
如本文开头所述,这次事件至少让芝麻信用浮出了水面。750分让很多人开始有了信用目标。也从其他层面了解过,比如超过700分可以办理新加坡签证,以及还有更多关于租车、租房、酒店住宿免押金等福利等。
遗憾的是此类基于信用的应用还比较少,也不太普及,所以这方面大有可为。
以上三类应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谁叫你们是支付宝,要做全国人民值得托付的事情呢?
最后顺便说一下社交的事情,支付行为当然算社交行为,但却未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行为,毕竟和钱有关,国人有点抹不开那点面子,还是少谈的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议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支付宝还是把托付的事情做好,聊天交友之类的社交其实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希望不要搞错了方向。
附记:如果说红包是微信支付的引爆点的话,余额宝就是支付宝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引爆点,可惜当年支付宝公司在推广方面还做得不够,要是早点拿出类似推广钉钉的劲头来,普及到三四线城市,日子恐怕就好过得多吧。
【延伸阅读】谁偷走了中国人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