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人际关系中很常见。就是有些人,你太过亲近他们,他们会觉得你十分无礼,嫌弃你讨厌你;你要是疏远了他们,他们心里不得劲,又来埋怨你。
比如我们很多远离家乡打工的游子,经常是难得回家一次(说多了都是泪),没回家之前,父母是日思夜想,每天都是煲电话粥,嘘寒问暖,埋怨你怎么也不知道常回家看看。好不容易放假回家一趟,开始那三五天,父母也是体贴入微,恨不得捧在手心里。
但只要住上超过一个星期,父母就会开始觉得你「好吃懒做」,嫌弃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不找对象,开始各种花式催婚,恨不得将你撵出家门去。
又比如跟恋人、伴侣之间也是这样,几天不见吧,甚是想念,「小别胜新婚」;可要是天天腻在一起呢,又各种矛盾争吵,整得那叫一个「鸡飞狗跳」。
再比如已为人父母的,一放寒暑假,天天要督促孩子写作业,不要玩游戏,烦都烦死了。一到孩子开学,「野兽归笼」,就别提多开心了。但要是孩子在学校留宿,一周都见不到几回,又甚是想念。
甚至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是经常交友不慎,遇到小人。交的都是什么朋友呢?就是你帮了他7分,他怨你没有帮他10分,反而觉得你欠了他3分。
总之就是,不管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还是在与伴侣的关系中,抑或是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乃至在与朋友的关系中,都一团糟。
这种现象,孔子总结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有些人片面地理解为这是孔子他老人家在抱怨女子和小人。千百年来争议巨大,尤其是得罪了广大的女性同胞。
其实不对,孔子的这句话,说的并不是女子和小人,而是人性,说的是每个人,人性的弱点。
那这种人性的弱点,该如何克服呢?或者说,怎么才能改善我们与父母、伴侣、孩子和朋友的关系呢?只要了解了孔子这句话背后的2大心理学本质,就能轻松克服和改善。
其实每个人骨子里都住着一个“女人”和“小人”。其中「女人」代表一个人「感性」的部分,「小人」代表一个人「阴暗」的部分。
01
经济学界有一个概念叫「理性人」,它假定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理想的“理性人”。但实际上怎么可能呢?每个人都不可能只有理性的部分,必然还有感性的部分。
每个人也不可能只有伟光正的部分,还有阴暗的部分。
也就是说,理性+感性+光明+阴暗=一个完整的人。
先来说“感性”的部分,理性和感性总是相悖的两个方向,人一生都在这两者之间拉扯。
但一个完整的人,不可能只有感性,只有感性就会成为神剧《天道》里丁元英说的「形式逻辑的典范」和「辩证逻辑的障碍」,变成被情绪支配的动物,是永远无法得窥「辩证法」的门径的。
甚至动不动撒泼打诨,动不动情绪不稳定。
而只有理性,就会变成没有感情的机器,未免就太冷漠和冷血了一点。人毕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总要论点人情,讲点世故的。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必然能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再来说“阴暗”的部分,当一个人“阴暗”的部分过多时,就会变得“自卑、拧巴、懦弱、悲观、消极”。
严重一点的,甚至会从「向内攻击」转变为「对外攻击」,成为一个真正的小人、坏人乃至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