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说不想上学了,就开始分析找原因,不上学会怎样怎样,很难去感受和同理到对方。
感觉好像就是在说我。因为前段时间就出现这样的情形,我问为什么,儿子说不出。然后我就开始说,大家都上学,你也要上学,或者已经说好了必须上学的,或者再在家里玩一会儿去上学,又或者发狠话不上学怎样怎样,十八班武艺全数释放,可惜然并卵,问题就在风铎老师说的这个点上,没有抓住儿子的感受去同理到他。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左脑应对孩子还在右脑的状态。可是就算现在,我知道他的情绪是暑假了不想上学,可我还是会让他去上学,原因就是交了学费,而且不上学在家不是电视就是电脑。有时候不禁要问自己,是学费重要还是孩子重要,自己没有好好陪孩子玩还埋冤孩子爱电视。对自己攻击力十足。我想,要不算了,不想读就不读吧,可是又一个声音说这样会不会惯坏了,然后再一个声音说一次怎么会惯坏,真逼着去读才是害了孩子。脑子里那么多声音,自己真正的想法不知道在哪里,最后还是拖着孩子去上学,并答应每周五都不读。可接下来的周一读了,周二他又不想读了。当时真想有个智者告诉我这个时候该怎么当妈妈,迫切需要被指点,觉得让自己在那里悟,真的悟不到。回到这一讲,我所体会到的解决办法是引导孩子说出事情,孩子的感受被看到了,情绪没有了,才是左脑的时刻,也许他自己可能就找到解决方案了。所以要好好实践引导孩子协调左右脑复述事件。但真的比较难,需要努力学习并实践。
2、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按照我们的模式去跟孩子沟通,很少关注他发生了什么,在做什么,他需要什么。
老师的这句话,我估计得这个大字贴到墙上,时刻提醒自己,在与孩子沟通的时侯别那么自说自话,别那么理所当然,真正蹲下来,闭上嘴巴,认真的听,真诚的听,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与回应。
附:与孩子沟通的四个品质:沉默,专注,真诚,同理心或换位思考或共庆。
3、锻炼非语言信息能力:看电视声音关了,看画面猜内容;扮演小丑;学习哑语。
突然觉得其实如果我和孩子多玩玩这些游戏,可能我们的亲子关系就不会那么死板,会变得生动很多,也不会因为上学,作业,电视而在那里天天打擂台。说来说去,还是那句,关键在自身。说明我还不够努力,还不够下狠心,执行力行动力还不够彻底。像老师微课里说的,来得及,来得及,来得及,一切都还来得及!加油!