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坎坷,哪来升华
许葆云《王阳明》三部曲感悟
1
年初,利用半个月时间又重新阅读了许葆云《王阳明》三部曲,在细细品味历史中再次汲取心学力量。
重读王阳明,与三年前相比又有新的理解。之前读,更多的在王阳明个人历史,重在他自身思想发展的轨迹;这次读,更多在理解外部事件对其思想发展轨迹的影响,重在外部事件的触发。
从一般意义上讲,理论的产生不是突发性的,是一个长期思考实践的过程;但理论的提出,却需要灵感的激活,就好比万有引力源于一个苹果,浮力原理源于一次洗澡。从思考方式来说,渐悟与顿悟都是理论产生的来源,是孕育理论的土壤。渐悟,为理论的产生夯实根基埋好铺垫;顿悟,为理论的产生提升层次呈现出来。
心学溯流而上是孟子的“良能”之说,修习方法又有道家技法,源自于北宋程颢、南宋陆九渊。于明朝由王阳明集大成而创立“心学”完整理论构架。
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良知致良知”,对应了王阳明一生中的三大历史事件。
2
龙场悟道,悟出了“心即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龙场悟道在阳明心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个里程碑意义在于,它打通了儒学经典一直以来解决不了的问题“孔孟之后为何无圣人”,解开了王阳明一直以来困扰于心的“凡人如何成圣”心结。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思想认识呢?因为,当一个人因为坚持正直饱受摧残打击,孤立无援看淡生死,但却又满怀生的希望、追逐高远理想时,加之长期沉浸儒学经典的滋润和追逐道学修为方法的支撑,这两种思想或者境遇的碰撞,很容易触动王阳明产生心灵的跃迁。这种跃迁变现出来就是新理论的诞生。面对绝境,圣人如何做?这一简单命题,触发了“心即理”的产生。王阳明认为:万物之理与心相通,理在心中,道在心中。正如阳明先生所言:“圣人之道,吾心自足”,“天之所以与我者,此心也。人皆有此心,心皆具此理。心即理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说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出于孔子者乎”。当我们面对各种困难、挫折时,回头看看王阳明走过的路,想想圣人处此当如何,估计就会减少很多迷茫与困惑、郁闷与牢骚,平添更多动力与方法、激情与智慧。
3
京师讲学,讲出了“知行合一”。中国古代的大学者,很少有专门写书的,都是通过讲学,由弟子记录问答来传播思想。刘瑾倒台后,王阳明重回体制内,不长时间又到京师做了有职无权无事的散官,闲暇之余主要在讲学。王阳明京师讲学是继龙场悟道两次零散讲学后,真正意义上的讲学,标志是后世阳明心学“八大分支”的主要代表人物开始出现并聚集。
古语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与弟子们一块讲学过程中,教学相长,碰撞中产生火花,火花凝结成智慧。在京师讲学过程中,围绕着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问题,王阳明提出了心学的一个重要观点“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知而不行”与“行而不知”,所以阳明先生讲:“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有了方向,却没有执着的品质;而有些人可能有执着的品质,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两者都难以获得成功。所以“知行合一”,就必须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知中行”,在“行中知”,在“学”与“干”、“知”与“行”的良性互动中逐步接近真理。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才能实现“行知合一”。
4
赣州平乱,平出了“良知、致良知”。赣州平乱,在阳明年表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意义不仅是他完成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中最难得“立功”,而是他在实践中提出了“良知、致良知”,形成了心学完整的理论构架。
针对赣南土匪乱象和宁王叛乱,王阳明以“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儒家智慧和兵家技法,打抚并用,很快平定赣南、擒获宁王。在平乱过程中,王阳明提出“良知、致良知”,就是说做事对得起良心。阳明先生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即是兼知兼行,“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良知是虚的,工夫是实的。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由此阳明心学三个主要立柱:心即理、知行合一、良知致良知全部形成,支撑起了阳明心学的理论大厦。
5
在赣南平乱之后的继续讲学中,针对弟子们对心学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加之预计后世必然封杀心学,经过持续理论总结,王阳明再次出山广西平乱前,把心学概括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有名的“天泉证道”公案。所以后人又称阳明心学为“四句教”。四句教厉害在第一句,后面几句比较好懂。因为对这四句的理解不同、解释不同,加之阳明心学本身修习方法上的先天缺陷,导致阳明先生走后,心学一分为八、各执一端、零散不全。
6
回到题目,没有坎坷,哪来升华。实践是产生思想的沃土,问题是激发思考的引擎。作为一个普通人,和平年代没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平平淡淡走过一生,如何升华思想,凝结智慧。我觉得还是之前说的那句话:心理炼狱,自我推演,反复复盘,才能真正成长成熟。
写于1月16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